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锋
有个姓王名安石的大腕,作为一位改革家,勇气可嘉,作为一位文学家,才华横溢,但人品,实在不.怎么的。他在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很希望得到欧阳修的青睐。文学青年渴望得到提拔,这种心理,还算是正常的事情。不过,他在《上欧阳永叔书》之二信里写道:“某以不肖,愿趋走于先生长者之门久矣,初以疵贱,不能自通。”这种近乎阿谀的口气,显得太自卑自秽,可以说不那么正常了。
更不正常、甚至可恶的是后来。他通过曾巩的关系,得到欧阳修的青睐,成为一时之俊,乃至官居要宰,权倾当朝。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的王安石,已经不是彼时那个有很严重自卑感的王安石了,不仅不愿趋走于先生长者之门,而且过河拆桥、以怨报德。他在宋神宗面前说欧阳修坏话:“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真是“一阔脸就变”啊!
再查了查,发现像他这样的人,古往今来,还真不少,王安石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有个姓杨名炯的人,写的诗不差!其中有这么一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豪迈奋发,一派文人潇洒气概。哪曾想,有这样诗文的一个人,做盈川令时,“为政残酷,枉杀下吏,辄不为意。”留给后人一个“斯诗扫兴”、“斯文扫地”的恶例。
有个姓杜名甫的人,谁都知道他是大诗人,在诗坛与李白齐名,声振寰宇。如果将他的诗拿来研究研究,你可能会对他嗤之以鼻。不信,翻翻他的《丽人行》,看看他先是怎么痛怎么痛诉杨国忠擅权乱国之害,然后再翻翻他的《封西岳赋表》,看看他又曾经怎么对这个奸相极尽肉麻吹捧之能事。现在,你还敢佩服他吗?
韩愈在未显时,跟王安石半斤八两,如出一辙。当然,按出生先后,他应该是师傅,王安石是徒弟。他在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为了讨好京兆尹李实,投书说特别赞赏李实“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后来,进入中枢,作《顺宗实录》时,又把李实贬得一塌糊涂,说此人为政残暴,老百姓恨得“皆袖瓦砾遮道伺之”,要李实的狗命。
在当今文学界,类似的姓甚名谁,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或者她,表面上,总以“文如其人”的完美姿态出现,而真实情况是“人不如其文”,不敢恭维。
(摘自《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