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如果继续保持去年和前几个月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压力态势,国民经济运行一定会过冷,陷入萧条。因为在上述特征的国民经济格局中,投资不易升温,消费难以走强;物价容易上涨,就业往往偏冷。
就2003-2004年的物价看,投资品物价因投资过度,容易上涨;服务价格由于准入和政策等限制,服务型就业不足,其供给少而容易上涨;而企业大宗消费品则因资本生产能力强和国内消费能力弱,价格水平不断下降或相对下降。因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当投资增长过快时,物价可能上涨;为了稳定物价,要控制贷款规模(由于土地抵押贷款的发展,加上建设项目需要土地承载,土地的供给水平也与信贷和投资规模相关,于是2004年的宏观调控采取了信贷和土地双紧的方式);而收紧贷款规模过度,则经济没有消费足够的支撑,很容易陷入低迷。即形成宏观调控一控就大落,一放就大涨的恶性循环。1989-1991、1997-2002年两个阶段的消费需求不足和经济中低速增长,就是很好的例证。
中国经济明后两年还会以9%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吗?我认为,如果控制不当,可能增长速度会下滑,寒流就会提前到来,原因在于面临着以下萧条因素。
一是油价持续攀高,加大了炼油、城市公交、化工等等许多行业的成本,由于消费者支出油费等方面的约束,与汽车销售相关的汽车制造业也受到影响。中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国,国外石油涨价,直接影响到国内产业的成本和进出口贸易格局,油价长期处于上升态势,使得中国增长的能源环境处于不理想的境地,油价如果长期趋于上升,其抑制经济增长速度的效应将逐步显现。油价上涨将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0.5—1.0%,甚至更高。
二是就业——收入——消费需求侧的经济运行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城镇人口每百人从业率从1990年的56.44%下降到2004年的48.7%,将近下降了8个百分点。按1990年每百城镇人口从业率水平比较,2004年应该就业而没有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达4300万人。
三是社会成本提高,对企业实际的管制越来越多,劳动者和企业创业的经营环境日趋恶化,运行日益艰难。自由职业者、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投资和创业需要通过诸多的审批和许可,政府管得越来越细;并且,更加严峻的是,由于各种收费都被收支两条线合法化,而且财政实行超收奖励体制,8000亿预算外收费和罚款,使得国民经济的综合税费负担率已经高达33%。
四是企业高成本时代来临,抑制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魏杰教授提出,企业的高成本时代到来。我非常同意其观点。这两年,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包括公路乱收费和乱罚款)、劳动力成本(务工工资上升和强制社保)都趋于上升,但是技术创新并没有大的进展,消化不了这些上升的成本。
五是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逐步改革,将加大用地的征用拆迁安置等成本,并且加大谈判的难度,拉长许多投资的前期时间。如果增加农民谈判的权力,补偿水平提高,土地实行挂招拍,土地的价格势必上升,无疑会抑制投资和增长速度。
六是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影响出口,使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人民币升值及其预期,使贸易的利润率下降,并且投资流入也受到影响。使中国经济面向一个下滑的态势。
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寒流”将会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