抑郁,一种怎样的精神困境?

2006-05-14 13:37郁郁葱葱等
杂文选刊 2006年2期

郁郁葱葱等

【链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大疾患,紧随心肌梗塞之后,甚至排在癌症之前。(据2005年6月19日《北京晨报》)

●2005年亚洲精神科学高峰会上公布:中国目前抑郁症患者超过两千六百万,但只有10%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据2005年6月21日新华社)

●近期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一项北京地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北京有六十万人曾经或正在患抑郁症,患病率为23.66%;北京地区的大学生抑郁症患者不少于十万人。其中就诊率23.1%,未治率高达62.9%。(据2005年6月11日《齐鲁新闻网》)

●据香港中文大学4月份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香港成年人的抑郁症发病率为8.3%,过去一年全港有四十万人患上抑郁症,比率较二十年前上升四倍以上。(据2005年12月2日《中国社会报》)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周东平指出:“抑郁症可能影响每个人,它对人的工作绩效、人际交往以及日常生活具有非常严重的损害,更有约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身亡。”(据2005年6月21日《新华报业网》)

【发言】

●郁郁葱葱:抑郁症说到底是一种社会病,社会有病心理学家是医治不了的。

●同学小张:我喜欢做完作业后在本子上画画,可他们让我学英语;我喜欢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可他们让我学英语;我喜欢和同学去踏青,可他们还是让我学英语。他们说只有学好英语,以后才能出国,才能有出息,我不想有出息,我只想要快乐……

●笼中困兽:原来傻,现在懂事了,就抑郁了。

●乐观主义者:如果有一天孩子们的理想不再是当官,当大款,当明星而是当个普通人,八成得抑郁症的就会减少了。

●尼古拉丁:抑郁并不奇怪,谁也不能事事顺心,腰缠万贯的贪官污吏还整天担心东窗事发呢。问题是抑郁后怎么办,我们有无数家医院,有铺天盖地的药品广告,可哪一个能治疗抑郁呢?

●唐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压力无处不在,要保持心理健康,首先要让自己内心先强大起来。抑郁是内心脆弱的表现,我们可以同情并保护这样的人,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整个社会。

●老小孩:三岁学书法,五岁学钢琴,八岁知道进门洗三遍手,不吃小摊上的东西,不和陌生人说话……这是朋友为她尚未出生的孩子制订的教育计划,总觉得我们的孩子又回到了三岁磕头、五岁缠足的时代,他们能不抑郁吗?

●老孔:坚决不抑郁,兵荒马乱的年月,抑郁的人肯定先死;太平盛世,抑郁的人什么也享受不着。

●橡皮娃娃:抑郁是因为不敢争、不能争或争了也没人理你,所以我们只能在出气室里拿橡皮娃娃出气,向橡皮娃娃倾诉我们的闹心事儿。

●大仙:以前连饭都吃不上,整天想的就是填饱肚子,没空抑郁,现在吃饭不成问题了,却那么多人得抑郁症,说明人类胃口越来越大,欲望越来越多。

●老妖:抑郁症是社会发展的副产品,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个问题。

●传声筒:这话题令我陷入深度郁闷中……

●周国会:这是一个叫人精神抑郁的时代。

●精神病患者:现在精神有问题的人满街都是!抑郁症?太小儿科了。

●贝贝:我家的小狗最近郁郁寡欢,我估计是它没有朋友,活动空间太小的缘故,人可能也是一样的。

●九命星: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抑郁和暴躁齐头并进的时代。人的暴力倾向和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不需要理由了。

●真舒服:因为我们活得太累了。

并非抑郁

顾 土

我从小到大见过好几位邻居和同学抑郁而病甚至抑郁而亡。

一位姓罗的大姐本来学习优秀、品行端正,但那个时代正赶上体力劳动吃香,有的同学批评她怕苦怕累,她一时想不开,以致心情抑郁,天天愁眉苦脸,见到谁都认为别人企图嘲弄她。

还有一位姓刘的女同学,本分老实,谨小慎微,忽然有一天老师说她喝敌敌畏自尽了,原来她的继父非说她偷了家里的一元钱不可,结果郁积了几天,最终没有想开。

我在农村插队,特别喜欢被派到县城去上各种运动的学习班,因为在那里可以不干活,可以记满分,还可以吃到白面和炖肉。在学习班里结识了一位邻村插队的知青,我们睡在一个大通铺上。他和我不一样,除了白面和炖肉,把什么都当真,上面说啥都信,每天忙于批判这批判那。“梁效”大批判组的人来讲课,他学过之后当即消化,连夜赶写批判稿,凌晨再调寄一首“蝶恋花”以记其盛。后来改革开放了,他的脑筋不知怎么就是转不过来,常常寄来诗词一表苦恼,心里总怀念从前那个没肉没面的年代是“亲似爹娘,胜似爹娘”。写着写着,他就变成抑郁的模样,只想不说,最后进了精神病医院,不知所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的一位同学加邻居,是个很乖的女孩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一家机关工作,勤勤恳恳,可是老感觉领导不加重用,建议无人理睬,心生烦闷不得发泄,那个年代换个单位又很麻烦,由此抑愤成病,多年不见好转,最后跳楼了事。

什么叫抑郁呢,我说的这些往事故人就属于抑郁,他们心有怨愤却说不出来,一腔的情绪无法宣泄,最终郁结成疾,至多也就是自我了断。现在,尽管有相当多的人喊抑郁,发来的手机短信最多的是自称郁闷,但是,我总感觉他们不像是抑郁,也没有郁闷的症状,更不会因而生病:

一个大学生烦恼了,心理出现了问题,豢养一只小猫当作发泄的对象,每次尽情地虐待,心情坏到顶点,干脆就将那小东西虐杀,据说心理因此足以达到了平衡。

一个青年,虽然贫困,虽然没有同学拿他太当一回事,虽然没拿他太当一回事的同学也很贫困也不容易,但他依然可以手刃同窗同屋一泄短暂的不平,然后游荡在外,在自然风光里获得暂时的舒畅和解脱。

一帮中学生,不是成绩比较差,就是学习负担比较重,家长不是暴虐就是离异或是溺爱,怎么办?他们兴许日夜泡在网吧里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尽兴排遣,兴许天天在聊天室在帖子上不留痕迹地胡说八道乱骂一气,兴许24小时厮混在游戏中用假想的对象倾泄所有莫名其妙的情绪,实在不行,还有明星、超女、球赛可供当场释放,在疯狂的追逐中挤掉那点剩余的烦恼,升腾起昂扬的激情。

许多白领,也有许多蓝领,可能是薪水低可能是工作累可能是路途远可能是与上司关系不够好可能是和同事不怎么对付也可能是对过坐着的那个家伙不大酷,还没来得及抑郁还没到郁闷的时候,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我认识的年轻人,多数在三年内都换过三到四个工作的地方,轻而易举,不假思索,走马灯一般,理由却让你无论如何不敢苟同。

还有那些成年或者一把年纪的人,过去也许曾经抑郁,但今天他们能够在赌场一掷千金,能够把大把赃款转移出境,能够雇凶根除元配杀掉对手,不费吹灰之力就剪除感情抑郁、消费抑郁、权力抑郁于萌芽之中。

依照愚见,抑郁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抑郁的根由在于精神的失缺,只有理想或者空想幻想的追求中才会产生抑郁,并且,抑郁在时间上必须是一种长期,在空间上肯定是一种无奈。因为无法无天,因为物欲层面的失落,因为短暂的不平衡,因为先天压根儿就有毛病,而且四处都可以找到排泄渠道,那就并非真正的抑郁!

精神病时代的人们

莫琼

据资料表明,我国精神疾病的患病人数已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的3.2‰到7.3‰上升至目前的15.56‰,专家认为,人类已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步入精神疾病时代。提到精神病,我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衣冠不整、目光呆滞、手舞足蹈、念念有词、咧嘴瞪眼、抠鼻吮指等等形象。以上所列是功能性精神病,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方式、劳动方式和生存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由此而引起的一些社会心理矛盾增多,成为诱发精神疾病的应激因素。

紧张、忙碌、疲惫、憔悴、无聊、空虚、孤独甚至无望,袭击着脆弱的人群,失恋、失业、失眠如影随形,人们觉得自己的神经已经被伸展,像绷到了极限的猴皮筋。从早忙到晚,嘴里吐出一个累字。

浮躁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绪。金钱的作用被每个人认定并实践,站在十字路口观瞧,很有一副熙熙攘攘的样子。随着观念的变化,更多的东西变为可以用金钱衡量的商品,知识、经历、语言,还有器官、权力、爱情和个别人的良心。因为有金钱镀光,罪犯成为企业家,千万富翁的应婚者铺天盖地;因为有金钱诱惑,小小的科长创下了一亿五千万的贪污之最,美丽的少女投进糟老头子的怀抱。

而虚伪、虚妄、虚假、虚无则像孽生的细菌侵蚀着意志薄弱的人群,让人想起关于人是半神半兽的传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上帝。尼采说过:上帝死了。阳光明媚,人潮汹涌,大街上到处流溢着音乐和美食的气息。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总是那么势利,给领导送礼,拍上级马屁,跟朋友喝酒,与商人碰杯,拐弯抹角结识有用之士,死皮赖脸跟定大款权贵。眼睛里找不到忠实的诉说者,低垂的帷幕挡住了内心的真实。承诺没有手纸有价值,谎话却比真理更可信。商人的奸诈已不用在商场,生活中无处不有陷阱和圈套。作家周国平坐在一群妙语如珠的朋友中赞赏或得意地大笑时,心中突然响起一个声音:这不是我!是的,演员尚有卸妆的时候,我们却生生死死离不开舞台。

同样,在思想上,人们更是趋于苍白和贫血。自古以来,哲人一直叮咛:认识你自己。可面对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认识自己已成了徒劳之举,甚至无暇顾及了。每天都要在生活的缝隙里忙碌、奔波,哪里还有思想的空间。思想又想不出别墅、汽车和漂亮的女人,又那么劳心,何必自苦若此,不如过把瘾就死。就是真有那些腾出时间来,把喧嚣的市声关在窗外思想的,往往是在接受先哲的观念时遗漏了许多信息,理解时又潜入了许多信息,在运用过程中更是悄悄质变,对于认识丰富复杂的现实来说,也不能成为一张人性的质检证书。思想的萎缩造成信仰的丧失,所以就是有人说自己是孙悟空如来佛人们也深信不疑趋之若鹜。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模子的自己,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变得如此类似。而有的人不能忍受这种雷同,于是扮酷和另类,越走极端便以为越有个性,殊不知正暴露了自己内心的苍白和残缺。

在四季恒温的房间里得了空调病,在数十个频道的电视前得了电视病,人们觉得孤独无助、心力交瘁。电视节目太煽情,女主持人哇地大叫,嘴巴张大要看牙医,男主持人上蹿下跳不时发出哇的一声。还有好多礼品等你拿,于是热情地拨打长长的电话。歌里唱了常回家看看,就想起了白发老爹娘,赶快回家去吃顿老人的款待饭,只是忘了刷刷盘子洗洗碗。电视剧里一个疯丫头吱哇乱叫,于是也跟着嘻笑怒骂。原来人们的感情也有了摇控器,随意让人牵了走。

其实,人们很向往这样的日子:不必为讨好上级谨小慎微,不必为争权夺势勾心斗角,不必为减肥而绞尽脑汁,不必为生存而东颠西跑。只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坦诚、浪漫和宁静都如此紧俏,而沉重的压力使每个人都过得紧张而索然无味。泛泛地说,每个人,包括作者自己都有那么一点儿,或多或少的精神病。听说新世纪心理医生将会成为最热门的职业之一。他们能缓解别人的精神压力,营造平和的生存氛围,可,谁又能抚慰他们的精神呢?

抑郁症考

老 乔

抑郁症是哪种疾病呢?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复杂。在国外,一般把神经衰弱也归入抑郁症范畴,而国内,对抑郁症的定义基本还处于望文生义阶段,特指那些极端的情绪低落症,尤其是有自杀倾向的那种。这还只是国内外理论界对抑郁症的小小分歧,老百姓对各种时髦病的看法则更有创意。譬如前些年,北京澡堂子里泡澡的大叔们是这样评价艾滋病的:这玩意儿不一般,那是人家资本主义国家的时髦病,你想得还得不着呢。遇见这样的主儿,咱除了佩服他的阶级觉悟,实在办法不多。抑郁症在国内的遭遇,大抵和艾滋病有一拼。

有新东方罗胖子的惨痛经历为证:“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是个痛苦的胖子,因为胖,我甚至不得不隐藏我性格里比较敏感忧郁的一面,因为胖子通常被大众潜意识里不由分说地认为应该嘻嘻哈哈,应该性情开朗。他们对一个胖子的性格能够容忍的上限是严肃,再出格一点就不行了,比如忧郁。你是个胖子,你凭什么忧郁呢?你还想怎么样?你已经是个胖子了。”这说明,在国内很多人眼里,得抑郁症是需要资格认证的。如果“不恰当”的人得了抑郁症,非但得不到同情,反而要加倍歧视之。

这也难怪,抑郁症虽然古已有之,但得之且盛名一时者却多为名士名媛,搞得一般人都不好意思得它。据老乔考证,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得抑郁症者为以色列王——所罗门同志。这位同志当时在以色列的地位大抵就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吧,那叫一个要权有权,要钱有钱,女人多得自己都搞不清谁是谁,人间所能想像的荣华富贵他都占尽了,一般人看来,你还能有什么不乐意的呢。可就是这么个同志,不知道哪根筋抽抽了,突然就闷闷不乐起来,还写了不少东西,说是:虚空的虚空,凡事皆为虚空。把人生意义整个就给否定完了,这也罢了,还留下一批宝藏,搞的后人们挖空心思怎么也找不着,估计也非得抑郁症不可。另一位,大家就更加耳熟能详了,我们倾国倾城的林黛玉小姐,这位小姐也是生在富贵人家,才貌双全,生活安逸,可惜寄人篱下,似乎总有消不完的闲愁,化不开的郁闷,这样的小姐如果不是抑郁致死,人民群众都不答应。最后一位,自然就是逝去的天皇巨星张国荣先生了,有时候,我们简直不能想像,像这样一位堪称天香国色的男子,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如果不是不堪抑郁症的折磨而惊鸿一跃,怎样的死才配得上他呢?

看看这些主儿,哪个不是人间英杰,哪个不是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如果哪个“凡夫俗子”号称自己得了和他们一样的病,那不是恶心人吗?可这毛病偏偏还不解风情,可着劲地往寻常百姓家钻。据估计,中国起码有5%潜在的抑郁症患者,总人数超过两千六百万,他们大多不知或者不愿透露自己的病情,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这种莫名其妙的“阶级情怀”。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温饱基本解决,医疗水平相对提高的前提下,老乔所谓疾病的阶级属性正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类似抑郁症这样的精神疾病(当然它也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它和社会的整体节奏与运行方式相关,带有很大的普适性。人们看似沟通更方便了,心却离得更远了。正应了那句话:生活越来越好了,人却越来越不开心了。我不知道这是否是社会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