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研发的政府选择
(《财经》2005年第21期“致命禽流感”)
疫苗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其研发需要投入大量成本。私人研发出来的产品由于产权约束,通常导致疫苗价格过高,无法得到大规模普及。若迫使私人开放其拥有知识产权的疫苗研发产品,又会对私人产权造成侵害。
目前通行的做法是由政府出钱进行疫苗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各大院校的研究中心每年从国家财政获取研究经费进行研究,成果最后转化为国家所有的产品,这样做的确能使疫苗价格较低,但前期投入的巨大成本仍是一个问题,而且政府投资并未获得该有的收益。这种体制的低效率值得反思。
如果政府转换思维,将投入研发的资金花在补贴上,变“事先投入研发”为“事后奖励成果”,将预算投入转为事后奖励,那么,这种激励机制就能鼓励研发者之间的竞争,从而筛选出最有效的疫苗投入使用。即使预算额度不变,但事后奖励的额度集中就变得比较大,从而可能对研发者产生潜在的激励。
上海李华芳
治标与治本
(《财经》2005年第21期“斯诺出牌”)
从时机上看,美国财长斯诺的来华,与美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如何定位中国货币政策机制,有相当的关系。目前,中国在与美国的进出口贸易中,连年且大额的顺差正引发美国国内一些势力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还在不断增强。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中国产品的大量对美出口,货币政策方面的行动就成为有力的手段之一。但对中国产品的出口而言,汇率的影响力在多大程度有其决定性作用,值得考虑。
多年来,来自企业的交易思维是这样的:通常而言,出口到国外的产品价格会相对较低,但交易的可信度和回款保障程度则较高;而面向国内的产品交易,价格会更有吸引力,需求也非常大,但就是回款率很低,以至于交易风险也随之增大。于是,大多数企业只好选择通过平价甚至折价的出口,来保障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否则就要看催款的功夫是否扎实了。但可怕的是,如果国内大多数企业都面临这样一种市场,通常的汇率调整、货币政策、关税惩罚都将在相当程度上失效;而通常的拉动内需的手段,也只能是治标而难治其本。
繞了一大圈,就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如果国内市场不能够做到法治有序,任凭是什么政策或者壁垒,都一样难以控制国内产品的“外逃”。
杭州李黎明
理应充分重视和挖掘国内市场
(《财经》2005第21期
“太多的钱”,2005第20期“千亿顺差之谜”)
如果企业发展有需要,国内业务已经触及“天花板”,就应该“走出去”。但不能忽视国内的巨大市场,这是中国大多数企业的立身之本。中国市场潜力大有几个主要标志:1)居民储蓄高,有消费能力,需要开发;2)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消费结构面临升级,有巨大的消费需求;3)消费差距大,比如保险,2004年中国保险密度332元、保险深度3.4%,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很大,有发展潜力和空间;4)外资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就是看中了中国的巨大市场,诺基亚、米其林等世界500强的在华业务已成为其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不要把“走出去”变成一种政策口号或是一场运动,掩盖或忽视开发中国本身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舍近求远、舍本逐末,有可能得不偿失。“走出去”的典范当然会让国人有在国际上扬眉吐气的感觉,但千万不要忘记国内的市场和广大人民的需求。
北京刘东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财经》2005第21期“个税改革两前提”)
收入透明化与综合征收的实施是个税改革的重要前提,但仅有这些似乎还不够,还需要有个人信用体系做支持和保证。
西方国家实行的是纳税人申报制,每个人报税都很认真,不敢漏报或瞒报。而在背后起作用的,是一套完整的个人信用体系。电子转账、银行划款、信用卡支付等有记录的支付占据主导,无记录的现金交易较低,为收入的透明化创造了条件。利息收入、证券交易,也都有据可查。
如果不诚实申报,被查出偷税漏税,处罚是很重的,不仅会被罚得倾家荡产,甚至可能还会坐牢。因此,偷税漏税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有效遏制。从西方税收实践不难看出,没有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收入透明化和综合征收都很难做到。因此,中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北京清华
小政府大社会
(《财经》2005第21期“转变政府职能与
可持续发展”,2005第20期“官煤勾结正解”)
在相对充分和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经济调节功能都是靠市场而不是靠政府来调节的,是小政府大社会的形态,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地方并不是很多。
但中国现在却是典型的大政府小社会形态。政府还保有许多该交由市场行使的经济方面的权力,当监督跟不上时,企业搭上政府官员就可以获取额外利益和特殊利益。这也为权钱交易、官煤勾结、行贿受贿创造了温床。
转变政府职能,明晰政府定位,确立市场地位,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功能和作用,对消除腐败,打击政企、政商勾结和权钱交易,促进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意义重大。
北京刘平
更正
本刊2005年第21期“农行重组尚无解”一文中,第86页第一段未完,缺失文字为:“‘明上市之先河。”;第88页第四段“更加奇怪的是……”一段应删除。
本刊10月17日出版的“视觉”特刊2005年秋冬之刊封皮英文应为“A Shared Childhood”。
特此更正并致歉。
《财经》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