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在一个寒风不挡春意的日子里,北京安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正式挂牌了。被称为“心理感冒”的抑郁症在此可以得到专业诊治和康复指导。
几个月以来,来自全国的患者络绎不绝,其中很多人不仅接受药物治疗,还希望医生能解答他们心中的困惑。本期,我刊特邀抑郁症治疗中心的副主任贺佳丽主任医师就患者关心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给予解答。
问:在人的一生中,谁都有情绪跌宕起伏、心境不佳的时候。经历了失恋、离婚、下岗、退休等生活变故,在一段时间内心情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那么,同样是情绪低落,发生在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身上,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怎样鉴别?
答:每个人遇到不愉快的生活事件都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尤其是灾害性的、丧失性的生活事件,会令当事人痛苦和悲伤。抑郁症患者病前也可能会有一些心理社会因素,但抑郁是一种旷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这一点与正常人是完全不同的。判断标准之一是明显的抑郁情绪超过两周而不能自行缓解,当事人感觉无力自拔,并且已经影响工作效率和家庭生活。
抑郁情绪影响的方面很多,比如说:患者的生活享受感明显降低,快乐感缺失,思维活动迟缓,记忆力减退(记忆改变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能集中造成的)。在这个基础上,还可能出现生理功能的改变,患者会出现失眠(早醒),食欲减退,性欲下降,无原因的体重明显减轻也是抑郁的一个参照指标。更为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见多疑、忧心忡忡、悲观厌世等倾向,产生无助、无用、无望感,甚至产生自杀观念或行为。受抑郁情绪的影响,患者对一些事情的判断、评价会发生偏差,显得过于固执己见,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
正常人的悲伤不一定是抑郁。正常人的情绪变化首先与心理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内心感受和事件之间是对应的,情绪反应不能太扩大化。正常人是有自知力、自控力的,在事件发生之后的一周至两周内应该有一个调整过程,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适应。这样说来,从时间界线、心理适应、无病理症状、自知力诸方面,我们可以鉴别正常的情绪变化与抑郁症,因为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分界线。
问:在诊断初期,抑郁症患者通常不太情愿马上就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他们自己努力“自拔”,或者求助于心理咨询,总之是希望通过非药物治疗的方式改善抑郁状态。一定要通过药物解决问题吗?在门诊,不少抑郁症患者手拿处方时,都会流露出迟疑不决的神情。
答:关于不愿服药治疗的问题,一方面是客观原因,以往临床使用抗抑郁药品种单一,副作用较大,不利于患者坚持治疗。现在,抗抑郁药发展很快,出现了很多种新药品(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那些副作用轻、耐受性好、发挥作用比较快的药,通常服用一周以上症状就会有所改善。
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另一个原因是患者不了解药物治疗的意义。有调查证明:在自杀者事后追踪调查中,通过查询日记、接触其亲密关系、了解情况,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人是由于深陷抑郁症不能解脱而走上自绝之路的。就现在的医疗水平、药物治疗而言,抑郁症是完全可以治愈或缓解的,所以我们说:积极治疗是预防自杀的有效手段。目前,精神疾病的研究还认为抑郁是由于脑内生化代谢障碍所致,药物能比较好地调整脑内某些生物胺的功能。
某些患者不愿服药是因为对抑郁症有一些误解。比如:觉得自己的性格不好,过于敏感,心理脆弱,遇到的生活事件独特(离婚、下岗),归因于生活事件,“你遇到我这样的情况也会心情不好”,不认为抑郁情绪是一种疾病。患者过分地强调外部环境中的困难,自以为只要外界的困难不存在了,自己就理所当然地“不治而愈”,这种心理也会延误其接受药物治疗,错过早期治疗时机,使病情久拖不愈。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治疗抑郁症,情绪得到改善之后才能做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不良生活事件或生活中的困难。疾病治愈后,我们不一定能改变事件的原貌,但是能改变当事人对事件的态度,较好地去适应环境。
问:服用一段时间药物后,一些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医生还要求坚持服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吃药时间长了,会不会产生依赖性,或者长时间服药造成药效下降呢?
答:抑郁症患者要坚持服药,并且还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首次患病者症状好转后要坚持服药6—9个月,两次反复的患者治愈后更要坚持用药,其巩固疗效的时间是3年左右。维持治疗不会产生药物依赖现象,长期服用也不会导致个体产生耐药性或使药效下降。抗抑郁药品不是镇静、催眠剂类,它不会像安定类药那样容易成瘾。
问:一个患者说几年前她曾患过抑郁症,已经完全治好了,但近期生活中又发生了一些事情,心情有些烦躁,她担心是不是抑郁症又犯了,但她的感觉好像与前一次不完全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儿?
答:抑郁症中的双相抑郁是很容易反复的,控制症状不能单纯服抗抑郁药,还要同时服用情感稳定剂(碳酸锂等)。抑郁症发作时,各种情绪很可能会交织在一起出现,焦虑、烦恼、担心、不安等情绪并存,所以反复发作时患者的感觉会不尽相同。
抑郁症易反复还有其他一些因素需要考虑进去。比如:患者发作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第一次年轻,身体表现为没精神、动力差,而几年后再次反复时的躯体状况不同了,有可能感觉焦虑,心情时好时坏;另外,个体的身体状况是有差异的,对药物敏感程度也不同。
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如果现实中存在着慢性的、长期的不良生活事件的话,作为慢性刺激始终影响着患者的情绪,这样一个背景对抑郁症的康复是不利的。还有一些人有性格偏差,习惯于消极的认知方式,也使其难以从抑郁中超脱出来,一有“风吹草动”就心中不宁,不同患者有不同的情况,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
问:症状减轻的过程让我相信药物的力量,医生建议我抑郁症康复期还要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能为我提供哪些帮助呢?
答: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为主,在康复期合并心理治疗更为有效这一点已被医学界公认。心理治疗中的认知疗法可以改变患者的观念和态度,继而达到转变其情绪的目的。另外,如果抑郁症患者以往应对生活事件的方式单一,缺乏灵活的适应性,包括康复过程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都可以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提出,通过分析、讨论,从心理师的建议中获得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