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忠武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不在枷锁之中。——法国思想家、哲学家卢梭
精英们的过劳死现象令人忧思
近年来,精英早逝的悲剧愈演愈烈。2005年8月,年仅36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勇,因患肝癌医治无效逝世;2006年2月1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被人们誉为“当代毕升”的王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年仅69岁。
就在王选逝世前不久,卫生部一位副部长在一个关于公共卫生的论坛上披露说,中国知识分子存在严重的过劳死现象。过去5年里,北大和中科院有135位教授死亡,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53.3岁。其实,在中国其他行业,中青年精英早逝的现象屡见不鲜。2005年,文艺界的高秀敏和傅彪,在几个星期之内相继去逝,他们的年龄分别为46岁和42岁。更让人惊讶的是,近几年,猝死在大学校园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他们仅仅20岁出头。
导致王选和诸多精英早逝的原因是什么呢?王选之妻陈女士在给王选的挽联中用的四个字——“半生苦累”堪称答案。了解王选事迹的人都知道,他长期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由于压力太大,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半生苦累”提醒人们,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活节奏的日趋加快,人们身上的压力必然越来越大,如果不善于给自己减压,就会疾病缠身,甚至英年早逝。
休闲,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
上世纪70年代末,笔者在所在的解放军总医院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同志五六七,先生七八九”。“同志”是指生前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军委领导的高级干部,他们病逝时,年龄多为50多—70多岁;“先生”是指著名的党外人士,他们当中的病逝者,享年多为70多—90多岁,个中原因显而易见。“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同志”的担子比“先生”更重,压力更大,平时更操劳、更辛苦。
当代医学研究一再证实,适当休闲,好处多多,可放松心情、提高工作效率、待人处事平和、促进健康和延缓衰老等等。既然休闲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人们就不应当漠视。那么,压力大的人怎样学会休闲呢?择其要而言之,要做好六个“一下”:一是定期调整一下;二是定期体检一下;三是定期同亲朋好友走动一下;四是把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暂时放置一下;五是把过高的奢望降低一下;六是每年旅游一下。有此六个“一下”的人,焉能不自由?焉能不和谐?焉能不幸福?焉能不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