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购物返券冲昏头脑
文/况发秀
购物返券是商家的促销手段之一,以往“买100返30、50、60”如今则是“买100返100”, 甚至是“买200返248”。返券金额与消费者支付金额相同甚至多于消费金额。然而,商家不会做赔本买卖,只是抓住了消费者渴望优惠的心理而促使消费者多买东西。看起来消费者很占便宜,实际上,据调查,食品、品牌服装、家用电器、日常消费品等一些热销商品很少或者根本不参加返券活动,消费者真正想买的商品少而又少。而且有些商家还规定,买100元 的商品只能使用30元的购物返券,因此拿着购物返券你只能开支更多的钱去购买一些你不太需要也不实用的商品。否则你只有扔掉购物返券。
餐馆返券也是如此,酒水、烤鸭、20元左右的特色菜、主食、包间外用餐等,统统不在返券范围之内。如果消费者事先不问,服务员也不会主动介绍哪些返券,哪些不返券,只有在结账时消费者提出疑问,服务员才会告知消费者。等你知情时已花了不少冤枉钱。
面对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消费者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智消费。一是参加有奖销售或者返券活动时,要了解和询问有关活动规则,避免陷入商家设计的购物连环阵中。二是购 物不凑热闹,不受他人影响,以避免冲动购物带来的后悔与麻烦。三是按需购物,不图便宜,不为了所谓的赠品或打折省钱而造成浪费,买些无用之物。
购买旧商品应慎重
文/俞旺
旧商品,俗称“二手”货、旧货,是超过了国家规定“三包”期限的处理商品。现阶段国家对旧商品的交易没有禁止,仅对部分进口旧服装、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旧商品严禁销售外, 对有利用价值的旧商品,如“二手”手机、旧家具、旧电器、汽车等商品允许在当地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市场销售。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等原因,旧商品还有一定的市场,但旧商品购买后出现的问题困惑众多消费者。这些问题主要有:一、超过国家规定“三包”期限,经营者如果没有约定“三包”责任,消费者购买后出现性能故障会造成修理、换货、退款困难。 二、有的旧商品已快到最大使用年限,消费者一旦不慎购买,使用不久,就会成为一堆破铜烂铁。三、旧商品的销售无合格证,经营者也不可能按新产品的检测标准为消费者颁发合格证,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达不到正常标准值的商品。四、购买的旧商品,如旧家用电器等,部分元件严重老化、能耗高,消费者使用这些商品,会有不安全隐患而且也不经济。
根据上述问题,消费者在购买旧商品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一、索取有效的购物凭证;二 、索取购买旧商品原有的有关资料、使用说明书等;三、了解所需购买旧商品的生产企业名称、品牌名称、生产日期;四、与经营者约定购买旧商品的使用保证期限,并明确包修、包退、包换的具体事项;五、不在不规范的市场购买旧商品,不购买私下交易的旧商品;六、 对有约定“三包”的旧商品经营者不履约的,消费者可以到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到工商部门申诉。
购物积分奖励的陷阱
文/仲庆
如今很多商场都为顾客办一些免费的积分卡,或购物满一定金额时赠送可以打折或积分的VI P卡。但“天上不可能掉馅饼”,消费者在购物时最好问清楚了再掏钱。对于设置了诸多限制的VIP卡等会员优惠活动,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儿,看看办卡的条件有哪些、使用会员卡消费时有哪些附加条件等。另外要对自己的消费有个合理的计划,不要为凑足消费积分而进行大量不必要的消费。最近很多商场就出现了名为“消费积分奖励”的经营活动,商家以高额积分回报为诱饵,吸引消费者成为持卡会员在其加盟商家进行消费积分。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许多消费者不顾实际需要,开始盲目消费以获取兑奖权。
工商局12315投诉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消费积分”的营销方式利用了消费者“贪利”的心理,容易造成“畸形消费”,即为获得更多的消费积分而消费。这种消费积分方式给消费者带来的侵害往往是隐性的:一方面是消费者可能要被迫接受加盟商提供的低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可能会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同时,这种营销模式也影响了价格和质量对消费行为的指导作用,扰乱了市场秩序。消费积分其实是商家的诱饵,让你多花冤枉钱才是他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