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

2005-11-25 08:17孙媛媛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5年6期
关键词:专业化校长制度

孙媛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关于校长的角色、地位和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种大趋势下,我们该怎么样认识当今校长的角色与职能?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已为社会所认同,然而校长的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至今还未清晰而且具体地为人们所认识,关于校长的专业化问题就更少之又少。但是专业化并非凭空出世,它是职业的专业化。

在逻辑上,讨论校长专业化必须以这样一个命题为前提:校长是一种职业。如果校长工作不能构成一种职业,校长专业化的讨论就会迷失方向。

校长是一种职业

首先,校长是一种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教育活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早期的分工是很简单的。学校产生以后,世界上就有了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及教育的对象。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结构的分化,对学校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管理工作从教学工作中逐渐分离出来,促进管理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也使得校长职业从教师职业中逐渐独立出来。在现代社会,城镇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使每一种职业都日趋占据一个独立的社会领域。校长职业也不例外,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校长职业日益具有社会独立性。

其次,校长是一种职业,具备职业的所有特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职业是个体在社会中用以谋生的工作。社会学家休斯认为:现代人在人际对应的诸多角色中,以他的职业角色为主角色,是这个角色决定了他的生活形态、人生价值取向及他人对他的评价。职业具备以下特征:(1)目的性。即从业者以获取报酬为目的;(2)社会性。即从业者在特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3)稳定性。即工作内容独立而稳定,并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4)规范性。即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5)群体性。即有普遍的社会需求和较大的从业群体。

最后,校长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被明确规定的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一种职业。在很多国家,校长是一个被独立界定的职业类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中小学校长被列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具体描述为:中小学校长是在中学、小学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加拿大的《职业分类词典》将校长职业描述为:校长,通过部门负责人和监督人员,对某一公立、私立或商业学校教职员的活动,给予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

校长是一种专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则成为衡量职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只有提高校长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才能提高校长的社会地位,才能满足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那么校长专业化有什么标志呢?专业和职业又有什么不同呢?

专业是职业分化和发展的结果,是指需要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从社会分工、职业分类的角度来看,专业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具有较高深的和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职业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可见,专业高于职业,职业不等于专业。某种职业要称得上专业,必须达到和符合专业的标准。凡是称得上一门“专业”的职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专业精神,即为公众提供服务,可以成为终生投入的事业,这实际上指的是一种专业精神。举凡专业,在取得该职业应有的基本报酬的同时,必须具有为公众服务的精神,才能为公众接受,并得到尊重,是一种终其一生之事业。校长所从事的正是这种公益性的崇高的事业。(2)专业知识与技能,即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非一般人可以轻易获得。“管理不仅是一种常识,也不仅是积累起来的经验,它至少蕴藏了一套系统的知识”。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掌握校长专业结构的系统知识和技能。不具备领导品质,不经过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是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的。(3)专业发展,即能够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或应用到解决人类的一般问题。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校长应集中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营建学校特色。这实际上就是把校长的核心工作做好。(4)专业培养与训练,即有足够的专业训练时间,力争达到专业标准和任职要求。这是因为担任校长工作必须经过职前和职后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才能达到任职的资格和职后的专业要求。(5)专业自主,即在做出职业决定时享有自治的权利。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随着办学自主权的下放,校长聘任制的实施,校长在做出职业决定时,对本校人、财、物的管理将具有充分的自主权。(6)专业道德,即为公众提供服务时,对自己的行为和做的决定承担责任,有一套职业行为准则。

美国社会学者哥林伍德认为专业化的构成因素是:(1)系统的知识体系;(2)专业的判断标准;(3)专业的道德及信条;(4)获得社区的认可;(5)一套专业的文化(专业态度、价值、理念、规范)。教育社会学者班克斯提出专业的主要特征是:(1)长期的专业训练:(2)明确的知识体系:(3)系统的伦理规范;(4)具有专业的自主性;(5)服务重于报酬;(6)专业资格的限制。1989年,奥斯汀以较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概括了专业化的13项特征:(1)服务于社会的意识,终身献身于职业的志向;(2)仅为本行业人所掌握的明确的知识技能体系;(3)将研究成果和理论实践应用于实践;(4)长时间的专业训练;(5)控制职业证书的标准或资格的认定;(6)拥有选择工作范围的自主权;(7)对所做出的专业判断和行为表现负责,设立一套行为标准;(8)致力于工作和为当事人服务,强调所提供的服务;(9)安排行政管理人员是为了方便专业工作,而非事无巨细的岗位监督;(10)专业成员组成的自我管理组织;(11)专业协会或特权团体对个人的成就予以认可;(12)一套伦理规范以帮助与所提供服务有关的模糊问题或疑难点;(13)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地位。奥斯汀指出其中四项是重要的专业特征: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是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对于证书的颁发标准和从业的条件有完善的管理和控制的措施;对于职责范围的抉择有自主决策的权力;相当高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地位。对照以上可以发现,校长职业是符合上述专业特征和标准的,现代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日益丰富和完善;在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都毫不例外的教授教育管理学的内容;有关学校管理已经形成某些特定的方式和技术;学校管理的职业在整个社会已经构成一个特定的职业阶层;对从事校长工作的人有专门的要求和职业道德;在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前以及在从事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经过较多的训练;校长对管理本校的工作有较大的自主权,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校长的工作从性质上看无疑是一种专业,既然是一种专业,自然也要求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必须具备专业的素质,努力向专业化发展。

校长专业化的制度保障

校长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应根据人力资源理论来建立健全校长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校长专业化。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主要建立了以下几种校长管理制度:(1)校长职责制度。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要求“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各类学校施行校长负责制”。1991年6月25日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规定了校长任职的基本条件和校长的岗位要求。在任职基本条件中,明确规定了校长的最低资格:“乡(镇)完全小学以上的小学校校长应不低于中师毕业的文化程度,初级中学校长应不低于大专毕业的文化程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的文化程度;中小学校长应有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以上的教师职务;都应有从事相当年限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都应接受岗位培训,并获得“岗位合格证书”。(2)校长培训制度。从1989年起,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下发了一系列关于校长培训工作的文件,尤其是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的颁布,使我国的校长培训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尽管我国有了相应的制度,但还不够完善、不够配套、不够均衡、太表面化,这使得我国中小学校长职业专业化发展缓慢。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校长管理制度,建立校长主体与其专业生活环境的积极、良性的互动机制。这种互动关系及由此形成的具有整合力的整体结构制度,是促进校长专业化提升的关键。

(1)建立校长职责制。校长职责制的建立有利于校长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形成自己的专业角色意识。这是校长专业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校长资格制度的核心是资格证书制。它是在职业的专业化的过程中出现的,要求从业人员经过严格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获得能胜任工作的特殊知识和技能,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以获得从业资格的一种职业管理制度。校长资格认证制度是校长职业专业化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对专门从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校长的基本要求,是有志成为校长的人士获得校长工作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资格认证不仅要考核校长人选的学历水平,还要考核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水平、领导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身体条件和个性特征等。

(2)建立校长培训制度。校长培训是校长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入职培训和职后培训两种基本形式。入职培训的职能是使从业者全面了解职业领域的内容,掌握从业知识和技能,建立正确的职业的观念。1997年,原国家教委在《实行全国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要求:“凡担任国家举办或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长职务的,必须参加岗位培训,并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再正式任命或聘任校长职务。”在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校长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参加培训是校长在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指导下,主动促进自身专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3)建立监督制度。校长考核和监督制度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制度。考核是以校长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为依据,对校长的实际工作绩效进行评定。考核和监督有助于校长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理念及专业行为,明确专业发展目标,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最终为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服务。

(4)建立薪酬与工作保障制度。校长晋升制度、校长薪酬制度以及相关的工作保障制度都属于激励制度。校长的专业发展需要有内在的动力。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在职业生涯中,职级晋升是激励个体不断追求自我职业价值的有效方式。合理的薪酬制度是激励校长不断追求专业发展和职业自我实现的一种激励制度。获得稳定而丰富的经济收入是专业人员不断追求的物质保障。任何一个专业成熟很高的职业都有相当高的经济回报作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这个行业,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从业人员不断致力于提高专业水准,建立严格的职业伦理规范,从而提高这一职业的权威性和社会地位。

上述校长管理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制度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都会阻碍校长专业化的进程。总之,以国家为主体,对校长管理制度实行宏观统筹,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度,与校长主体专业化发展建立积极、良性的互动机制,是促进校长专业化的关键。

猜你喜欢
专业化校长制度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某些单位的制度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