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存差的实证分析

2006-04-25 01:42周向雯
银行家 2006年4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外汇信贷

周向雯

银行存差,是我国在1979~1983年信贷资金管理制度中,作为控制银行贷款的指标提出的。存款大于贷款是存差,贷款大于存款是贷差。当时,存贷差额有“年末差额”和“年中临时差额”。其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我国银行的存款和贷款余额直接相减得出的数额,称为余额存差或余额贷差;二是用我国银行的当年存款和贷款累计增加额相减得出的数额,称为增加额存差或增加额贷差。

当前我国银行存差的特征

1994年以前,我国银行业资金配置的普遍状态是贷款大于存款,贷款/存款比率(下文简称存贷比)高达100%~110%。1995年,我国实行资产负债比率管理后,银行业的资金配置开始调整,出现了存款大于贷款,当年存差3324.2亿元,2000年末的各项存款余额为12.38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9.94万亿元,存贷比为80.26%,存差为2.44万亿元。2005年末,我国全部银行(含外资银行)本外币并表的各项存款余额为30.02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0.68万亿元,存贷比下降至68.89%,银行的存差高达9.34万亿元。(参见表1)。

当前我国银行存差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银行存差伴随GDP的增长逐年递增。我国经济总量扩张必然导致企业和居民收入提高、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增加;同时,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和满足日常现金需求,所增加的存款必然有一部分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形式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1995年以来,我国存款增幅大于贷款增幅,存差逐年递增,存差增幅呈现出三个波峰,分别是1996年的123.16%、1999年的63.99%、2005年的47.72%,GDP增幅波峰大致与银行存差保持一致,分别是1996年的9.8%、2000年的8.4%、2005年的9.9%。

(2)商业银行的信贷约束促使银行存差不断增大。商业银行审慎的经营理念,以及其严格的银行监管制度,必然促使我国银行更加谨慎地进行信贷项目选择,理性地控制信贷投放规模,这些现实或潜在的约束客观上使商业银行的存差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如2005年末,全国存款余额较2004年增长了24.35%,而全国贷款余额较2004年增长了16.05%;存贷比由2004年的73.81%降到2005的68.89%,(参见表1),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存差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3)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银行存差的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之后,出口顺差额开始大幅扩大,企业在银行大量结汇,银行从企业买入外汇的同时,增加了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外汇顺差资金除部分进入生产流通环节,其余进入了银行资金流。银行外汇占款增多,中央银行为购入外汇必须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并最终反映为存款,从而导致银行存差扩大。2004年末,全国进出口总额9.56万亿元,进出口贸易顺差2655.7亿元,外汇占款5.26万亿元,而银行新增存款为3.34万亿元。可见,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银行存差的扩大。

我国银行存差的相关实证分析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行为分析

首先,看我国商业银行行为与存差的相关性。根据表1,作者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我国银行1995年以来的各项存款与存差的相关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存差与各项存款的相关系数高达0.993(相关分析在0.01水平上通过双尾检验, Sig.=0),说明我国银行存差的不断扩大与存款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通过计算我国银行1995年以来的各项贷款与存差的相关系数,我国银行存差与各项贷款的相关系数为0.985(相关分析在0.01水平上通过双尾检验, Sig.=0),说明我国银行存差的不断扩大与存款相关性高于与贷款的相关性。通过计算我国银行存差与各项存贷款的相关度,验证了我国银行存差的存在原因是,信贷紧缩导致市场约束、政策约束、总需求不足等而引起银行的存差;居民被迫储蓄导致居民资产结构单一,储蓄只增不减,从而不断扩大银行存差;存款和资本金共谋,将存款看成是资本金,存款作为金融风险缓冲器。

其次,看我国中央银行行为与存差的相关关系。根据表2,作者计算我国1995年以来的货币供应量M0、M1、M2与银行存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0.992、0.991(相关分析在0.01水平上通过双尾检验, Sig.=0),说明我国银行存差与货币供应量高度相关。2005年3月末,我国银行存差已达70112亿元的存差,存款增量大于贷款增量(参见表1),虽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银行信贷资金尚未充分有效地运用,但从国际经验看,随着经济和金融的迅速发展,会给社会和公众带来财富的增长,自然产生巨额的资金剩余。

第三,看看我国银行存差与资金运用的相关关系。根据表2,作者计算我国银行1995年以来的存差与有价证券及投资、外汇占款、金银占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0.961、0.961(相关分析在0.01水平上通过双尾检验, Sig.=0),验证了我国银行存差的外汇占款假说论,银行存差的不断增长,主要原因是我国贸易长期顺差。

银行存差与我国经济总量的实证分析

作者计算了1995~2004年我国银行存差与全国GDP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存差与GDP的相关系数高达0.978(相关分析在0.01水平上通过双尾检验, Sig.=0),说明我国银行存差的不断扩大与我国的经济总量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可见,经济总量扩张必然导致企业和居民收入提高,从而带来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增加,进而影响我国银行存差持续发展。

银行存差与我国经济息息相关

银行存差是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基础。我国银行巨额存差,支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保持货币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末,银行的有价证券投资和外汇占款的资金分别为3.04万亿元和5.26万亿元,存差资金为6.32万亿元,银行存差资金提供了72.12%的支持,有效地减少了中央银行的货币(M0)发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维护了我国币值的稳定。毕竟,我国银行的资金来源是各项存款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M0)。存差一旦减少,就要增加货币发行,前面研究表明,我国银行存差与M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可见,如果没有6.32万亿元的巨额存差资金,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行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收购外汇储备的资金,就只有依靠中央银行货币的(M0)发行,M0的发行将不可避免地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无论是缩减外汇储备还是压缩国债发行规模,都将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银行存差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基础。

银行存差现象不能直接确认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弱化。银行存差不断扩大,并不代表银行贷款不积极。真正决定银行贷款能力的不是存差,而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即使商业银行有存差,但如果没有超额存款准备金,一样无法发放贷款。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准备金以外的储备,表现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部分存款和库存现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要在满足日常结算和维持流动性的情况下,才能贷款,增加存款的供给。

经济总量与银行存差现象是高度相关的,并给中央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银行存差的不断扩大与我国的经济总量具有高度的相关性(0.978),经济总量扩张必然导致企业和居民收入提高,从而带来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增加,进而影响我国银行存差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虽不属于发达国家,但在发展中国家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开始出现了资金剩余的趋势。尤其在我国金融业按照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体制下,加强风险管理、分割融资渠道,更加剧了银行存差状况。目前,存贷双增的银行存差的增长模式的确给中央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所出现的大额顺差,导致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的增长,在现行结售汇制度下,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货币供给和货币投放,这些现象也是中央银行不易控制的。

政策建议

尽管决定我国银行存差的主要因素是客观的,但也不能忽视金融支持经济的主观能动性,就中央银行与地方政府而言,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坚持不懈地探索扩大有效信贷投放,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推进信用建设,倡导银企合作。

(1)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银行扩大有效信贷投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并要着力改进金融服务。一要增加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三农”、再就业、助学、消费信贷等领域的信贷投放。二要做好资金结算服务工作,为经济金融发展提供畅通的资金往来通道。三要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完善银行授信信息的共享机制,降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四要加强货币市场的属地监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避免银行资金过多流入货币市场造成信贷供给能力不足的情况发生。

(2)积极创新和推广信贷产品,拓宽银行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的途径。一要建立和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理念,开发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信贷产品,有效适应客户全方位的融资和金融服务需求。二要促进银行建立符合实际的贷款审批、授权制度,完善信贷经营管理机制。三要做好信贷审批制度调整的利弊分析,收权要考虑到可能的效率损失,放权要考虑到可能的风险暴露,力争达到风险控制与效率提高之间的平衡。

(3)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调节既要加强协调和信息交流功能,还要考虑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外汇管理体制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一要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二要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应将人民币流出/入量、洗钱、资本外逃等因素作为人民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变数纳入货币供应调节的范畴。三要与银监、证监、保监部门保持政策的协调。中央银行虽在金融宏观调控面位置有所提高和超脱,但需要有关监管和政府部门协调、沟通、配合和支持。若中央银行把自己定位于局外人或“独臂人”的角色,必会使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量调控效应大打折扣。

(4)积极推进信用建设,塑造信用社会,为银行放贷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一是银行与地方政府联手共进,共享信息资源,强化公民的诚实守信观念,增强企业与政府信用意识。二是尽快建立当地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档案,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互用,杜绝企业、个人多头开户、多头抵押贷款的渠道,防范信贷风险。三是降低银行评估成本,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大力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维护银行合法权益。

(5)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倡导银企合作。通过大力倡导银企合作,降低企业的经营资金成本,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外汇信贷
中英央行资产负债表差异比较研究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
▲什么是外汇外币和外汇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