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曼
在舞池中,女伴往往是被引领者,这样的位置和来访者到咨询室时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我得以有机会去体察来访者的感觉。
舞场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邀请者,他确实来邀请你,可你感觉不到作为一位女士应有的尊重。他只是象征性地伸一伸手就算是打招呼了,然后不等你表示什么,就转身向舞池中走去。也就是说,他十分肯定你一定会跟他步入舞池,这样的第一印象将后面享受共舞的乐趣打了不小的折扣。
在咨询中,我们常常提到要尊重来访者,其实尊重实在不只是一个姿态,而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不是真正得到尊重,来访者很容易感觉到。所以尊重来访者一定要注意细节,从你为他开门,请他坐下的每一个动作开始,从你的每一个眼神就开始。要相信,来访者从看到你的一霎那就开始为你“打分”了。
话题再回到那类舞伴身上。走进舞池后,他摆出一副“跟我跳是你的荣幸”的架势,开始“领导”你了。突然,一不小心走错了步子,他马上抓紧机会给你上课:“你听,音乐的节奏是这样的,听出来了吗?”我不置可否,从小就接受音乐熏陶的我对节拍的感觉不成问题,被他这样贬低和教导,我的感觉实在很不爽,于是礼节性地“嗯”了一声。在这类的舞者的“操控”下,舞的过程俨然成为那类舞伴的自我炫耀。作为女伴怎会舞得轻松、快乐?
不爽之后,我也会联想和反思:初学咨询时的我是否也常常将咨询过程当做证明自己的工具呢?尤其是当来访者表达出对心理学的崇拜时,不管对方懂得多少,我都会将自己入门时的一些感触“全盘托出”,证明心理学是怎样的好。当对方被我的“滔滔不绝”弄得没有反应(现在想来其实也应该是不置可否),就觉得自己似乎完成了一个使命——为心理学增加了一个卫士。沉浸在这样的喜悦之中,我完全没有思考为什么自我感觉良好的说服之后,极少有来访者再来。现在想来,很可能是对方的感觉让他们选择了远离。
懂得了心理学,再看舞池的一对对舞者,欣赏的角度会完全不一样,有时自己会偷着乐起来,因为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那么多的投射。在舞伴的配合之中,那些投射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也正如我碰到的,往往越是自己节奏踩不准的人,越是会责备女伴怎么听不准节拍;越是自己紧张,越要求对方放松;越是动作走样的人,越是纠正对方的姿势……
也曾思考过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并不难理解。一个人在哪方面做得不够好,他一定很清楚而且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他动作走形却仍然会不断地指导你的动作,很有可能是在告诉你虽然他做得不太好,但是他是知道该如何做的。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在你发现他的弱点之前,对你进行指责,所谓先下手为强。其实,都是一些防御心理在作怪。
联想到心理咨询,为什么说咨询师要解决好自己的一些情结,因为这些情结会像是你的“软肋”一样,如果不小心被来访者触碰到,就会产生一系列反应。且不说舞者自己不可能去享受跳舞,更糟的是,你会把自己和舞伴都搞得很难受,把自己和别人那一晚的兴致都破坏掉。咨询也是一样,当来访者触及到你的“软肋”,激起你的反移情,你的防御就有可能冲击甚至破坏掉咨访关系。
当然,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己的情结。人生就是这样,没有一点瑕疵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怎样去解决问题。
舞蹈是用来享受的。很舒服的舞伴最能化解“不舒服”的人,他可能踩到你的脚,也可能不小心撞到其他人,但这些都不要紧,只要一个微笑,道一声“对不起”就可以化解了。没有必要去责怪人多拥挤,也没有必要为自己舞技而紧张不安。
咨询也是这样的,承认自己的闪失没有什么。咨询师不是神,不要以为来访者有求于我们,我们就变成了拯救者。以一颗真心助人的心,认真对待别人的问题,同时也坦然接受自己的每一个不完美才是上策。所以,最好的心理咨询师并不完美,他(她)们只是知道该怎样解决自身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