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辑
看看你耳熟能详的动物,它们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杜鹃认祖归宗有“秘密口令”
杜鹃把生下来的蛋寄放在另一种鸟的巢里,让其它鸟抚养孵出的小鸟已经不是新鲜事;但被寄养的杜鹃长大后如何认出同类、择偶并传宗接代,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美国加州大学研究生态行为的郝柏教授认为,寄居鸟可能通过秘密口令来辨认同类。
这种“口令”的说法是,杜鹃具有简单的行为特征,能让从来没见过同类的幼鸟辨认。关键在于杜鹃的啁啾声。
郝柏说:“才六天大,眼睛还看不见的小杜鹃却能辨别出成熟杜鹃和其它鸟类的声音。”他和同事还观察到,年长的杜鹃会时常返回寄养所探视幼鸟,教它们一些杜鹃特有的行为。小杜鹃也会记住自己身上的特征,常常跟其它的鸟比较。
小杜鹃如何学到秘密口令还是个谜。不过郝柏表示,小杜鹃跟养父母要东西吃时发出的乞讨声和大杜鹃的啁啾声,在音感上是类似的。他说:“小杜鹃稍长之后,乞讨声就会变成类似啁啾的声音,也许听惯自己的声音后,它们就可以认出其它的杜鹃。”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卫斯特发现,若成长中的杜鹃在它们生命的第一个冬天,从长者那里学到合宜的求爱和其它行为,等到春天时就能成功地择偶;但是,如果那个冬天,小杜鹃和金丝雀一起成长的话,它们就会以为自己是金丝雀,而春天到来时就唱金丝雀的歌,找金丝雀为伴侣。这是关键之所在。郝柏强调:“假如第一个冬天杜鹃和其他鸟类一起生活,那么杜鹃将会终生困惑不解。”
大象也会学舌
有人说大象什么都记得。现在已经证明,即使是拟声的艺术,他们的学习表现也不落人后。
研究人员已经录下了两头善于模仿的非洲象的叫声:一头学亚洲象学得很像;另外一头则会发出卡车路过的声音——这种技巧高超的模仿远超出普通非洲象的嚎叫。这个发现让少数会模仿其它动物的动物名单又多添了一笔。已知会模仿其它动物的只有人类、海中的哺乳动物、蝙蝠和鸟类。
这两头大象分别是在肯亚半捕猎区的年轻雌象姆莱卡,以及在瑞士某动物园和两头亚洲象同住了18年的成年雄象卡利梅洛。卡利梅洛会学亚洲象普遍的唧唧声可能不足为奇,但姆莱卡能发出卡车的声音便的确惊人了。
马萨诸塞州木洞海洋研究所的泰雅克认为,姆莱卡的习惯起因于它的生活环境可以听到马路的声音。泰雅克还怀疑,大象多变的发音技能也许会帮助它们辨识彼此,并因此形成社会团体。其它像蝙蝠或海豚等擅长发声的动物,也会使用声音来安排各种社会工作,包括捕食和寻找方向。
康奈尔大学的大象专家派恩表示,大象的社会很复杂,成员常常会隔着遥远的距离叫唤,就算看不到其它大象也一样。她还补充,这两头大象是否听过原始非洲象的叫声值得研究。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动物传播的贾尼克说,强大的模仿技巧甚至可能有助于大象采用家族特定的呼唤,就像人类可以用姓氏来区分一样。他表示,下一步是研究家族成员,看它们有没有统一的叫声。
雄鸟歌喉不佳,可能讨不到老婆?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生物学家波多斯研究到,鸟喙的长短大小会影响到鸟的歌调,而歌调跟雌鸟是否“来电”可能密切相关,因为雌鸟很在意雄鸟歌调的品质。
波多斯表示,虽然鸟喙跟择偶可能有关联,但喙只会影响声音的某些品质,而非整个歌调。
波多斯的研究团队将鸟鸣录影以慢动作放映出来。他们发现,喙小的树雀要发出低频率的声音时,就将喙几乎闭起来,头向前伸;如要发出高频率的声音,它们就把喙张开,头往后仰。这些喙和头的动作影响鸟的声道的大小,也影响了它们声音的频率。
波多斯等人还发现,树雀这种喙小的雀鸟会唱出比较复杂的歌调,因为它们的喙较能转动;相对喙大的雀鸟,例如吃种子的地面雀鸟,则只会唱简单而缓慢的歌。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专精达尔文雀类的格兰教授,只为“鸟喙大小影响鸟鸣”的理论提供了部分证实。他表示,不同喙的雀鸟有时也会互相学习彼此的歌调,因而产生异种交配的现象。“歌调确实和择偶有关,但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学习可弥补喙的短处。”格兰说道。
为了确定喙的大小与择偶的关系,波多斯和同仁想找出一曲鸟鸣中确实受喙的尺寸影响的部分。他们希望,几年后能将完全受喙的大小影响的歌调,播放给雌鸟听,并观看它们的反应。
我们如何知道雌鸟的反应呢?当它的喙朝天,翅膀振动,尾巴翘起来,那就是“来电”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