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强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企业依靠技术创新调整产业方向和产品结构,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但全国仍有相当一批企业,特别是非科技型的中小企业仍未走出困境。由于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结构档次低,参与市场竞争、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比较弱,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等障碍;面临着复杂的竞争局面,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唯一的选择。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在活跃市场、吸纳就业、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等方面起到了大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九成以上,中小企业以其48?郾5%的资产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实现的社会销售额和利税也分别占到了全国总数的60%和40%,在我国近几年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约占60%。尤其是近年来崛起的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的生力军,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大都是能耗高、浪费大的企业,其设备大部分很陈旧,1/4以上的设备超过了折旧期,生产技术比国际水平落后5—10年。技术创新的总体水平还很低,与国内大企业及国外企业相比,在创新投入、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现实情况看,大多数中小企业仍没有摆脱外延为主的发展模式,缺乏应有的技术创新实力,尚难以走上以创新求发展的道路。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
1?郾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就是要使企业成为决策、开发、投资、利益分配和承担风险的主体,建立起高效的技术开发体系,使企业真正拥有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
2?郾中小企业经济基础薄弱,技术创新的资金不足,创新实力低下。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县(市)级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自有资金不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和财政的少量扶持发展起来。由于债务比较沉重,有些企业甚至资不抵债还要超负荷运行,企业根本无力筹措技术创新资金,这种资金匮乏和融资渠道不畅所导致的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如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资金支持尚需进一步落实,技术创新资金不足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
3?郾中小企业人才匮乏技术薄弱,技术创新的整体素质低下,缺乏创新潜力。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科技力量布局极不合理,2/3的技术开发力量在高校科研机构,而剩余的企业科技力量中绝大部分还分布在大型企业集团中。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奇缺,职工技术素质普遍不高,根本无力开展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设备创新,再加上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既阻碍了人才、技术与资金的有机结合,又阻碍了科研、开发和应用等一系列技术创新环节的有机结合,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
4?郾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不到位,技术市场发育不健全。目前中小企业一方面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现有的先进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落后技术反而仍有较大市场。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科技开发与成果应用、生产与消费结合的中介机构,没有形成发达的技术要素市场和科技推广机制,服务体系不完善,致使企业与市场的信息沟通不及时。当前科研与生产的脱节问题、技术成果转化的法律问题、风险资金的运作问题等等都亟需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的完善。
5?郾社会创新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到目前为止,各地尚未普遍建立技术信息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等组织,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
三、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1?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体系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企业科研机构及其科研活动为主体,工业发达国家的创新体系大都采用这种模式,效果也较好;另一种是以政府科研机构及其活动为主体,这种形式在发展中国家或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较为通行,实践证明效果不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变化的大大加快,R&D的周期比以前缩短,对企业的R&D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创新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科研活动,它强调科技活动必须与市场直接关联,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从研究开发、生产实践直至实现商品化、产业化的全过程必须紧紧依靠企业,离开企业这个主体,技术创新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开发主体、投入主体和应用主体,才能很好地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继续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较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并积极创造条件吸收独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以各种形式投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中来。
2?郾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应先易后难,即先模仿后创新再到完全自主创新。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缺乏企业自主创新,他们的产品基本是模仿别人的。虽然投资少、风险低、效率高,能快速把产品生产出来投放市场,但这种仿制难以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更何况有些技术的解密十分困难,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相关法规制度的加强与完善,要获得有利可图的技术更非易事。完全仿制是没有前途的,实行先模仿后创新是可行的。企业可以通过观察率先创新企业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行为,购买、引进和破译率先企业的核心技术,然后加以创新,使之更适应市场的需要。对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条既降低投资与风险,又有自己的技术特色和优势的技术创新之路。当然企业不能就此止步,要居安思危,通过不断地积累创新能力与经验,扩大企业实力,向完全创新前进。
3?郾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专家资源,在创新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一些难题,政府应当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包括为解决科研和生产相脱节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市场信息服务、技术与管理咨询、技术和产权评估、技术经纪、风险担保等服务机构。要加强中小企业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信息咨询机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最迅捷的信息渠道,减少投资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组织协调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协调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界联合,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源泉和技术帮助,共同构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外围环境。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正是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难题而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力补充。
4?郾建立有利于吸收人才和培养人才的相关机制。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在目前和将来都是影响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应当把采取措施解决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当作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来抓。第一,设立技术创新人才基金。技术创新基金应当分设项目创新基金、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和技术创新人才基金。第二,实行技术人才自由户口制度。为了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人才,可考虑在户籍管理上采取特殊灵活方法,使其来去自由。第三,实行关键技术开发项目招标制度。对于被列入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的项目,应利用多种渠道,在国内实行公开招标。与此相适应,可建立相应的项目研究人才流动站,以广泛吸收全国各方面的科技人才进行中短期或独立项目的科研开发。
5?郾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既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又取决于外部的推动,环境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应努力构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指导,依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到我国科技的现实水平,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对技术创新提出整体战略和实施的方针原则,主动规范、引导、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活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