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常常被视为脾气暴躁的导火线。可是,最近却有专家为“高温”平反:温度越高,人们或许越冷静。
其实,对“高温”与“暴力”关系的争论已经持续多年。比利时社会统计学家阿道夫·奎特雷曾经进行过调查,发现在较为炎热的19世纪,人们的暴力行为比起凉爽时期要多得多。在语言中,对于“炎热”与“暴力”也早有一番定论。“冷血”地把某人杀害,比起“头脑一热”所犯下的错误更令人发指,因为我们都知道,人们在头脑发热的时候,常常会失去理智。因此,这也成为不少人犯错的借口。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科学家指出,当气温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暴力行为反而有所减少。
美国明尼苏达州与达拉斯州的科学家们,曾经对气温与911暴力报警电话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结果并非是正比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暴力行为指数逐渐增大,但当温度冲破一个温度点时,暴力指数就开始呈下降趋势——从而形成一个倒U字形的曲线。
这是否就能说明为什么在下午两点所发生的暴力事件比夜里11点更多呢?其实并不然。要知道,气温并不是影响犯罪率的惟一因素。人口密度、时间、日期,甚至是否是节假日,都可能成为影响犯罪行为的原因。
与此同时,空调在这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当空调把室内温度降低的同时,人们或许就“恢复”了暴力倾向;此外还有酒精,在酷热的夏天里,喝下了清凉的啤酒,并不见得能让人更加冷静,因为酒精也是出现暴力的元凶之一。
另外,不同时间段中的暴力指数曲线形也不尽相同。在某些时段,这个“倒U”的弯曲幅度很大,而另一些时段内,曲线弯度很小,几近直线。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犯罪学家科恩表示,晚上6时到9时之间,高温与犯罪的反比关系最明显。在对比了911的报警电话后,专家们还发现,随着天气从暖和、炎热到非常热,暴力犯罪率一开始呈上升趋势,当达到非常热的状态时,犯罪率也随之开始下降了。
在一次临床试验中,科学家们把脾气火爆的志愿者关在一个小房间里,随着房间的温度逐渐升高,试验者越来越烦躁,骂得越来越大声。可是当热到一定程度时,试验者渐渐平静下来,因为生气反而会让他们感到更不舒服。
对于这种现象,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贝尔是这样解释的:当天气热到某一个程度后,人们更愿意静静地待着,而不是发火或打上一架。
在现实中也有不少例子证明了这个观点。1984年,里根在达拉斯举行的共和党代表大会上获得总统提名时,一群抗议者也出现在会场。当人们担心是否会重蹈20世纪60年代发生暴力流血事件的复辙时,事情却以和平收场。因为当时的达拉斯的气温达到了摄氏43度,抗议者们更愿意收拾行囊,回家纳凉去。
(周永静译自CNN网站)
编辑:周永静
电子邮箱:
hwxy_hwxy@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