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中国与美国经济关系将迅速地向前迈进
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中国经济分析师谢国忠近日发表分析报告指出,尽管中国与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差距颇大,但因利之所在,中美经济关系将迅速地向前迈进。谢国忠在分析报告中认为,中美关系可能出现三种不同的局面:双方作出重大妥协,从而达到双赢结局;得过且过;无限地进行策略性竞争。过去虽有个别事件发生,结果都是得过且过,中美关系既不太冷也不太热。
陈淮:房地产市场春天方才离去不会过早入冬天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表示,目前国内尤其是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确实出现了楼市成交量下跌等降温迹象,但就此说房地产的“冬天”已经到来,还“言之过早”。他指出,中国正处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正在进行城市化的阶段,房地产过早进入“冬天”的可能性不大,“此前有个别学者提出楼市降多少,在没有明确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当然是有可能的。”
樊纲:未来两三年中国GDP仍将保持8%到9%增长
在“后WTO时代,银企高层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把脉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樊纲坦言:“就现在的情况来讲,确实信号比较复杂,分析起来比较难。”他指出,一方面中国GDP增长依旧保持在9.5%左右,投资还是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总需求出现进一步下滑的迹象。第一个迹象是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出口以30%的速度增长,但进口增长速度下降;另一个迹象是企业产成品存货从去年四季度到现在约为22%到25%。
吴敬琏:服务业是中国建设新型工业化必由之路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吴敬琏说,服务业和加工业的融合,并以服务业为中心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是先行工业化国家后期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吴敬琏指出,中国要建设新型工业化,就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由于服务业是直接同人打交道的,而且高度依赖于经济社会体制,因此在中国这样的市场制度还很不完善的国家,发展服务业很不容易。但是我们只能知难而进,要尽一切努力改善制度环境,使服务业得到充分发展,以便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大的价值。
巴曙松:CPI未包含房价 中国依然面临通胀压力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5月份CPI增长1.8%,这是连续两个月的低增长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CPI不能反映居民对物价水平的真实感受,我国依然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高度国际化,70%的产品是参与国际贸易,中国的贸易品价格依赖于国际市场定价。同时,中国商品基本上是供求平衡或者供过于求的。600种主要工业品有80%左右一直处于供不应求。因此通货紧缩的迹象不明显。
陈东琪: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仍将处于黄金期
在“第三届海峡青年论坛”开幕式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发表专题演讲,称未来十五至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仍将处于黄金期。陈东琪指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经济开始了时间跨度为五十年左右的黄金增长期,已经走过了年均百分之九点四的高速增长阶段。未来十五至二十年,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将有所下降,但仍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陈东琪认为,随着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将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对外开放方面,虽然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出口产品中的比例已经达到百分之五十,但是进出口贸易额仅列全球第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江海虹:中国需掌握纺织品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
我国与欧盟的纺织品贸易摩擦终以双方签署备忘录,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十类纺织品终止调查告终。此间WTO专家认为,此次谈判的成功是我主动调整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观念所取得的成果,但同时也充分说明当前国际贸易规则随时有可能成为贸易壁垒,今后我国必须学习如何掌握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贸易救济措施监控预警部主任江海虹博士认为,此次中欧双方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一致,是我国首次在“允许他人设限”的前提下进行的贸易谈判,这是对过去外贸争端解决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