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义
[摘要]目前,学术界提出的财务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本文针对讨论的比较激烈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一种基本而相对永恒的财务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财务目标是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评价财务管理是否合理的标准,它指明了财务工作的方向,是企业优化理财行为结果的理论化描述,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蓝图,因为财务目标的规定直接决定了各种财务决策的选择。因此,明确财务目标的内涵,切实推进财务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学术界提出的财务目标主要有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作为可操作、可实现的财务目标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呢?本文着重阐述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目标的看法。
一、企业财务目标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目标函数描述为某些变量(如利润、企业规模、企业价值、社会财富等)的最大化,或者某些变量(如风险、成本等)的最小化,其中以最大化形式较为常见。财务目标就是企业目标函数的一种。财务人员作为企业资源价值的管理者,会受到财务目标的直接约束。因此,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而言,明确合理的财务目标是极为紧要的:一是有助于科学地进行财务决策,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而选择行为将直接受到财务管理目标的约束,没有明确的财务目标,财务决策会由于没有目标约束而增大其随意性,使其选择过程呈现一种非理性状态,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发展;二是有助于日常理财行为的高效与规范化,明确了财务目标,可以是理财人员在日常的财务控制中有所依据,保持理财行为的稳定高效;三是有助于理财人员建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正确、合理的理财观念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错综复杂的情形下尤其如此。
一个合理的财务目标应当具备如下特征:
(一)稳定性。由于任何企业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所以企业管理也必须与企业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的要求相一致。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即任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进行的,而在特定时期,社会经济环境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进而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财务管理目标的稳定性,是由于财务管理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和人们认识财务管理目标的渐进性所决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相对于财务管理的环境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阶段而言的。
(二)它是明确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因为模棱两可的财务目标会导致财务决策评判法则的混乱,以至于难以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而失控的财务活动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三)它可以及时地、清晰地对决策的成功与失败进行衡量。只是性质界定明确而无法准确计量的财务目标将很难用于对财务决策效果的度量,其有用性又难以实现。
(四)它的运行成本不会太高。也就是说,如果财务目标的运行成本——如对该目标的学习成本、计量成本、效率降低成本、机会成本等过高,即使其性质极为科学,也应予以修正或替换为其它的财务目标。
(五)它在企业管理当局的可控范围之内。所谓目标,是指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一种境界,因而达到目标的过程应当在管理当局的可控范围之内。换言之,管理人员的行为应当能够决定或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否。如果规定的目标不可控,事实上就失去了目标在企业财务中的重要作用。
财务目标客观上存在着“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虽然这种区别可能是相对的,因企业而异的。但认识到财务目标的合理性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财务目标,从而保持理财活动的合理运行。下面就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进行比较分析。
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不可实现性的解释
企业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是指受企业行为影响或可影响企业行为的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一般是指那些与企业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并享有合法性利益的组织或个人。根据他们与企业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员工、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等;二是间接利益相关者,指那些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影响,但与企业之间没有商务关系,企业又必须对其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利益主体,如社区、政府、社会团体、大众传媒和各类专门利益集团等。毋庸置疑,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理论就是契约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系列生产要素之间的一个契约,它结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生存发展必备的相关要素等问题,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结果。
而从上面的合理的财务目标应具备的特征可以看出,财务目标作为企业目标的一个子集应具有目标的特性:惟一性和明确性。因此,惟一性和明确性是衡量财务目标的基本标准和财务目标必须满足的条件。
在上述相关者利益中,仅是直接利益相关者就涉及到六个,更别说大量存在的间接利益相关者关系团体了。在不否认众多不同利益团体之间可能存在一致性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团体间大量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如果一个目标包含过多的内部矛盾,那么其明确性就无从谈起。在实际的财务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又需要在某个具体的相关者利益集团价值和总体的相关者利益价值之间进行衡量、取舍,而这一决策过程本身就很难把握,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本身就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一个模棱两可的目标是不可能作为现实中的财务目标的。由于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要求中存在着大量的矛盾
和不可避免的冲突,企业决策者衡量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这一缺乏定量性的目标的过程存在很大的模糊性,从而很可能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和操纵性。这样会使目标本身应具有的作用被彻底否决,有目标等于没目标,增大了企业管理者决策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目标的模糊性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最终损害相关者的利益。此外,协调成本即维持这些制度所发生的成本,也就是所谓的运行成本,其数额往往是巨大的。
可以看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理论是以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理论——契约理论为基础发展来的,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最终目标的出发点是好的,它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未来提供了一种发展路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但就其实际可操作性而言则是不适宜和不现实的。因为实际情况是,每个利益相关者分享这些权利时,必须在企业产权的“法律框架”内通过企业均衡来实现。因而他们各自行使权利时,都相互制约和限制。由于权利受到限制,人们的行为也将改变,这更增加了财务决策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在现实工作中,企业即使是各种利益主体利益的集合体,也不可能实现所有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财务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的: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对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可实现性的探讨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现实目标是较为适宜的。这就意味着:
(一)在企业管理中,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中,关注现金流量,通过科学的管理行为,力争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价值就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样的性质符合财务决策对目标函数的要求。
(二)在承认企业制企业独立法人人格的基础上,企业价值最大化只涉及企业
这一惟一的决策对象,避免了决策考虑对象多样化导致决策目标分散化和模糊化。即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满足了目标的惟一性、明确性的要求,增强了目标的可操作性,提高了其在指导财务管理实际中的意义。从财务目标的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财务目标包括财务目标主体和目标内容两个基本部分,即实现谁的目标,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将财务管理的主体锁定为企业,从而明确了财务管理的目标,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根据求同存异的原则,绕开了所有权归属这一有争议的问题,将相关者利益之间的一致性提炼出来,从而保证了目标的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相关者利益是以企业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了企业就不存在相关者利益之说。因此,只有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才能谈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基础。企业价值最大化抓住了问题的共性:无论在何时,无论终极所有权处于何种分配状态,都必须以分配指向物——企业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四)加强风险管理,将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纳入可控制范围之内,这里的可控制范围是指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可以获得足够的风险补偿,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企业价值正是关注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密切关注未来现金流量中所隐含的风险程度的大小。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以实际的、高水平的现金流量替代预期中的高风险的现金流量,尽最大可能避免不利时间的发生。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目标,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一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本将会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从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五)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关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一,对投资人来说,随着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在完税后净利润趋向最大化,有能力以现金或股票形式分派股利,这样也就实现了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实现了投资人的利益。第二,对债权人来说,由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和现金的流入,企业偿债能力提高,能够及时足额地完成对债权人的清偿,从而取得债权人对企业的进一步信任,成为企业可靠、稳定的资金供应者。第三,对国家而言,企业拥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各种税金都会及时足额缴纳,为国家税收做出贡献。第四,对企业内部职工而言,企业实现了价值最大化,在其主动权范围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工资和职工福利,改善职工生活,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增加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五,对社会而言,一个坚持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应该是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应该自觉承担排污费、资源使用费等社会责任费用,积极筹资建造三废处理装置,从而履行企业对社会的责任。第六,关心客户的利益、在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上有较高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顾客的要求,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六)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复合性、实在性的企业目标函数。所谓前瞻性,是指企业价值及其最大化是着眼于未来时期的财富生成与分配的一个概念,不是一个历史的概念。这种前瞻性延续了企业截至到目前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一切特征,同时,或者更重要的事业隐含了企业管理当局对未来发展的控制实力。这种控制实力越雄厚,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谓复合性,是指企业价值概念涵盖了一些极其重要的概念,比如现金流量,比如风险,比如可持续发展等等。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科学地协调与权衡这些因素。所谓实在性,是指企业价值对于企业的各类投资者而言,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量,而不是什么概念上的不现实的东西。现金流量的变化代表这世纪的、可控制财富的变化。
四、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权衡
企业的所有者是企业的拥有者,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理论就是契约理论,现代企业作为多边利益主体实现共同利益的载体,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必须考虑其他相关利益者战略和行为对决策本身的影响,在财务上必须改变单一主体利益(股东)至上的决策思维方式,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财务活动不仅不能代表某一单边(或部分)利益者进行,也不可能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只有在企业整体框架下进行,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企业在制定理财目标时,不能只仅仅考虑其中某一方或某几方的利益要求,而忽视其他各方的利益要求,这样必将导致某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失去信心,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考虑全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但是,通过对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考察,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过于强调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理论,则很可能导致为了局部而牺牲整体的情况,企业价值无法实现最大化,社会财富只能在原有水平或更低水平的效率下运行。这恰恰违背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理论,因为相关者利益的总体价值并没有实现最大化。事实上,现在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已经考虑进去了与其他利益相关团体的互动关系,只有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理论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取向,遵循在这一原则下的财务管理发展路径,才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一目标要求企业在财务决策时,注重企业整体价值的实现,从而实现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它有利于财务的战略决策和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长期发展的环境,体现了企业的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