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情 妙趣横生

2006-01-30 06:51杨明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1期
关键词:荷花淀孙犁水生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里说:“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老师要想引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持久的兴趣和爱好,其中一条就是在备课和上课时必须达到这一种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教材本身所蕴藏的知识因素和美育因素,才能伴随着真挚感人、妙趣横生的语言品味出诗文的情趣以扣响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更好地在思想、品德、志趣、情趣等诸多方面受到陶冶。我在讲授白居易的《琵琶行》和孙犁的《荷花淀》等诗文时,就进行了“入情”的分析。

“琵琶声停欲语迟”一句情味身后,很有分量。单就“欲语迟”三个字来讲,便凝聚着琵琶女所独有的复杂而又微妙的心理活动:她本来孤苦伶仃地在空船里借强奏琵琶来倾吐悲哭的心怀,乍听到陌生人的探询,便停止了弹奏,心想可能是遇上了知音,顿时又惊又喜,开口“欲语”。但马上又考虑到自己是一个曾经红极一时而现在已年老色衰、遇到冷遇的歌妓,又不得不嫁给一个“重利轻别离”的商人做“外妇”。这样就迫使她顾虑重重:如果今夜与生人相周旋,他日商人归来,是否会招致他对自己的惩罚?因为自己早就尝过“门前冷落车马稀”的苦果,即使知音者仰慕声名而来,是否会窥色而去?如今作了商人之妇,是否会被人蔑视?也许还会引起许多往事,无限哀愁。……在这种矛盾复杂的情况下,虽然开口“欲语”,却又迟疑难决。下边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仍然是“欲语迟”的积蓄;同时,也流露出琵琶女难却知音盛情相邀而不得已的情感。这“欲”而又“迟”,“出”而又犹“遮”的细腻描写,也是琵琶女特殊身份、特殊经历和特别心理的具体反应。寥寥数语,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歌妓地位的卑下与身世的凄苦。

如此分析和激发后,讨论时学生个个眉飞色舞,发言热烈,兴趣盎然。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有一段“夫妻话别”的情节,其中水生嫂两句话:“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这表现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分析之前,我提出这样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讨论:

水生嫂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家里怎么办?”一句是不是她给丈夫出难题,为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写?

通过讨论,教师总结:丈夫参军去打仗,她没有理由阻拦也不会阻拦。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生产、生活两副重担。“家里怎么办?”表面上好像是出难题,但实际上是希望丈夫在出发前能够考虑一下自己的问题。这是一种含有夫妻情深的“启发”,却并不要求他来解决。“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一句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深刻理解,她所要求于丈夫的也就是这些,应该说,这是一个合理的要求。当然,这里也有感情上的矛盾,但这种矛盾不但不损害人物性格,反而加强了这一性格动人的力量和正面教育的效果。因为她在民族利益和家庭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毅然决然地承受了全部家庭重担,让丈夫安心地去打仗。这就是一场伟大的抗日风暴来到冀中平原的时候,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对于国家时局所给予的切实回答,表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地人民的觉醒,或者说表现了时代的精神。作者抓住了这一“灵魂”,也就突出了人物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点。

学生愉快而信服地接受了这些观点,对水生嫂这个人物合乎生活逻辑的刻画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自然也是深刻的、深层次的。

(杨明锐,河北省威县固献校区)

猜你喜欢
荷花淀孙犁水生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孙犁与求助者
互助
一个农民的四季
晚年孙犁
探究“水生嫂无名现象”的普泛性
湖畔派与中国“荷花淀”派生态观之比较
作家孙犁的“吝啬”
《荷花淀》情节构思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