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任的一堂课勒莱·利伯里希
多年以前,我曾听过一堂关于“信任”的课。那堂课的主题是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师奥尔格先生问听课的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任。大家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奥尔格先生听后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话锋一转,突然向我们解释起物理学上著名的“钟摆原理”:钟摆自最高点往下运动,它来回摆动达到的高度点绝不会高于最高点。由于摩擦力和重力的作用,它的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小,直至最后完全静止。
为形象说明这一点,奥尔格先生当场做了演示。他用一根3英寸长的细线绑了一把钥匙,再用图钉将线的一头固定在黑板上。然后他将钥匙拨到一定的高度,放手让它左右自由摆动。奥尔格先生在一旁观测它运动的轨迹,在每次钥匙摆动达到的高度点,用粉笔在黑板上做出记号。大约一分钟以后,钥匙完全停止摆动。黑板上的记号完全印证了钟摆原理。
做了这个实验之后,奥尔格先生问大家,是否信任他,是否相信钟摆原理。所有的同学都举起手来表示相信。在得到学生们肯定的回答后,他叫人从外面抬进一口硕大的钟,并让人把它悬挂在教室的钢筋横梁上。接着,他请一位同学坐到桌子上的一把椅子上。那把椅子靠背贴着墙,这位同学坐下后,后脑勺恰好贴着水泥墙壁。然后,奥尔格先生将钟推到距离这位同学鼻子只有一英寸的地方。一切就绪后,奥尔格先生再一次为大家解释了钟摆原理,接着说道:“这口钟有270磅重,我在距他鼻子一英寸处放开钟,钟再次摆回时,离他鼻子的距离只会多于一英寸,绝不会碰到他的鼻子,更不会撞上他。”
然后,奥尔格先生看着这位同学的眼睛,问:“你相信这个物理原理吗?我向你保证,你不会受伤,你信任我吗?”大家都注视着这位同学,他脸上汗珠直冒,最后他才点了点头。“谢谢。”奥尔格先生说着放开了那口钟。伴随着呼呼的声音,这个庞然大物从最高点往斜下方坠.迅速摆向另一端。在到达另一端的最高点后,突然转向,往回摆动,朝着这位同学坐着的地方迫近。然后,就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之下,这位同学大叫一声,在钟还未靠近自己之前,几乎是从桌子上一跃而起,避开了似乎要把他撞得头破血流的重物。随后,大家看见这口钟在离椅子不远的点停住了,接着又摆回去。根据钟到墙壁的距离判断,钟绝对不会撞到那位同学——如果他还坐在那里的话。
屋子里鸦雀无声。奥尔格先生微笑着问大家:“他相信钟摆原理吗?他信任我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不!”
至此,我想我们大家对什么是信任都有了新的理解。
(选自2005年10月12日《中原商報》)
[考题]
1.文章叙述了多年前奥尔格先生为我们讲授关于信任的一堂课。细读全文,请在横线上把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补充完整。注意表达方式的一致。(2分)
_____→将钟悬挂,器材就绪,学生配合,规则明确→___→先生面带微笑,学生心有感悟
2.“一切就绪后,奥尔格先生再一次为大家解释了钟摆原理。”说说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1分)
3.这一节课中,亲身参与钟摆试验的那位同学的心情变化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里他的主要表现都是怎样的?请简要陈述出来。(2分)4.从这一节课来看,你觉得奥尔格先生最显著的教学特点是什么?请简述理由。(2分)
5.假如那位同学一直坐在桌子上不动,试验结束后,作为老师,为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印象,最好对这个试验进行一下小结。请围绕本次授课中心,用100字左右的篇幅代拟一段小结性的话。(3分)
[考点透视]
1.整体感知,概括文章结构
2.语言品析
3.信息提取概括
4.阅读评价
5.迁移积累,语言表达能力
[考场判分]
1.…………(2分)
答:提出问题;学生害怕而走开。
得分:0分
2.…………(1分)
答:“再一次”说明奥尔格先生多次讲解钟摆原理,希望所有的同学对这个物理原理深信不疑。
得分:0分
3.…………(2分)
答: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平静,这时他和大家一样,口头上表明了对钟摆原理和先生的信任;二是紧张,这时他坐在桌子上,脸上汗珠直冒;三是害怕,这时他中途从桌子上跑开。
得分:2分
4.…………(2分)
答: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启发式教学。他首先提出“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任”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作答。对于学生的答案,他不作评论,而是通过试验的方法让大家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奥尔格先生没有把“信任”的内容直接灌输到学生耳朵里,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信任。
得分:2分
5.…………(3分)
答:同学们面对着大钟飞到眼前,好像就要撞上自己的考验,这位同学依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因为,他的心里始终坚信钟摆原理,信任老师,我们用掌声给予鼓励。
得分:1分
[面对面辅导]
第1题是整体感知,关于文章结构的分析,具体一点就是关于一节课的授课过程,解答掌握了文章的结构,但语言表达没有注意题目的要求。按照要求,答案必须能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意思,并采用对偶句的形式,参考答案如:提出信任话题,讲解钟摆原理;大钟全程摆动,学生半途逃脱。
第2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解答只说出了“再一次”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但没有说出其表达作用。关于词语的表达作用可以从修辞、结构等方面分析,本题的文句不涉及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从结构上来分析,从“再”找突破口,可以知道“再一次”在结构上是与上文相呼应。
第3题是信息提取概括能力,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再搜集关键的语句,并进行概括。本题的解答体现了该学生的信息提取综合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另外,本题答“四个阶段”也可以,另外一个阶段可以表述为“沮丧”或者“羞愧”等,这时他会低下头,不敢正视他人。
第5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对文旨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该学生缺少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因而没能理解老师上这节课的真正目的,即老师通过这节课是要告诉同学们什么是信任,所以解答时一定要落脚到“什么是真正的信任”上来。如在原答案的基础上加上“他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真正的信任,就是面对考验也不动摇,就是言行一致的坚信不移。”就完美了。
世界最大客机将投入运营
在经过11年的准备以及
花费130亿美元之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制造的空客A380将于2006年下半年在新加坡航空公司首次投入运营。这一世界最大客机的运营,将会开创民用航空的一个新时代。
A380由全球最大的欧洲合资航空公司“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的子公司制造。整个项目耗资超过了120亿美元,在研制过程中为了减轻飞机自身重量而不断追加资金。迄今为止,A380已经获得了全球15家航空公司的154份订单。其中包括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订购的5架。航空公司购买这种庞然大物,希望它能在国际油价上涨、旅游业下滑的艰难时期,帮助降低航空公司的营运成本和增加利润。
A380的研制理念是基于空中客车公司对未来民用航空营运模式的判断,他们认为旅客和航空公司会选择空间宽敞的超级交通工具。而踏入A380机舱给人的感觉就是登上了一艘豪华游轮。
A380的高度相当于8层楼,飞机里面至少可以停放20辆双层巴士。不过A380只是世界上最大的商用飞机,“目前仍在使用的世上最大飞机”的头衔属于乌克兰的安—225运输机(翼展达88.4米)。A380共分为三层,分别是上层舱、主舱和底舱,如果把A380机舱划分为头等、商务和经济三个级别,再加上健身房、酒吧等设施,其载客量为550人,而波音747为416人,但如果以包机的规格(所有座位都是经济舱级别)计算,载客量可以达到惊人的840人。
由于机体庞大,即使是经济舱的座位也比普通客机要宽敞。对于商务舱和头等舱的乘客来说,A380还带来更多的惊喜,他们将在高空享受到星级宾馆般的服务,包括了洗浴间、健身房、图书馆、酒吧和娱乐室等等。A380还能为航空公司提供一个能够装有卧室、机组人员休息区、商务中心、甚至一个托儿所的底舱。A380的现代化客舱也配备了迄今为止为航空研发的最先进的机载娱乐系统。
(选自2006年1月27日《新京报》)
[考题]
1.本文是一篇什么类型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1分)
2.本文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说明。(2分)
3.A380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与一般客机相比,A380有哪些优势?(2分)
4.文章第5段“飞机里面至少可以停放20辆双层巴士”中的“至少”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5.全球各航空公司纷纷购买A380是基于什么想法?你认为他们的想法能实现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考点透视]
1.辨析文体,明确说明对象
2.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
3.弄清说明事物的特征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捕捉重要信息,并联系实际谈看法与设想
[考场判分]
1.…………(1分)
答: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空中客机A380。
得分:1分
2.…………(2分)
答.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
得分:1分
3.…………(2分)
答:最大的特点是空间宽敞,踏入A380机舱给人的感觉就是登上了一艘豪华游轮。优势:载客量大;座位比普通客机要宽敞;有星级宾馆般的服务;能为航空公司提供一个能够装有卧室、机组人员休息区、商务中心、甚至一个托儿所的底舱;现代化客舱配备了迄今为止为航空研发的最先进的机载娱乐系统。
得分:2分
4-……………(2分)
答:不能,“至少”一词限制了程度,表示“不止这么大”,去掉就表达不出这种意思。
得分:1分
5.…………(3分)
答:希望它能在国际油价上涨、旅游业下滑的艰难时期,帮助降低航空公司的营运成本和增加利润。我认为他们的想法可以实现。
得分:2分
[面对面辅导]
从整体来看,对说明文的知识点掌握得还是比较好的,就是在解答时不够细心,忽略了文题的要求,导致失分。
第2题说明方法都指出了,但没有举具体的例子进行补充。
第3题关于优势的解答若简略一些就更好了。
第4题回答得不够准确。说明文的语言往往都体现了其准确性和严密性,尤其是那些表示时间、空间、程度的限制性词语。“至少”如果去掉,就表示“就是那么大”,与实际不符,表意不够准确,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第5题是信息概括,失误主要在于谈了自己的想法后没有解释为什么持这样的想法。
为别人喝彩常战国
应邀参加一所中学的运动会,有一个班获得了“道德风尚奖”,我向校长提出心中的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那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高出多少。校长说,其实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同学们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那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為别人喝彩,竟值得这样推崇。
由此,我还想起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人喝彩的场面:2001年8月22日在j匕京举行的“大运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北京,但法国人仍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他们赢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
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漠得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自己狭隘和自私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考题]
1.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分)
3.第2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分)
4.请在第5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起来。(3分)
5.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考点透视]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论点
2.分析论证方法
3.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
4.注意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语言表达能力
5.结合内容联系实际谈感受、看法
[考场判分]
1.…………(1分)
答:我们应当学会为别人喝彩。
得分:1分
2.…………(2分)
答:道理论证。
得分:1分
3.…………(1分)
答:總结上文。
得分:0分
4.…………(3分)
答: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
得分:3分
5.…………(3分)
答:同意。人都是社会的人,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别人的鼓励与帮助,而别人也需要我们一个赞扬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
得分:3分
[面对面辅导]
第1题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全文的主旨,概括中心论点可从标题和关键段落人手。
论证方法有道理和事实论证两种,应该先找出具体的材料然后进行判断,第2题解答中漏掉了很明显的事实论证。
第3题是对句子作用的分析,一般而言,单独成段的句子,尤其是在议论文中,其作用多为承上启下(过渡)。
书上元夜游苏轼
已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子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考题]
1.解释加点的字。(2分)
归舍已三鼓()步城西()
2.翻译下列句子。(3分)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3.找出描写上元节夜游气氛热烈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作一番描述。(2分)
4.“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哽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3分)
[考点透视]
1.文言词语的理解
2.文言句子的翻译
3.细节分析,语言表达
4.具体语境的含义,主旨分析
[考场判分]
1.…………(2分)
答:大鼓;走。
得分:0分
2.…………(3分)
答:家人关门熟睡,已经睡过第二觉了;放下手杖笑起来,游玩和睡觉,谁得谁失?
得分:3分
3.…………(2分)
答:步城西,人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得分:1分
4.…………(3分)
答:作者借韩愈的比喻(把人生比作钓鱼),把上元夜游的得失,推及为人生的得失同样也是没有确定的标准,流露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空漠之感及其追求解脱的心理。
得分:3分
[面对面辅导]
文言词语很多都有活用的现象,像第1题就属于词类活用,“鼓”和“步”都是名词,但在句子中都做动词用,即名词活用为动词,“鼓”应为“击鼓”,“步”应为“散步”之意。
第3题的失误在于没有把握好文题的要求.描写上元节夜游气氛热烈的句子找得很准确,却没有用自己的话作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