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斯·布莱得
翻译:曹谦
大众以及众多汽车生产商过去总是将陈旧的技术和设备引入中国,生产国际上早已不再生产的车型,并赚取了巨大的利润。然而,中国市场的汽车竞争已经日益白热化,以至于本田即将把思域系列轿车最新的款式投放中国市场,此外,它也把其最新混合动力车普锐斯仅仅在日本和中国上市。
去年冬天,福特在德国投产第二条先进生产线,主产车型是德国版福克斯(与美国上市的福克斯不同)。这条生产线能达到年生产能力20万辆。
不过中国的管理人员似乎对这个数字还不满意,工厂主抓生产的李建平说:“通过从德国方面的学习,我们有能力继续改进生产能力。”
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包括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和大众,以及日本的丰田、本田和日产等汽车厂商都把他们最新的技术植根于中国市场。同时,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快速进步,也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包括吉利、奇瑞和力帆。
有关部门数字表明,这些中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在一月份占据了28.7%的市场份额,在许多年后,第一次超越了日本汽车(27.8%),欧洲汽车19),美国汽车(14%)以及韩国汽车(10.3%)。
中国的合资汽车厂商去年一年生产了230万辆家庭轿车。在中国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汽车市场中,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汽车厂商在争夺市场霸主的过程中,不惜动用自己最新技术、设计和制造经验与中国汽车企业合作。业内专家也预言中国将在4年内成为主要汽车出口国家,继续给通用、福特和其他汽车巨头施加强大压力,届时中国将对外国竞争对手放宽相关的市场准入政策。
所有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合资汽车企业都表明自己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中国国内市场需要。然而,东风本田已经出口了小型车到欧洲,同时,克莱斯勒也正在协商在中国生产小型车供给美国市场。
最近几年,中国的优势主要是廉价的劳动力和优越的学习能力,以及避免专利费用和减少制造成本方面。但是厂商也在发掘新的优势。国内和国外汽车厂家正在致力于改进管理模式、生产技术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情形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德国和日本企业的发展模式,建立新的高效的厂房,这使得他们很快在相关领域的管理水平超越了初期的底特律。
来华投资对汽车巨头们来说存在的最大风险是他们的发明可能有朝一日为竞争对手所用。上世纪90年代中叶,通用公司正是选择了上汽,然而上汽宣布于2月23日起生产并销售独立品牌。其他本土的中国汽车厂商也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步上汽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