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滤
2005年7月28日,就建设沈阳经济区如何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辽宁中部城市群建设与发展专家研讨会再次召开。会上,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直言:“七城市共享沈阳市的024电话区号资源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难题,是利益问题阻碍了此事的进展。对于电信部门来说,七城市之间通话计费标准由长途变为市话,收入将大大减少,因此对此不太热心。”
看似简单的电话区号共享问题,正是推进沈阳经济区资源平台流通整合实质性的重要一步。截至记者发稿时,据有关人士透露,相关部门已作出让步,初步同意将铁岭与沈阳间固定电话资费标准由现在的每分钟0.7元降到0.4元。
大沈阳经济圈
从地图上看,以沈阳为轴心的150公里范围内,共有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七座城市。七城市共有人口2134万,占辽宁省人口总数近50%;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接近辽宁省面积的45%;GDP接近辽宁省的60%。就此距离而言,这是全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
2005年4月7日下午,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七城市市长在沈阳共同签署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合作协议》,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和辽宁省省长张文岳到场见证。
沈阳经济区又称“大沈阳经济圈”,所辖七城市将就交通运输、产业发展、金融服务、贸流通、对外招商、易人力资源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其中,钢铁、煤炭等大行业大企业将以合并重组为构想,志在打造走向国际的强势集团。另外,计划对外共同使用同一个长途电话区号,即沈阳市现在的024长途电话区号,打造从内到外为一体的区域化经济圈。
振兴东北的口号人提出至今已有些时日,但实际效果却不十分明显。究其原因之一是因为“龙头”尚未出现,沈阳当然想做“龙头”,但与劲头十足的大连、哈尔滨等城市比较,沈阳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沈阳某大型企业董事长对记者说:“沈阳这位老大哥干不动了,就叫上身边的小兄弟一起上,以稳住龙头老大的位置。”振兴东北将“大沈阳经济圈”推出水面。
版本由来
“大沈阳经济圈”出台的版本流传有两种。第一种说法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大连提出“打造大大连”的口号不久,辽沈有关人土在公开或非公开场合议论,“大连都这样喊了,沈阳不更应该是大沈阳吗?”特别是在大连成为单列市之后,关于“大沈阳”的议论便被辽沈地区的学术界和经济界“演绎”,并开始从理论上寻找基础。
另一种说法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辽沈地区的学术界和经济界提出了拟成立以沈阳为中心的小区域经济。2003年初,由沈阳市政协正式提出建议,同年,辽宁省政府也提出关于建设沈阳经济区的设想。随即,沈阳市委以政研室为主成立了“构建沈阳经济区战略研究课题组”。这是2004年官方正式认可的说法。而第一种版本则被更多的辽沈市民所接受。
一名沈陽市政协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第一种说法应该有其社会基础,十几年前,在沈阳市政协的有关会议上,这个话题已经很普遍。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关于沈阳经济区第一次会议是2004年2月26日在沈阳迎宾馆正式召开的。此次会议由沈阳市政协发起,七城市的市政协秘书长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上,营口成为最后一个加入的城市。
由政协畅议区域经济,并且出面主办,这在全国来说尚属首次。沈阳市政协的工作人员不容置疑地告诉记者:“大沈阳经济圈就是从沈阳市政协叫出来的。”沈阳市政协主席赵金城向记者介绍说,那是在2003年年底,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和铁岭六城市政协主席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由于沈阳经济区没有港口,经辽宁省政府协调,将营口市纳入进来,此时才能说是辽宁中部城市群七位成员正式到位。
定位的构想
“大沈阳经济圈”如何定位是区域经济的焦点。沈阳市市长陈政高认为:“沈阳要建成东北中心城市,成为辽宁中部七城市的领头羊。沈阳既要振兴自己的城市,又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这个任务更具有挑战性,更艰巨。”
他说,从现在起,到2010年,集中做强做大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医药和农产品加工“五个产业”,将沈阳建成“三个中心”——全国装备制造业中心、东北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
在沈阳以东仅有半个小时车程的抚顺,志在打造西拓战略,以最快速度融人沈阳经济区,这是抚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阎茂龙向记者介绍的。他说,“抚顺作为离沈阳最近的城市,应加快融人沈阳经济区的步伐,实现沈抚经济一体化。我们确定城市发展战略有很重要的转变,确定西拓战略,主动接受沈阳的辐射。”
本溪也对加入沈阳经济区进行了定位,“以钢铁深加工制品、现代中药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为突破门,主动承接中心城市的辐射,融人辽宁中部城市群。”
2005年初,七城市在正式“结盟”前一个月,就已经两次以“沈阳经济区”的名义集体到东南沿海地区招商。铁岭与沈阳结伴进行的一次招商活动,一举拿到了58亿元的投资。铁岭人在沈阳经济区中首先受益了。
如果没有营口的加入,沈阳经济区就没有出海口。营口市是最后一个加入沈阳经济区的,记者在营口市采访时也听到了两个说法。一说营口一直在犹豫是加人大连一体化还是并人沈阳经济区,因为大连欲与营门联合,掌握更多的资源空间,直至辽宁省有关方面出面,才将营口拉进沈阳经济区。
另一种说法则完全相反,据有关人士介绍,营口市常务副市长张铁民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如果没有出海口,没有对外往来的支点、窗口,那么就不能成为功能完备的经济区。所以,沈阳经济区把营口作为一个出海口,是发展的必需。……营口加入经济区也是营口发展的必然选择。”
营口港正在为中部城市群服务,例如营口港已着手在沈阳建立物流基地,使港口服务延伸到中部城市群心脏。营口港把整个经济区货物采取大通关办法,通关后货物直接出关或南运,大大减少中部城市群企业的物流成本,让沈阳经济区范围内的货物能够尝到自己拥有出海口的便利条件。同时,营口争取到2008年建成亿吨大港,满足沈阳经济区发展对港口物流的需要。
产业整合难题待破
城市组合的基础,产业整合是关键。对此,辽宁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冯贵盛教授提出的“六大构想”最为抢眼,老百姓习惯地将其比喻成“六个大梦”。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石化、建材和制药,这六大行业是沈阳经济区的六大优势产业和主要利益点,其整合效果将最终决定梦想是否能成为现实。
冯贵盛坦承:“这六大产业整合的构想,其实是建立在重合并轻合作的基础上,有机地组合于一体,使沈阳经济区实现巨大的区域经济利润。”例如钢铁行业,在鞍钢、本钢合并之后,北台钢、新抚钢、营口五矿中板钢厂和凌钢这几大钢厂也要和鞍本合并一处,这将形成一个拥有超过5000万吨产能的特大钢铁集团,可以进入全球粗钢公司的前五名。
“只有船做大了,才过得了大风大浪。”他说。
但一家欲在海外上市的沈阳公司的董事长对记者说:“除了鞍本这一条外,其他五个行业的整合基本上是沈阳吃掉另外城市的企业。以企业的角度看,效益不好的企业被效益好的企业吃掉,自然高兴;而对于效益好的企业,却不是十分痛快。做企业讲的是利益,如果没有省政府的出面和协调,及最关键的优惠政策,整合只是一场梦。”
最令人担心的也正是政府发起之后企业表现是否积极,似乎东北已经习惯了“大政府小市场”。一名政府官员对记者说:“政府提出来的政策和设想都是好意,但在与企业沟通方面有一定难度,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企业的具体想法,企业的态度不明朗。”
记者在采访中,曾经听到过类似说法,即沈阳等大城市的盈利企业并不积极投身于沈阳经济圈,相反铁岭等地的企业却显得非常积极,特别是铁岭的农产品业很想利用沈阳经济区这个机会来沈阳分一份市场。沈阳市某农产品公司的管理人员对记者说,“他可以到沈阳来,我们至少让给他原有市场份额的一倍。而铁岭就那么大的市场,我们可以去,但是去了还不够成本。”
这种心态类似于“谁也不能动我的奶酪”。有专家说,“沈阳经济圈最大的难点其实就是奶酪问题,能动吗?谁来动?”显然,政府和企业双方面的观念都有待更新之处。
打破城市隔阂
国家发改委宏观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肖金成对沈阳经济区极为关注,今年年初他到沈阳时,与沈阳经济区有关人士谈到一个细节,他说:“辽宁省高速公路多为一段一段的,而且每一段都有一个收费口。未来区域一体化的七城市,应该打造无障碍交通,取消多余的收费口。”他说的是城市隔阂的问题,这也是区域經济能否成功的关键。
七城市之间达成的另一项承诺,是支持沈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济区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为经济区各城市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即使做不了“东北振兴银行之争”,沈阳市商业银行至少也可以凭此拿下东北地区的强优势地区,缓慢扩张而不急于求成。
然而这对其他六城市的商业银行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如何处理好这种打击也是城市隔阂的一部分。有关人土向记者透露,目前已经有专家就此问题研究方案,方案的主题还是以融人为主,以实现利益共享。
沈阳市的一些外来银行,在沈阳的吸储率极高,而他们却将沈阳列为高风险投资地区,很少在沈阳放贷。正因此,沈阳商业银行极可能会说服其他六城市,使地方商业银行一体化,这将是打破城市资金流隔阂的重要一步。“钱袋子都统一了,还会有什么隔阂?”他说。
今年4月,沈阳市专门就启动沈阳经济区建设出台实施意见,提出建设沈阳经济区统一劳动市场的构想。在沈阳市劳动保障局的倡议下,“七城市劳动保障工作合作会议制度”悄然推出。
另外,实现基础电信传输网、有线电视传输网和宽带IP网的“三网”融通沈阳024电话区号七城市共享;共同建设电子政务平台;统一调配水和电;设立区域产权中心等一系列构想也正在酝酿、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