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殷生薪 大慈大悲慨而慷

2006-03-24 11:08
人物周刊 2006年1期
关键词:互助县病人患者

彭 措

互助县广慈中藏医院院长、大通县广惠寺活佛殷生薪,这是一个历史“造就”的稀奇人物,也是一位向社会播撒爱心、广发慈悲的无悔奉献者,他用爱心与善意的无私真诚演绎了人生绝美的华章,为人间济送着一颗颗发光的慈悲爱心。

那是因为佛教旨意,他于1955年降生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巍巍龙王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在那个年代里,生活的窘迫加之生母长年患病,为那个“弱不禁风”的家庭带来了重重灾难,全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当时年小的他看着这些内难外患,心里真不是一种滋味。做为一名与俗人不同的幼童,当然他的济世之心相当迫切,时年十二岁的他就暗立宏愿,要很快学会百难杂症的治疗方法,为家乡父老乡亲解除种种病魔的桎木告,为众生铺就健康的幸福的生活道路。如今,他是一位佛界的名师不说,而且成了声名远扬的医术高手,我们为他“少年立大志,老年成大业”的曲折人生,不得不呕歌、不得不赞叹。

出生入死觅真经

忆想起幼年西去求医的经历时,真的可要用悲欢离合来形容。12岁那年,因母亲生病常卧床不起,生产队的“工分”无法完成,秋后家里分得的公粮也就少了。为养活一家人,做为长子的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队伍,被安排成了饲养队的放羊员,整天跟在羊群后面跋山涉水,风吹日晒。那时候他的学医生涯也就开始了。谁想到事与愿违呢?一天晚上,他将羊群如数的赶进了羊圈,可次日放出时少了一只,原来趁夜里的功夫,有人将一只羊给偷吃了,还将脏名嫁祸于他。就这样,他挨了好几天的捆绑批斗,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背着那心爱的医书,开始了流亡的求学生涯。

在西去的路上,他吃够了终生难忘的苦,在浩瀚的戈壁滩里,他七八日滴水未进,面对生与死的挑战他毅然穿越了近千公里的青海西部的荒漠,是什么力量鼓动着他呢?这是一种志气在牵引,一种愿望在鼓舞。经过近一个月出生入死的艰难跋涉,他来到了西藏,在八角街他为许多杂病患者义务治疗了多种病例。闲暇时他一边拜师、一边自学,从小聪慧好学的他,在短短的两年里,就很快地掌握了甘、青、藏一带常见的地方病治疗方法。为使他的医术精益求精,他在当地管理部门办理了相关手续,曾先后七次赴尼泊尔、印度去拜师学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九载的寒窗求学生涯,他系统掌握了治疗肝、胆、脾、肾、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肿瘤以及精神失常、癫病、早中期癌症等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绝招。

求得真经报桑梓

1977年,他怀着赤子报国之心,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青海高原,在农村、牧区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治病,并在互助县小峡镇开起了以针灸为主的“广慈诊所”。诊所的建立彻底改变了当地缺医少药的状况。随着“广慈诊所”的日益壮大,不仅方圆十几公里的群众都喜欢到这里来看病,许多人还从千公里以外赶来,甚至从国外赶来,每天都有上百名患者前来求医问药。无论患者的身份高低、贫富,不分民族和地区,他都耐心的切脉扎针。用他的慈容安慰每位患者忧伤的心,用他的妙手为每位患者夺回应有的健康。

家住西宁市的王女士患了乳腺癌,四处奔波求医,花了几万元钱未治好此病。她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广慈医院后,没想到经过活佛的治疗,三天之后这位女子就出院了。

在他行医的30多个春秋里,近18万名患者在他的精心治疗下,获得了新生的希望。他的医术也被国内外医学界的许多专家同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他先后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尼泊尔等13个国家和地区为10000多名外国患者进行诊治,治愈率都在95%以上,并从未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因此,不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他都有“神针手”、“活济公:、”华佗二世”等美誉。

大慈大悲慨而慷

2002年,腊月二十八日,医院里来了一位悲痛绝望的女患者叫王顺兰,是互助县双树乡人,一月前患者因左腿受伤而住进省城某大医院。谁知一月后,所有借凑的医疗费全花光了,而病情愈来愈严重。患者的腿因腐烂而发臭,臭的不能靠近,因此被这家医院“请”了出来。眼看家家准备过大年,王顺兰却危在旦夕。全家人乱作一团。他毫不犹豫地把病人请进了病房,安顿好床铺,立刻给病人清洗伤口输药液。虽说这时还没有见效,可他的真诚和善心深深打动了患者家属,全家跪在他面前长泣不起……一星期后,经他洗治后病人的腐烂腿有了好转,臭味道也消失了,并能小幅度地活动。病人笑了,家属笑了,可他依然眉头紧锁,发誓要倾力为患者治愈疾病。除夕晚上,他专门派人守护病人,分配左邻右舍送来的东西给王顺兰家当年货。三个月后,王顺兰能一瘸一拐地活动了,凝聚在这个家庭的一团的寒气顿时散了。花下的8000多元药费他分文未收,还把王顺兰送回了家。在记者采访王顺兰时,她说:“我真是遇到了恩人,要不是我早就变成一堆灰了……”。

虽说他在外面当起了院长,可他始终怀念那龙王山下的村庄。每过一段日子,他总要到那里看看村子里的情况。他看着村里的路泥泞不堪,便走家串户动员群众出力,他出钱跑项目,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没过一个月投资10多万元的村公路修通了,昔日的“水泥”路变平坦了,群众们纷纷购买起了手扶拖拉机,跑起了运输。

村里的小学破旧不堪,他又主动跟村干部联系,拿方案谋筹资渠道。他自己花钱多次上北京下广东,拉赞助找投资,不到三个月时间一幢投资20多万元的“小洋楼”在这个偏僻的山村建成了,学校建成的当晚,村民为他献上了无数条哈达,大家用最朴素的方式邀请他到家里吃饭……

或许这就是他与生俱来的慈悲使然。

猜你喜欢
互助县病人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谁是病人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病人膏育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互助县杨树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关于互助县农村苗木基地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