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缺年代的医生

2006-05-06 13:08陈可器
北方人 2006年3期
关键词:老山火车站牛肉

陈可器

俺娘医学院毕业那年,正是1966年,文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领袖大手一挥,俺娘和她的十几个同学直奔三线。那个地方在黔西山区,至今都算贫困地区。

那是个物资紧缺的年代,在黔西山区尤其如此。但相对而言,医生的生活会好得多——原因很简单:谁不巴结医生啊?俺媳回忆那个年代做医生的经历:“医生是啥意思?医生就是能让你吃好药病好得快点,也能让你吃不好的药病好得慢点的人。”这在定点医疗的年代,可是很牛的职业。

俺娘所在的医院是一所条件不错的机关医院。因此,周围那几个挂钩看病的单位,都把这所医院捧着,逢年过节,以公对公的名义联络感情是常有的事。所以,俺70年代在贵州的老山沟里,就吃过巴掌宽的带鱼和脚板长的鱿鱼;俺娘单位分的福利无烟煤堆成小山。本单位的职工同样如此,比如司机总是很热情地问:“明天我要出车,要不要顺便捎点东西?”而食堂掌勺的大师傅,看见医生来买饭,也总会旁若无人地狠狠盛上兩大勺子。

那回当地有个革委会一把手,得了个什么病要打针。打针自然会疼,这领导迷信大学生水平高,所以总是要求医院领导安排大学生打。俺娘说,其实这革委会领导正好搞错了,要论打针,医生肯定不如护士水平高。但领导就信这个,也没办法。换了好几个大学生打着都疼,偏偏俺媳打着不疼。有一次打完针,领导大喜,主动问俺娘:“小同志,工作生活有什么困难啊?可以找我嘛……”领导主动开口了,机会难得,俺娘趁机提了要求。于是俺外婆久拖不决的户口,很快就成功地“农转非”了。

当然,医生们并不是万事不求人,他们也有求于火车站。有一次,医生们想吃牛肉了,就打了个电话给火车站;火车站接到电话以后,就从沿途过往的列车上赶下一头牛来,填一纸“牛只沿途受伤,就地处理”的文件交给运牛人带走,然后把牛屠宰了送到医院去。医生们不仅把牛肉吃了,还能把牛皮给卖了换俩零花钱。因为火车满世界跑,在那贵州老山沟里,如果想买上海的水果糖和花衣裳,或者想吃烟台的苹果、河北的鸭梨,你就得找火车司机、列车员。

于是互通有无,皆大欢喜。

猜你喜欢
老山火车站牛肉
老山兰——战士的魂
Train Station火车站
繁忙的火车站
舌尖上的牛肉包
牛肉风波
你是对的
吃不上牛肉了
热闹的火车站
在新加坡吃拉面
民工给你上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