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生活可保鲜爱情
为了保持爱情的持久新鲜,守住内心片刻的世界,一些婚后的女人渴求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二套房子,投入个人空间的“二房”生活。
在某广告公司担任部门经理的靳女士,虽然在事业上比较顺利,但是巨大的工作压力使自己如负重荷,有时回到家里觉得心情烦躁,不免就把工作情绪带到家里,常常莫名地向家人发泄不满情绪,曾经一度使自己和丈夫之间有隔阂,孩子也经常有意见。
后来,丈夫了解她情绪低落的原因后,很体贴地在单身公寓里买了一套房子给她。靳女士把整个房子的颜色都弄成了粉红色,一有烦恼的事情或者棘手的工作,她就驱车到那里呆上一会儿,让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得到缓解。而丈夫的体贴、信任,使两个人的感情更加坚固和深厚,一家人重新恢复了欢声笑语。
现时拥有“二房”的都市女性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文化水平较高,工作压力却超乎常人。她们非常重视自身的价值,推崇个性的生活空间,尤其讲究爱情的品位情调,也很明了在婚姻、感情不稳定的现状下,如何调整自己与对方的生活、感情。
不少女性认为,她们小的时候,都爱编织各种各样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踵而来的工作、家庭、经济、婚姻等方面的压力,渐渐地消失了。然而,“二房”却给了她们一个继续做梦的空间,一个独立享受的空间,一个别人永远无法进入的空间。
长相属于那种纯美类型的孙女士,今年32岁,在一个小区买了一套寓所,依照自己的喜好,把喜欢的东西统统放在里面。孙女士说,她是一个很恋旧的人,常常会怀念过去,一直都很渴望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有了“二房”后,孙女士就把自己出嫁前留在母亲家里的东西放了进去,包括各个时期的照片、同学和朋友送的礼物、自己玩耍过的布偶……每个星期内总会有一两天的时间,她要来到这里,过过属于自己的纯粹生活。
心理学教授刘先生说,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现代女性追求独立自主、个性化的婚恋观念,对家庭幸福、和谐也有着莫大的调剂作用,也是合理调配生活的一种方式。目前大多数女性已经不拘泥于“夫唱妇随”的传统婚姻模式,可以说这是个人自主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夫妻间的感情,也无可厚非。
刘先生也指出,“二房”生活固然可以给家庭注入新的快乐元素,但是也会滋生某种不和谐的因素,比如婚外恋,导致“红杏出墙”的后果等。所以“二房”生活应该建立在双方信任、爱情深厚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幸福的生活。(摘自《大公报》
父亲的存在有利于男婴成长独居女性不易生男孩
对于生男生女的问题,一直说法颇多。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有丈夫在身边陪伴的孕妇更容易生男孩。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医学专家卡伦·诺伯格博士通过对86436位孕妇的研究发现,如果在孩子出生前,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那么母亲生男孩的几率比独居母亲高14%。
诺伯格博士的研究表明,婴儿的性别与父母的意愿无关,也不受父母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及种族等因素的影响,且与生育年份无关。但是,这个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一个长期存在的观点:生活方式会影响后代的性别。
早在1874年,查尔斯·达尔文就已经发现非婚生婴儿中男性比例较低;近代,肯尼亚的研究也表明,在一夫多妻制婚姻中,妻子生男孩的比例较低。不但如此,近30年来,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出现了难以解释的男婴比例骤降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也是单身母亲出现的高峰期。科学界对这些现象一直迷惑不解,现在诺伯格博士的研究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科学的解释。
同时,诺伯格博士的这一研究也证实了“性别配给理论”。该理论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自然界所有生物体的后代都是雌雄各半;但是,如果某一性别特别适合某种生态环境,那么生物就更容易生育这个性别的后代。这个假设已经在某些鸟类身上得到证明,比如大苇莺、东方大苇莺和黄头鸫等。诺伯格博士的研究表明:由于父亲的存在格外有利于男婴的生长,因此,有伴侣陪在身边的孕妇更容易生男孩,而单身母亲则更容易生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