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2005-04-29 00:44:03高静华种宇宏
现代企业 2005年11期
关键词:外资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

高静华 种宇宏

目前,我国对外资企业的充分开放,使得我国本土企业原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受到严重冲击。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不完备的管理机制、短缺的开发资金等因素都大大削弱了我国企业同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保持其永久的竞争能力,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以此来构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我国国家竞争优势。

一、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1、缺少核心技术。加入WTO后,我国正逐年全面开放,外国投资企业将享有与我国国民同等的待遇。外资自进入我国市场后,也早已在我国市场独特的规则下经过锻炼逐步成长起来,加之其一直在我国享有“超国民”待遇政策,促使其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掌控销售、谋求商机的渠道也日渐成熟并彻底的本土化。与此同时,我国本土企业却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大批跨国巨头开拓中国市场,尤其是加入WTO保护期后,中国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遭到严重的冲击。我国有着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大量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也曾使我国一些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了成本优势。但目前,大多数外资企业采用在我国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将生产地由劳动报酬高的本土转移到我国,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降低其产品成本,致使原本在成本上占据优势的我国企业面临着“昙花一现”的结果。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企业没有自身的核心技术,也未能建立起长久的竞争力。

2、缺少成熟的运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外资企业经过全球市场竞争的洗礼后,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更趋向成熟和完备。无论是技术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销售渠道管理、产品品牌,亦或是经营战略决策和文化整合上都已拥有丰富的经验,这对于刚在市场经济中行走不远的中国企业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中国企业虽然也在进行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建立了企业现代管理体系,研究并运用了多种管理方法,但由于传统的经营模式根深蒂固,加上中国市场特殊的运行规则,使我国企业更关注同政府的公共关系维系,忽略了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导致一些企业缺少市场经营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观念,在经营战略上更倾向于向外冒险扩张,从而忽略内部管理。

3、缺少开发和拓展资金。我国企业大多面临资金短缺和周转困难的处境,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了拓展生产能力、缓解资金周转压力而去融资,对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来讲尤其困难。一是这些企业尚未建立直接融资的有效渠道;二是由于金融机构抵御金融风险意识增强,导致对于缺少信贷担保的中小企业拒绝贷款;再者,由于我国金融体制还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很容易向大型企业倾斜并实行所有权歧视措施;另外,信息不能及时准确传递导致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也会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原因都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业务的拓展,也加剧了我国企业同外资企业抗衡的无力状态。

二、我国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策略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中国企业只有将自己置身于这场冲击下,才真正可能将自己的潜能激发,发挥最大能量与外资企业抗衡。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加自身竞争力的筹码,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使自己得以迅速成长壮大,并在全球化市场中保持长久竞争力。

1、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势。①掌握核心技术是构建核心竞争力根本之所在。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是企业成长获取的竞争优势的主要法宝。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谁拥有了核心技术,谁的产品处于科技尖端,谁就会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和较好的业绩,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永久竞争力。掌握核心技术有自主研发、技术引入、合资研发、海外并购等方式。我国企业无论是用哪种方式建立核心技术都有其局限性。虽然技术引进或海外并购在开发核心技术上节省了时间成本,但会出现花费很多资金购买的却是过时技术的情况。因此说,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只能暂时缓解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真正要保持长久竞争力还在于吸收消化、自主创新过程。

②管理制度创新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企业生产产品及控制其质量的能力、企业的服务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营销能力和技术发展能力是企业竞争制胜的一个重要方面。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围绕产品竞争力做文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经济全球化下,产业的信息化及其带来的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灵活性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低成本优势,它和核心技术一起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战略包括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专业化和相关多元化、垂直一体化和水平整合、地域扩张和国际化、组织能力的开发和组织学习的促进乃至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开发,以及项目的储备等等,对企业的未来成长关系重大。我国企业应明确其战略目标,在稳扎稳打中将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换,提高其附加值和竞争力。

在经营管理战略上,企业要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企业内外人、事、物、环境、资源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和产权制度,扩大企业规模,树立知识产权和高质量的产品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创造品牌需求效应。要增强国际竞争意识,树立全球化观念,尽快学会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经营理念上,通过构造企业的核心文化,用诚信求商机,用信誉谋发展,遵守市场经营规则,注重商业伦理道德,在社会中树立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要建立规范管理机制,树立长远发展战略目标,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对职工投资和培训力度,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借以调动员工的潜能来发展企业创新能力。

2、建立有效的融资渠道,以诚信获取信贷支持。面对资金匮乏,我国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进行融资:

企业自身资金积累:加入WTO以后,关税将逐步降低,非关税壁垒也将逐步消除,有利于全球市场的公平竞争。我国企业可以利用目前的环境政策,抓住机会整合自身资源,整顿财务纪律和信用记录,清偿银行债务,以诚信为自己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增加企业内部积累资金。一是外资银行借贷;二是上市融资;三是风险投资基金与租赁融资。

虽然开放的市场会为我国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多有效的渠道,但还不能忽略政府所给予的融资环境和政策的影响。政府应尽可能减少干涉,使我国金融机构实现真正的商业化经营。从企业来说,要想更有效地融资,企业必须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准确的信息公布及良好的信用体系。

3、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竞争能力。随着各国市场的开放,全球掀起了跨国兼并的浪潮。跨国公司的全球并购不仅是追求规模效益及市场占有率,更是为了重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体系。因此,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企业抵御外资企业进入市场所带来的冲击,我国企业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从单个企业层面上讲,我国企业必须在对国际、国内市场形式做出准确分析后,挑选可弥补自身劣势的、业务相关的强势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使自己做强做大成为龙头产业,在外资企业进入时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

对于我国新经济型的企业,由于其大多有技术上的优势,成长空间巨大,可将其同供应链上下端的强势企业进行重组,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积累资金。而对新经济型企业的并购,也使并购方降低了自身开发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和成本,还可带来企业新的利润点。

对于我国相对成熟的制造业、加工型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在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相对标准化,其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上。对价格战的关注导致企业对管理、技术开发、产品质量的的忽略。因此可以将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成熟企业进行重组,在保证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的前提下,夯实其在国内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从产业整体上看,应根据共性、互补性和竞争性原则将地理位置相近、处于特定产业并有着紧密联系的企业组成产业集群。使集群中有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有提供零配件的企业,有生产相关机械的企业,还有提供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的机构如大学、研究中心等。每个企业分工明确,实行专业化生产。集群内部同时存在激烈的竞争和紧密合作,满足资源的共享、知识的快速扩散和价值链上的相互需求。集群还可以发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效益,同时亦可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使得市场交易成本降低,分工合作效率提高,集群内企业知名度提升,由此带动群内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乃至某一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应当形成更多的专业化产业地区,并加快使现在的一些较为低级的产业集群过渡发展到组织化程度高的创新性的产业集群。

猜你喜欢
外资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
烧结矿低硅均质慢烧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
习近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价值链中的采购结构及产出用途
穿透虚假外资企业的“包装外衣”
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38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外资企业在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浅谈外资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成败因素
市场周刊(2017年1期)2017-02-28 14:13:32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汽车零部件(2017年1期)2017-02-22 07:52:17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