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亲历

2006-04-29 00:44:03阿帕立辛·格什
海外星云 2006年17期
关键词:伊拉克人逊尼派什叶派

作者简介:阿帕立辛·格什(Aparisim Ghosh)是美国《时代》周刊驻伊的资深记者,对于中东局势研究颇深。2005年,他曾经采访过一位年仅20岁却自愿成为人肉炸弹的少年,引起争论。这篇巴格达日记是他离开伊拉克两个月之后再次踏上这块危险之地的记录。

垂直降落

早上8点,我登上了一架小型福克F-28喷气式飞机,与其他50名乘客一起,从约旦首都安曼前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我扫视了一下机舱,其中不乏熟悉的面孔:有满脸疲倦的西方“安全顾问”,也有身着深色外套的伊拉克官员。为了避免被地面导弹击中,我们的飞机不得不一直维持在3万英尺的高空中,直到确信已经到达巴格达机场的上空,飞机才会在距离跑道不远处开始呈螺旋形迅速垂直下降。如果这个时候你向窗外望去,一定会错以为飞机正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以往不下20次的经验,我聪明地选择了走道旁边的座位。

垂直降落并不是我最害怕的。如果身边的乘客第一次乘坐这种飞机,那才真的要命。2004年,当时我所乘坐的飞机在降落时遇到了些小麻烦,当时坐在我身旁的是名退休的美国警察。从飞机开始降落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断地尖叫:“噢,上帝!噢,上帝!”最后我只能掴了他一巴掌,好让他快点闭嘴。还有一次,我的邻座是个肌肉猛男,一路上他一直向我炫耀他在南太平洋几个小国上当雇佣兵的生活。可就是这么一位勇士,在面对垂直降落的飞机时,却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臂。由于血液循环不畅,我的手掌变得冷冰冰的。

当飞机滑轮触碰跑道的那一刻,机舱里50个人同时松了口气。但这种轻松的心情只是暂时的,因为我们已经来到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

死亡高速

自从3年前,美军在机场附近兴建了驻伊基地以来,8英里长的“死亡高速公路”沿线上演了数百次针对美军的恐怖袭击,其中也难免伤及了不少无辜的伊拉克平民。去年夏天,我的两名伊拉克同事就是在“死亡高速”上被炸成重伤,我也曾两次被困在美军及叛乱分子的枪林弹雨中。

14 最近,“死亡高速”似乎脱去了死气沉沉的外衣——或许这是巴格达市内惟一可以得到这般评价的地方。每天一次的袭击逐渐变成了偶尔发生的冲突。美官员表示,这一切都得益于军方战术的胜利,因为沿路部署的伊拉克士兵对恐怖活动起到了抑制作用;但是叛军内部的消息人士却道出了不一样的原因:路上巡逻的美军少了,没有什么可以袭击的目标。因此,过去作为整个伊拉克不安局势缩影的“死亡高速”,现在却能给初来乍到的客人们带来一丝安全的错觉。

一路上,我的耳边枪声不断,可是司机维萨姆却似乎充耳不闻,他甚至还绘声绘色地向我描述两天前发生的暴力事件——在萨德尔城里发生的一次自杀性炸弹袭击,造成了66人死亡。要知道,去年的萨德尔城还是全巴格达最安全的地区,可现在它已经上升至极度危险排行榜的前列了。

虽然车子颠簸得很厉害,但是我必须确信自己没有随手系上安全带。伊拉克人从不使用安全带,如果谁把安全带扣上,那就等于向大家宣布“车上有外国人”。我是个印度人,只要不轻易秀出那糟糕的阿拉伯语,要装成伊拉克人并不成问题。但在公开场合,我必须小心翼翼避免露出任何外国人的痕迹:安全带、口香糖、耳机。

为了让我尽快恢复战地工作状态,维萨姆向我逐一简单介绍了近期发生在伊拉克的暴力事件:这儿的绑架,那儿的屠杀,不知何处的汽车爆炸。我的心越来越沉,一言不发。这时,维萨姆似乎发觉了我的不自在,于是连连向我道歉,“你要知道,这里是伊拉克,”他的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任何消息都是坏消息。”维萨姆还向我讲述了他的妻子外出购物时差点被袭击的经过,突然我为自己的恐惧感到羞耻,我可才踏上伊拉克土地不到1个小时啊,这样就感到害怕,那些终日生活在这儿的人民该怎么办呢?

“红区”内战

对于伊拉克人民而言,拥挤的市场里发生的自杀性爆炸或街道上狂奔的武装分子并不是最令人不安的,可怕的现实是,这种糟糕的情况还会恶化下去。生活在防守严密的绿营(联军总部所在地)里的美伊官员们都尽量避免使用“内战”这个词形容目前的伊拉克局势,可根据媒体透露的消息,即将离职的英国驻伊大使威廉姆·佩蒂在向英国政府递交的最后一份外交备忘录中写道:“在现阶段,内战和分裂才是目前伊拉克形势最贴切的形容词。”

在“红区”(这是我对非绿营地区的称呼),血流成河已经代替了零星的派别暴力行为。现在,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游击队员们早已全副武装,平民们也纷纷想尽办法寻求自卫。由于需求量的增加,从今年年初起,俄罗斯生产的AK-47步枪的售价已经涨到600美元。而根据联合国统计,今年五六月间,将近6000名伊拉克人丧生,这是萨达姆倒台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伊拉克人放弃了多年的居家,躲进了单一派别控制的地区,寻求一个更安稳的生活环境。据伊拉克政府估计,超过18万伊拉克人在自己的祖国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冷淡黎以

近几周,来自黎巴嫩的新闻占据了所有阿拉伯国家电视和报纸的头条,但是伊拉克人对此却反应冷淡。虽然对黎巴嫩人民深感同情,但大部分伊拉克民众却对那场战争不感兴趣。在《时代》杂志位于巴格达的办事处里,25名伊拉克同事对于每天在新闻上重复报道的黎以战场上的伤亡数字不屑一顾,“他们是以十位数计算的,我们是以百位数计算的。”办事处经理沙欣说。当看到以色列的炸弹导致了黎巴嫩卡纳村28名平民无辜丧生的画面后,沙欣只说了一句:“现在他们终于知道伊拉克人是怎么生活的了。”

多方的压力迫使伊政府和美军方重新加强了军事监管,在巴格达市区内设立了多处路障,街上也出现了大量巡逻兵,挨家挨户搜查成为家常便饭。可即便如此,袭击事件在光天化日之下也有增无减。

绑架勒索也让当局头痛不已。据美官员表示,每天大约有40名伊拉克人遭到绑架,赎金的范围从几千美元到上百万不等,而大多数受害者也从此不知所踪。

对于绑架勒索的恐惧在伊拉克百姓间蔓延。我在伦敦曾经遇到过一位来自巴格达的“百万富商”。他靠进口冰箱、洗衣机、空调之类的家用电器发家致富。但为免引起绑架者的注意,他现在仍然居住在父亲遗留下来的平房里,开是日本车,穿着朴实的衣服。可一出国门,他便可以随兴出入顶级酒店,买昂贵的衣服。

忘记现实

巴格达市区夏天的最高气温达到摄氏49度,可是市内的水电供应设施显然不能负荷,使用汽油制动的壁扇和空调由于燃料紧缺根本无法使用,加油站外成天排着长龙。黑市里1升汽油的价格是1美元——这是战前官方油价的100倍。当然,油价居高不下也有一个好处:大家更愿意把车子停在家里,以往拥挤的道路变得畅通多了。

在巴格达,每天晚上9点后都会实行宵禁。过去的夏天,为了躲避酷暑,巴格达市民往往成群结队,到底格里斯河畔野餐,在烤肉店吃上一顿,或者开车到冰激凌店里清爽一下。可现在,这种日子早已尘封多时。除非你打算在别人家待上一天,否则出外访友是不可能的。

现在惟一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的方法就是电视。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伊拉克人民可以不受限制地接收卫星电视——黎巴嫩的音乐、埃及的肥皂剧、奥普拉脱口秀(配上阿拉伯文字母),当然还有体育节目。世界杯期间,由于伊拉克没有入围,人们开始从外国球队中挑选支持的对象,如巴西或意大利。当意大利捧起大力神杯时,最兴奋的并不是来自米兰的摄影师帕格蒂,而是司机维萨姆,他差点没举起他那把AK-47向天空鸣枪庆祝。可即便在挑选所支持的队伍时,你也常常能找到宗派的影子。一个逊尼派的邻居就曾经悄悄向我打听,我的什叶派同事是不是支持伊朗队。大多数逊尼派人认为,什叶派与伊朗的关系不错。

希望逃离

对于许多巴格达市民而言,逃离这个是非之地是生存下去的惟一希望。从6月放暑假起,成千上万的家庭开始涌入更安全的地方,如北部的库尔德地区。那儿的重建工作进行得不错,至少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而有能力的人则逃往叙利亚或约旦。曾经担任临时政府总理的阿拉维就告诉我,伊拉克的中产阶级像蒸发一样消失了。“现在,我每到一个国家,那儿的人都会告诉我,来自伊拉克的移民增长得飞快。”

让伊拉克人民尤其感到不安的还有伊拉克民兵。由于不少警察和士兵与这些民兵曾经是军中的战友,因此即便他们扛着枪在街上闲逛,也没有人过问,有时候甚至你还能在这些民兵中发现不少开着警车的熟面孔。生活在巴格达的逊尼派人士,在面对警察时尤其感到担心。最近我的三位伊拉克逊尼派同事就在检查站被警察扣押了5个小时,但同行的什叶派同事却无条件当场释放。虽然逊尼派同事出示了由美军颁发的采访证,但警察却诬赖他们是间谍,“我会把你们送到内政部去。”最后,还是附近的商店老板出面担保,他们才平安无事。不少逊尼人为了避免警察找麻烦,都换了假身份证,改成一个更安全的什叶派的名字。

最后机会

宗派之间斗争的激化,受益的大概只有美军,因为人民的焦点不再集中在美军到底误杀了多少平民。但伊拉克新总理马利基还是很难得到其他宗派领袖的支持,逊尼派和什叶派的部长们仍然争得不可开交,双方的分歧令马利基陷入了被动的境地:他希望特赦逊尼派的叛乱分子,但什叶派领袖却公开表示反对;伊拉克什叶派领袖人物哈基姆认为杀害美军的叛乱分子应该获得原谅,可这与马利基的意愿背道而驰。

当然,在伊拉克政坛上,仍有不少非宗派政治家,如阿拉维,但是他们的呼声似乎早已淹没在宗派斗争的嘈杂声之中。在之前进行的两次大选中,阿拉维的得票率不超过14%。当地的逊尼派领袖穆特拉克表示,希望能出现一位“伊拉克的曼德拉”来拯救这个国家。

生活在绿营里的政治家们对此似乎也并不乐观。最近,美国驻伊大使哈利扎德向美国民众表示,美国对于伊拉克的未来应该在“战略上更耐心,战术上更乐观”。

在马利基准备前往美国和英国访问的前两周,他发表了电视谈话,劝说各方应该放下宗派纷争,并警告这是伊拉克避免内战的“最后机会”。在那一秒,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熟悉的表情——那是飞机降落在巴格达机场时乘客们的表情,充满了害怕却只能顺从,眼睁睁地堕入地狱。

(周永静译自美《时代》周刊)

编辑:周永静

电子邮箱:

hwxy_hwxy@yahoo.com.cn

猜你喜欢
伊拉克人逊尼派什叶派
新千年沙特什叶派问题的演进与前景
分析伊拉克宗教派别
山东青年(2016年5期)2016-10-21 21:01:34
伊拉克妇女因露手导致冲突
时代人物(2016年3期)2016-04-08 12:03:21
马图里迪学派的中正思想研究
巴格达沦陷4周年
新民周刊(2007年15期)2007-05-08 02:00:10
爆炸“侵袭”伊拉克
美国为伊拉克人定的新节日/无题
领导文萃(2003年8期)200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