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丛娣
摘要本文从提高对“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的认识入手,分析了该课程模式的特点,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经贸)专业人才的能力分析,阐述了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构建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经贸)专业的“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
关键词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1 前言
知识经济时代,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终身学习已经蔚然成风。职业教育既要能满足学生当前的就业需要,又必须为他们的终身负责,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未来人才的素质内涵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当前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各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先进经验,不断被引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影响。由于各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发达国家的各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近年来,我国的职教专家在充分研究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实际,创新地推出了一个中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又叫“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2 对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的认识
2.1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是职教改革之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业人员变换岗位频率的加快和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各类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还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要成为能适应社会人才市场多变性的“复合型”人才。而培养“复合型”人才所采用的课程模式就必须能够满足上述培养目标的要求,保证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恰好就是这样一种课程模式。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是依据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以及教育和个体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在借鉴了国外CBE、双元制、MES等职教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所研究开发出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职教课程新模式。该课程模式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切入点,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再依据学生个体的能力、兴趣以及社会需求,选择不同专业(或职业)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
“宽基础”是指按现代职业技术要求,所设课程不是针对某一单一职业,而是针对相关职业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专业技能的训练,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
“活模块”是指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而且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活模块”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到当前就业实际,又要兼顾到终身发展的需要。
“活模块”不但是提高就业适应能力的“活”,也是及时更新学习内容的“活”。
2.2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特点
2.2.1 体现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将其课程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等复合型应用人才,并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制定课程的目标,使得课程设置更接近职业岗位的需要。
2.2.2 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灵活性主要体现在“活模块”的“活”字上,“活”有以下功能。
(1) 对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可以随时开发新的模块,而不需动大的结构。比如,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用一个新的“模块”来补充原有的课程结构。
(2) 为有余力的学生以“模块”形式增加提高性内容,开展“附加能力”培训,为继续升学的学生提供方便,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2.2.3 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宽口径
强调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具有了较宽水平的基础上再进行灵活的岗位性教育,从而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理念。
2.2.4 符合教育改革的趋势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而提出“设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基金,实施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这显然是将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作为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来对待。最近几年,教育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制定80个重点专业的改革方案,开发包括课程在内的教学基本文件和专业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鼓励进行模块式教学试点。“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
3 计算机信息管理(经贸)专业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的构建
3.1 明确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及经贸理论、技术和方法,从事经济、贸易、IT、电子商务、工商、供销、物价、财政和金融等行业的信息管理与应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3.2 计算机信息管理(经贸)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能力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对于哪些是基本能力,哪些是专项能力,哪些又是综合能力要靠调查、分析。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遴选和聘请计算机专业的专家、软件开发公司的项目经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的管理人员、程序员等对该专业的应职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各抒己见的分析、归纳。
3.2.1基本能力
(1) 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基本操作方法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术。
(2) 外语应用能力
掌握经贸信息管理方面的英语词汇,读懂有关专业文章,听力、口语能够胜任谈判、磋商等外事活动。掌握阅读与写作的技巧。掌握计算机专业文章的阅读能力。
(3) 文化基础知识应用能力
语言表达、财经应用文书写、逻辑推理与计算等基本文化素质和能力。
3.2.2专项能力
(1)财会、营销能力
了解经济管理、财会、营销经营管理等技能和基本知识。
(2)对外(内)贸易各种业务的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
制定市场调查实施方案、实地调研、市场预测,制定、实施市场推广方案,进出口贸易磋商,履行外贸合同(审证、托运、报关、报验、保险、制单结汇等)。
(3)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管理及应用能力
掌握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管理的应用知识及管理方法。
(4)信息管理能力
掌握信息采集、整理、储存、传输、使用、排序、检索统计等基本方法。
(5)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维护能力
掌握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维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计算机网络营销及网页制作能力
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原理及网页制作、电子商务技术。
3.2.3 综合能力
(1) 数据管理、数据库应用及编程能力
掌握数据管理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数据库一般知识、应用及编程方法。
(2) 网络信息管理应用能力及信息安全能力
掌握计算机上网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网络营销及网站开发、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能力。
(3) 软件开发能力
能够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序。
3.3 课程开发基本思路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显著特点是将课程结构分为“宽基础”与“活模块”两个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宽基础”是集合了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应职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注重奠定学生的雄厚文化理论基础。“活模块”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应职岗位的综合能力的就业教育。
我校构建“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根据专业对应的行业所涵盖的职业群和岗位群的岗位职责任务分析以及相关职业证书的考核要求,确定完成岗位职责任务和考核达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等,在此基础上设置“职业群专业类”的课程。根据学生进入社会所需的社会能力、关键能力等,结合我校该专业对应行业的特点,设置“专业基础类课程”;根据社会对公民素质要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继续学习、终身教育)的需要,设置“基础文化类”课程。考虑市场用人变化、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增设部分选修课、岗位技能培训课(活模块)以拓展学生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为此,我们按照宽基础阶段的“文化基础”、“计算机基本操作”、“外语应用能力”、“经贸、营销管理”四个模块,以及活模块阶段的“信息及网络管理模块”、“数据库应用模块”、“软件开发模块”以及“课程设计模块”构建了我校的“集群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并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上。计算机信息管理(经贸)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学生在学完相应课程后能够取得的相关证书如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三级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PEST三、四级证书;办公自动化中、高级操作员;程序员;网页设计师;网络工程师;助理电子商务师;报关员资格证;助理物流师等。
4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条件是实现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的关键
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更强调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要求教学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现职业能力和相关素质的培养。为了保证“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的顺利实施,学院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功能齐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室,配备路由器、核心交换机等设备的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装配最新技术的模拟/数字电路实验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组装DIY实验室,办公自动化实验室,有丰富教学案例和资源的网络多媒体教室等。以上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为“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我们又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大连市各专业外贸公司、大连海关、东北地区的一些电脑网络公司、证券公司,大连软件园及高新技术园区的多家软件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进行订单教育、顶岗实习、聘请兼职教师等。这些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了“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的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的顺利实施
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有力保障,更是“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得以实施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校企合作,内培外引,专兼结合”。一是直接引进,近几年学院先后从网络公司、软件开发公司、大型企业引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七人,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鼓励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实习、参与科技开发,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从而使师资队伍得到优化,造就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
这些教师精通所授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先进技术理论,掌握良好的授课艺术,同时又具备较好的行业、职业知识及丰富的行业、职业实践能力,具备较好的顶岗工作能力,精通本行业的技能技巧,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市场调查、职业分析的结果和职业岗位 (群 )的要求,进行教学工作和课程开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其全面素质,保证了“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的顺利实施。
6 结束语
“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模式,在我国职教领域和课程改革发展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的做法肯定还会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恳请各位同仁提出批评和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本文获“2005年全国青年教师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王福海等.园艺专业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实践与探讨.“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与实践.宁波出版社,2000
2 魏龙.高职机械类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探讨.职教论坛,2004,5
3 蒋乃平.“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与实践.宁波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