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德
不同时代的科技发展会带来不同的摄影新技术,而不同的新技术则会很自然地衍生出不同的摄影流派和更新颖的表现手法。在摄影史上,正是大画幅座机的推广和普及,那些高精度镜头和清晰细腻的像质,为亚当斯和韦斯顿们拍摄出不朽的传世杰作助了一臂主力。而莱卡相机的诞生,则为布列松抓拍“决定性瞬间”提供了利器。很显然,亚当斯和韦斯顿不可能用“莱卡”去完成他们的传世大作,而布列松也不可能用大型座机来完成他“决定性瞬间”的理念。
这是因为摄影与其他艺术门类有很大区别,它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体,只有硬件和软件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扬器材的优势,诞生更令人耳目一新的照片来。数码相机作为传统相机平台上发展衍生的新一代摄影器材,它们的主要功能和传统相机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作为赶上数码摄影新科技高速发展的我们这一代摄影者,有义务大力挖掘数码相机的硬件优势,拓展它们在表现领域的新特点,以便在实践中进一步发挥数码相机的优势。从拍摄特点来看,数码相机有四大主要优势。
1.微距摄影优势
传统相机受到镜头成像特点的限制,因此普通镜头无法作微距摄影,要进行微距摄影时,只有依靠专业的微距镜头。而一般专业用微距镜头价格至少都在3000元以上,而且只有单反相机才能较好地完成微距摄影,像一般的传统傻瓜机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微距摄影。由于硬件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摄影时代的微距摄影普及和提高。
而现在的数码相机,即使是傻瓜式数码相机大都也有很好的微距摄影功能。那些价值在2500元左右的相机微距摄影功能就能够拍摄出挺不错的效果。有些非专业相机在进入微距模式时,最近摄距可达到2~3cm。尽管这些相机拍摄的画面在透视效果和虚化背景等方面和用真正的微距镜头拍摄效果相比,还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但这样近的摄距进行拍摄,从而获得较大的成像倍率,对传统相机而言是无法想像的事。如今到一些摄影网站上去看一看,拍摄昆虫的照片很多,甚至连那些苍蝇蚊子等等都被拍摄得纤亳毕现,至于各种花朵微距特写等更是不计其数。很显然,数码相机对微距摄影的普及和发展将产生功不可没的作用。
即使是对于使用数码单反相机,原来就拥有微距镜头的摄影者而言,在微距摄影领域同样拓展了一个新的使用空间。由于等效焦距延长,即使在摄距不变前提下,被摄体的成像倍率也在明显增加,这就为进一步刻画对象细节提供了基础。只要摄影者愿花功夫在微距摄影领域深入挖掘,如拍摄昆虫、花卉和植物的细部,或者截取自然界的某一个细部等等,都有可能呈现一个个新的视觉感受,长期坚持拍摄,相信摄影者会有丰厚收获。
2.连续拍摄优势
数码相机在连续拍摄时有特定优势,因为照片属性“元数据”中保留着极其准确的拍摄时间,这对摄影者了解拍摄时间,安排照片顺序等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拍摄那些时间概念比较强的照片,在后期编辑时更便于整理安排照片,不会搞错。
连续摄影中需要跨时段拍摄的内容很多,这些照片在拍摄、管理、编辑等方面都有较严格的时间概念。使用传统胶卷时,因照片底片等难以管理的原因,往往为摄影者带来很多麻烦,也很容易搞错。而数码照片只要将相关内容按照统一逻辑命名,然后纳入相关文件夹,待素材积累到一定数量再随时编辑,丝毫也不会出差错。
我们知道,连续拍摄有多种方法,但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在固定位置拍摄,通过比较固定的视角,让受众好像坐在固定的观众席上观看照片内容,这样可对照片中空间和时间演变等有很明确的了解,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被摄体在某一个时段内发生的事情或产生的变化。
还有一种是围绕被摄体,根据自己取景和表现的需要,在不同时间段以不同角度拍摄,以便全方位地反映被摄体在某一个时段内发生的变化。因此连续摄影可以长期跟踪拍摄,也可在某一个特定时段内全方位地突击完成拍摄。数码照片的低成本和便捷性(可更改感光度,可改变影调颜色等),为摄影者积累连续拍摄素材提供了很大便利。
此外,还有一些数码相机利用软件和电脑来控制拍摄,比如说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接上外接电源后让相机对准目标,相机会按摄影师设定的时间,自动定时不间断地拍摄,能将花朵开放或植物发芽等过程客观细致地逐步记录。这种原来比较烦琐和需要大量耐心操作的拍摄过程,如今安排给数码相机后,它就像机器人一样忠实地为你工作直到完成,这对需要以连续画面表现的科普题材作品的拍摄就更加具有优势了。
3.宽幅(接片)摄影变得轻而易举
无论是传统摄影还是数码摄影,在实践中都会面临一个同样问题,那就是镜头的视角。因为即使再宽广的镜头视角,也难以满足摄影者思维视角的需要。而且镜头视角越大,容纳的对象越多,但表现的细节就越少,也就是说宽视角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照片的成像质量。比如说要拍摄宽幅画面时,尽管镜头视角大,横向内容增加了,但是上下两端的空间也无谓增加,最后还是浪费像素。因此从实际使用效果看,最理想方法还是接片拍摄。由于接片拍摄的成本高,使用传统相机拍摄后期要将照片的颜色做到统一的颜色和密度后再拼接得天衣无缝也比较困难,因此愿意拍摄接片的机会就比较少,很多摄影者在拍摄时遇到需要接片也不得不采取回避态度。
有的数码相机本身就有接片模式,比如像佳能数码相机的G1、G2、S30、S40等可从拍摄模式拨盘中直接选择进入“全景模式”,在全景模式下有从左至右、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等多种接片方式可供选择。有的数码相机进入接片拍摄模式(也称“全景模式”)时,相机会自动启动程序,当你拍摄一张后,LCD屏幕上会显示出照片边缘供接片重合的缝隙,以便你拍摄第二第三张片子时参考。至于没有接片模式的相机,只要将相机架设在三脚架上,预先调整好相机运行时水平或垂直角度,也可很容易地获得素材,最后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来拼接出理想的照片。
当然接片摄影在实际拍摄时会有相关的要求,比如说要选择合适的焦距,要设法固定曝光值,要统一焦点等,在后期拼接时也需要摄影者有一定的操控软件的知识等等。总之,数码相机可帮你完成一般拍摄宽幅照片的要求。如果在拍摄时取景得当,在后期处理时愿意多花些功夫,用3个甚至4个素材来拼成一个画面,仍然可达到非常不错的质量。
4.长焦镜头优势
如今就是普及型的便携式数码相机大都也有较长焦距,像拥有380-420mm长焦镜头的数码相机品种不少,几乎有成为标准长焦配置的趋势。就传统相机而言,在一般摄影者中(包括大多数摄影记者),使用的长焦镜头基本上还是在200~2 70mm,除了体育摄影记者外,能够使用到300mm长焦镜头者很少,因为300mm长焦镜头(大口径)价格不菲,往往达到3万元左右。而那些准专业的数码相机中,如奥林巴斯、松下、尼康等相机中有不少款式的长焦一端都达到了420mm,如松下FZ30使用LEICA商标的12倍光学变焦镜头,10组14枚镜片,其中含有非球面镜片3枚,ED镜片1枚,折合35mm相机焦距为35mm~420mm,最近对焦距离广角端为30cm~无限远、望远端为2m~无限远,而且在微距模式下最近对焦距离为5cm,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而且这些数码相机大都具有防抖功能,如松下FZ20、柯尼卡美能达Z6等相机都有光学防抖设计,以保证使用长焦时拍摄到更清晰的照片。如果开启防抖功能,摄影者可选择比焦距倒数低约两档的快门速度,也能保证成像有较好的稳定性,这为摄影者实践中使用长焦增加了便利。以往在使用传统镜头时,为了防止浪费胶卷,浪费精力,除了光线特别好,在没有携带三脚架的前提下,一般摄影者都不会轻易使用200mm以上的焦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焦镜头的使用普及率,而数码相机中很普及的长焦兼防抖设计无疑为长焦镜头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由于目前在一般摄影者中流行的数码单反相机影像传感器是APS-C尺寸,因此原来的镜头焦距在实际使用时一般都要延长将近7.5倍,这样原来焦距200mm的镜头的等效焦距变成了300mm,这同样也成为300mm长焦在摄影实践中更为普及的一个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