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了,心还在

2006-04-29 00:44[美]保罗·厄勒克
海外星云 2006年24期
关键词:错误观念玛莎马来西亚

[美]保罗·厄勒克

人死了救活他人

2001年5月26日,年仅22岁的日本学生冢原义崇到中国香港地区旅游,突然气喘(哮喘)发作,送到伊丽莎伯医院时已陷入昏迷,脉搏停顿,急救后必须靠人工方式维持生命。

其后几天,他的情况持续恶化,5月31日检查后,证实已没有血液流向脑部,当天早上11点26分宣告脑死。

冢原一家决定把遗体的器官捐出,这个决定使6位香港人获得再生的礼物。57岁的退休校长车方安移植了义崇的心脏,他说:“我想不到还能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心里非常感激。”

冢原义崇的母亲佳津江说:“我有时会想到,他的心、肝、肾还在某人身上活着。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明白器官捐赠的重要。”

器官捐献很困难

在韩国,从2000年到2005年,有近1800人等不及移植器官死去。该国保健福祉部指出,过去6年,需要移植器官的病人累计共达1.6万多人,增加了一倍以上;在泰国,从2001年到2005年,有300多人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死亡,目前还有约2000人在排队等候;在菲律宾,有将近1万名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换肾,但有机会获得移植的人,可能不到10%。

器官捐赠风气不盛,与一些迷思与错误观念有关。其中一个错误的观念,是认为宗教禁止器官捐赠与移植。事实上,所有主要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犹太教等,都认为捐赠器官是功德。

1998年4月,蕾根奈雅姬·雷玛莎米20岁的儿子戴文因机车事故丧命,让她亲身体验到身边亲友的错误观念。

她到达马来西亚因潭湾的医院时,医生告诉她戴文的脑部严重受损。第二天,戴文被转送至一家大医院检查,证实脑死。器官移植联络员询问她是否愿意捐赠儿子的器官,亲友都劝阻她。一个亲戚说:“那会影响他的来生。”但雷玛莎米深知戴文是虔诚的印度教徒。有一次,戴文在家里看到报纸报道马来西亚第一宗心脏移植手术,抬头对她说:“如果有一天我发生什么事,我希望能帮助需要的人。”

雷玛莎米同意捐出儿子的器官:“我考虑良久,但知道这是儿子的心愿。签了同意书后,我感到很欣慰。”

另一个困难,是潜在捐赠者的家属、医生、医院行政人员对脑死的认知不一致。在悲伤的家属眼中,往生者看起来“似乎还活着”,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呼吸仪器供应氧气,心肺功能会立刻停止。

我们可以做的很多

其实,要大幅提升器官捐赠率并不困难。政府与医疗当局可以教育大众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专家相信,只要有更深入的了解,捐赠的意愿必然大增。

首先,政府必须就脑死确立法律的定义。马来西亚国家移植资源中心首席器官移植联络员莱拉·雅斯敏·曼瑟医生说:“如果欠缺法律依据,有些医生无法果断宣告脑死患者‘死亡。”有些医护人员因为欠缺了解而提供了矛盾的信息,导致家属更难接受亲人死亡的事实。

新加坡国家肾脏基金会主席余幅金说:“如果大家能齐心努力,让需要器官的人得其所需,我们将可挽救无数生命。别忘了,被救的人也可能是你。”

可以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你我的力量。

编辑:王克峰

电子信箱:kefeng1996@gmail.com

猜你喜欢
错误观念玛莎马来西亚
有你在可真好呀
儿童
儿童
小玛莎和大黑熊
盲目进补等于慢性自杀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高职语文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初探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感受马来西亚的高效急救
寄往伦敦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