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马温”自述:我在马背上打天下

2005-10-19 05:32府怀民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05年28期
关键词:马帮马场马匹

府怀民

河南一位叫郭宗强的农民,对马情有独钟,并从一匹马起家,组织了一支专门从事影视剧拍摄的现代“马帮”。在郭宗强这个当代“弼马温”手下,既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国元勋的坐骑,也有李连杰、温兆伦等明星胯下的战马。一个山村农民,为何会成为众多英雄豪杰的“马总管”,他是如何发现商机,并将这块蛋糕做大做强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代马帮的创业故事吧。

一今年33岁的郭宗强,是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黑北村人。1983年,香港一家影视公司在巩义拍摄电影《杨家将》时,租用了本村郭会家的大红马。一个月下来,大红马给老郭挣了300多元。骑着马儿拍电影既好玩又挣钱,使少年郭宗强十分羡慕,他做梦都想骑着自家的马儿去赚钱。

机会说来就来。1987年7月,潇湘电影制片厂在杭州拍摄《湘西剿匪记》时,向郭会提出要征用40匹马。得到这个消息,正在家里度暑假的郭宗强心动了,便缠着郭会要跟着马帮去闯荡。让一个15岁的孩子出去跑江湖,老郭有点不放心。可郭宗强却拍着胸脯保证:“我会玩马,你就放心吧。”就这样,少年郭宗强第一次走进了片场。

跟着马队在片场打工期间,郭宗强为演员们牵马坠镫,帮马队照料马匹,一个多月下来,竟然挣了500多元。这让郭宗强激动不已。

郭宗强高中毕业后,到长沙打工。可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他在那里流浪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就在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萌发了创业的梦想。1992年5月,郭宗强听说潇湘电影制片厂要投拍《秋收起义》,需要不少马匹。他想:我何不自己组织一支马队呢?于是,他便找到剧务毛遂自荐。面对剧务那疑虑的目光,他充满自信地说:“放心吧,我在剧组做过事,决不会让你失望的。”剧务被郭宗强的真诚打动了,最终决定用他的马匹。就这样,没有一匹马的郭宗强凭着自己的胆识与剧组签下了第一份合同。

二为了尽快拉起自己的队伍,郭宗强回到河南老家,广泛召集有马的乡亲们出租马匹。他立下一条规矩:马帮的分配不按职务、年龄大小,大家都是打工仔,谁的马多、谁干的活多,谁挣的钱就多。这样一来,人们的热情空前高涨,短短几天里,他便拉起一支37匹马的队伍,直奔《秋收起义》的战场。

在拍摄过程中,郭宗强做起事来非常细心,别人没想到的他总是第一个想到。一次,有一个演员穿着露体单衣扮演死尸的镜头,由于天寒地冻,剧组请来的群众演员谁也不愿担任这一角色。眼看就要停机,导演急得团团转却毫无办法。见此情景,郭宗强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任务。很快,他带来的几十条中原汉子身穿单衣,按照导演的布置,横七竖八躺倒在冰冷的地上。那天,拍摄工作进行了整整一下午,那几十条汉子,也在零下几摄氏度的气温下,整整躺了一下午。这样的场面,使剧组工作人员深受感动。导演拍着郭宗强的肩膀,真诚地说:“小郭,你带的队伍我信得过。今后有机会,我还找你合作。”

第二年,在那位导演的帮助下,郭宗强先后和北影、八一和港台的影视剧组合作,参加了《梅花三弄》、《红樱桃》、《陈真后传》等影视剧的拍摄。这一年,郭宗强挣了2万多元。虽然收入不多,可他却看准了影视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

然而,就在郭宗强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困难却迎面而来。由于影视机构也要走向市场,原有协作单位的拍摄任务一下子减少了许多。与此相反的是,全国一下子冒出了40多家专门吃影视饭的马队。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呢?想来想去,郭宗强决定和更多的影视单位合作。但是,由于僧多粥少,他奔波了三个多月,也没有把自己推销出去。回到家里,冷言冷语扑面而来:“有活就干点,没活就算了,一匹马还能成大事?真是异想天开。”几个队员还向他建议:“宗强,咱们干脆把马卖了,合伙做别的生意吧,干吗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呢?”可郭宗强却说什么也不答应。

2000年3月,郭宗强听说央视《影视同期声》要对一些影视后勤部门进行专题报道,他觉得这是扩大马帮知名度的好机会,便主动给央视报材料。就这样,郭宗强走进了央视演播厅,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现代马帮的故事。此后不久,便有三个剧组同时找到郭宗强,要求与他合作。

郭宗强在马背上创业的故事,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尽管他在片场里只是个打工仔,可巩义、温县、偃师等地的农民,还是纷纷买来马匹,跟着他一起去挣钱。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就连一些竞争对手,也加入到他的队伍中。到了2002年,郭宗强能够调动的马匹已达到1000多匹,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专门为影视制作机构服务的大马帮。

队伍扩大了,马匹增多了,如何让所有的马匹都能派上用场,又成了郭宗强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善于发现商机的他,也在短时间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良方。

2002年5月,一位在郑州经商的朋友找到郭宗强,说公司要组织促销活动,想请郭宗强带着马队前去捧场。为满足朋友的需求,他特意挑了十几匹高大的骏马,组织人员身着古装战袍进行演练。庆典那天,那些高头大马一入场,便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当队员们像电影里那样在马背上格斗时,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演出结束后,朋友一下子付给了郭宗强2000元出场费。

为商家捧一次场就能挣到2000元,这使郭宗强眼界大开,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块值得开发的新市场。在没有拍摄任务的时候,他就主动和有关商家联系,为其促销活动捧场助威。后来,他又在郑州黄河游览区投放了两匹马,专门供游客娱乐健身使用。就是在这样的不断进取中,郭宗强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完成了一个打工仔向老板的转变。

三2003年年初,郭宗强又一次投入50万元,从伊犁购来良种马,从内蒙古请来驯马师,专门培训了十几名服务人员,在郑州开办了拥有跑道1700米、马匹40多匹的鹤园马术俱乐部。

俱乐部刚开张不久,郭宗强便接到剧组通知,要他到横店影视城参加《汉武大帝》的拍摄。难舍的影视情结,使他没有多想,便带着马帮直奔浙江,而且在片场上一待就是几个月。这样一来,俱乐部刚开张那段时间里,平均每个月亏损1万多元。这让他大伤脑筋,那些日子里,郭宗强整天在不同剧组的片场间奔波,渴望用汗水撑起俱乐部即将倒塌的大厦。

春节到了,员工的工资要支付,几十匹马的草料要准备,可此时的郭宗强却已是身无分文了。他知道,要把马帮的事业做大,光靠向剧组出租马匹是远远不够的。可马帮的转型为何就这么难呢?

这天,郭宗强正在苦思良策,一匹枣红马的叫声,吸引了他的目光。看着这匹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十多年的枣红马,他顿觉眼前一亮,这可是李连杰在拍摄《少林寺》时骑过的马啊。还有,那匹是《秋收起义》中“毛泽东”骑过的青鬃马,这匹是《射雕英雄传》中靖、蓉骑过的汗血宝马……这些在影片中充当过许多名人坐骑的马“明星”们,肯定会激起人们的好奇心,我为何不利用这个优势,把俱乐部的生意做活呢?

说干就干。郭宗强立即把带有这些骏马英姿的剧照印成海报,到郑州市的街头散发。这一招还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趁此机会,郭宗强又推出了会员制。喜欢马术运动的人,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随时到马场上来潇洒骑一回。这种新举措,受到了马术爱好者的青睐,短短几天里,就有一百多人办理了入会手续。接下来,郭宗强又身穿战袍,亲自为顾客表演马术。这样一来,顾客参与其中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很多人纷纷跃上马背,要过一把英雄瘾。最多的时候,郭宗强一天能接待200多名顾客。

接下来,郭宗强又将目光盯上了婚礼市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更喜欢追新求异,他们在尝试了婚纱摄影、婚礼录像后,在举行婚礼时,也需要在交通工具上有所突破。于是,2004年2月,当一位朋友要举行婚礼时,郭宗强主动提出,无偿提供马匹,让朋友享受一次风风光光的古典婚礼。那天,当一对新人身着古装,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亲友面前时,大街小巷挤满了人,争相观看新潮、时尚、刺激的婚礼。郭宗强也因此开拓了一片新的市场。

面对这良好的发展势头,郭宗强却仍不满足。2004年春天,他又和礼仪公司合作,专门为商场促销、房地产公司开盘做形象表演。随后,郭宗强又不断推出马术形象表演、古装马术对抗、马上旅游拍照等服务项目,马匹给他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此后,在河南许多旅游景点,甚至在广州的一些广场上,都能见到郭宗强的骏马。而随着这些活动的推出,喜欢马术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然,尝到了甜头的郭宗强,也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2004年5月,他购买了50多匹宝马良驹,在河南富景生态园,开办了第二家马术运动俱乐部。由于该景区有2000多亩草地可供骏马奔腾,加上马踏黄河的特殊地理优势,马场一开业,便迎来了开门红。每天固定的古装马战表演,更是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带动了俱乐部的发展。

2004年8月,在河南省体育局的支持下,郭宗强筹办了河南省首届“中原马王”争霸赛。这次大赛,吸引了河南14个马场的300多名骑手参赛。郭宗强的两个马场也因此名声大噪。此后,他每天都要接待散客和旅游团队400多人,经济收入也比在片场打工高出许多。

尽管如此,郭宗强并没有放松影视市场的开拓。2004年,他在繁忙的商务活动中,参加了《理发师》、《董必武》的拍摄。当然,此时的他主要是借助影视的传播,带动马场的经营。

事实上,影视剧的播出,也的确给他带来了商机。2005年3月,江西省旅游总公司慕名找到郭宗强,请他到南昌表演马术。经过协商,双方合作在南昌举办了江西省首届“拿达木”马术大会。这一次远征,郭宗强轻轻松松将10万元收入囊中。

如今,郭宗强的马帮越来越大。光是郑州两个马场的80多匹骏马,每天就能给他带来可观的收入。同时,他还在南昌江南第一大漠开办了江西厚田凯旋马术有限公司。另外,他在湖南益阳开办的全国最大的室内马术俱乐部,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同时,他还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专门负责影视市场的开拓。

马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和役用工具。然而,自从农村发生了巨变,耕田运输都用上了拖拉机和汽车之后,马的功能便被人们忽略了。在许多人眼中,马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然而,郭宗强却能够从一匹马身上发现商机,将马背当成创业的摇篮。他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创业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并拥有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愿望,一匹马也能够创出大事业!

猜你喜欢
马帮马场马匹
常见马虫媒传染病及其防治措施
马场(外一首)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马匹喝水
真正的动物保护:马匹专用“跑鞋”
我经常想到死亡
仲乐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