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寡妇看瓜

2005-04-29 00:44赵树理
金山 2005年1期
关键词:秋生南坡寡妇

南坡庄上穷人多,地里的南瓜豆荚常常有人偷,雇着看庄稼的也不抵事,各人的东西还得各人操心。最爱偷的人叫秋生,因为自己没有地,孩子老婆五六口,全凭吃野菜过日子,偷南瓜摘豆荚不过是顺路捎带。最怕人偷的是田寡妇,因为她园地里的南瓜豆荚结得早———南坡庄不过三四十家人,有园地的只是王先生和田寡妇两家,王先生有十来亩,可是势头大,没人敢偷;田寡妇虽说只有半亩,可是既然没人敢偷王先生的,就该她一家倒霉,因此她每年夏秋两季总要到园里去看守。

1946年春天,南坡庄经过土地改革,王先生是地主,十来亩园地给穷人分了;田寡妇是中农,半亩园地自然仍是自己的。到了夏天园地里的南瓜豆荚又早早结了果,田寡妇仍然每天到地里看守。孩子们告诉她说:“今年不用看了,大家都有了。”她不信,因为她只到过自己园里,王先生的园地在哪里她都不知道。

也难怪她不信孩子们的话,她有她的经验:前几年秋生他们一伙人,好像专门跟她开玩笑———她一离开园子就能丢东西。有一次,她回家去端了一碗饭,转来了,秋生正走到她的园地边,秋生向她哀求:“嫂!你给我个小南瓜吧!孩子们饿得慌!”田寡妇没好气,故意说:“哪里还有?都给贼偷走了!”秋生明知道是说自己,也还不得口,仍然哀求下去,田寡妇怕他偷,也不敢深得罪他;看看自己的嫩南瓜,哪一个也舍不得摘,挑了半天,给他摘了拳头大一个,嘴里还说:“可惜了,正长哩。”她才把秋生打发走,王先生恰巧摇着扇子走过来。王先生远远指着秋生的脊背跟她说:“大害大害!庄上出了他们这一伙子,叫人一辈子也不得放心!”说着连步也没停就走过去了。这话正中了她的心事,她一辈子也忘不了,因此孩子们说“今年不用看了”,她总听不进去。不管她信不信,事实总是事实。有一天她中了暑,在家养了三天病,园子里没丢一点东西。后来病好了虽说还去看,可是家里忙了,隔三五天不去也没事,隔十来天不去也没事,最后她在留做种子的南瓜上都刻了些十字作为记号,就决定不再去看守。

快收完秋的时候,有一天她到秋生院里去,见秋生院里放着十来个老南瓜,有两个上边刻着十字,跟她刻的那十字一样,她又犯了疑。她有心问一问,又没有确实把握,怕闹出事来,才又决定先到园里看看。她连家也没回就往园里跑,跑到半路恰巧碰上秋生赶着个牛车拉了一车南瓜。她问:“秋生!这是谁的南瓜?怎么这么多?”秋生说:“我的!种得太多了!”“你为什么种那么多?”“往年孩子们见了南瓜馋得很,今年分了半亩园地我都把它种成南瓜了。谁知道这种粗笨东西多了就多得没个样子,要这么多哪吃得了,种成粮食多合算!”“吃不了不能卖?”“卖?今年谁还缺这个?上哪里卖去?园里还有!你要吃就打发孩子们去担一些,往年光叫我吃你的啦!”他说着赶着车走了。田寡妇也无心再去看她的南瓜了。

点评: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精神来源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很深刻但却很抽象很理性。

赵树理用文学的语言,叙述了《田寡妇看瓜》的故事,生动细致(也很深刻)地揭示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者的渊源联系(殷臣不食周粟的事毕竟没有普遍性),令人咀嚼。

今天重读这篇写于半个世纪前的文章,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精辟论述。看来,文学家与政治家的心里都装着“人民”!

猜你喜欢
秋生南坡寡妇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古代的寡妇
南坡
珠峰南坡传统攀登路线
鱼翻塘
祁连山南坡不同耕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性分析
酸白菜的滋味
大金鹿车子
幺叔
滩坝发育的层序地层环境——以东营凹陷南坡沙四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