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琳
丐帮里来了个阔少爷
皇家饭店是一家四星级酒店,坐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入夜时分,皇家饭店顶端那座皇冠状的霓虹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无数游人驻足仰头欣赏。这天晚上。大堂服务台前来了位西装革履的年轻男人,他填写完旅客登记表后,立刻掏出信用卡对服务员小姐说:“请给我一间面朝皇家大道的房间,住一个星期。”
服务员小姐接过信用卡心里暗暗吃惊,客人所要求的房间每晚住宿费最低也得五百美元,一般旅客都是住上一夜即离开,可这个年轻男人一下子就预付了一个星期的住宿费,可见真是个有钱的阔少爷。
第二天一早,住店客人纷纷下楼去餐厅用自助早餐。昨晚入住的那位阔少爷从头到脚行头全都变了,体恤衫牛仔裤加旅游鞋,像个正在度假的普通大学生。当他站在餐厅里那些让人目不暇接的精美食品跟前,甚至显得有些寒酸。
这个年轻男人名叫卡尔森,瑞典一家著名电讯公司软件开发部经理,也算是个有钱的高级白领。卡尔森因工作业务关系常年在世界各地奔波,会多种语言,见多识广,尤其爱好收藏东方古玩。
这时,卡尔森舒舒服服地享用完自己的早餐,从牛仔裤口袋里掏出好几个塑料袋,来到摆满食物的长桌前,动手做了十来份三明治,接着又往塑料袋里装了许多水果和甜点心,这才心满意足地走出餐厅。用餐的客人纷纷以鄙视的目光望着卡尔森的背影,他们心里可能都在想着同一个问题,住得起这样豪华饭店的人何苦还要连吃带拿占小便宜,简直太丢人了。
卡尔森拎着装满食物的塑料袋走出饭店,来到皇家大道对面的街心花园。夏天的时候,街心花园里经常有三五成群的流浪汉或丐帮在那儿过夜,现在他们也醒了,正在喷泉边洗脸呢。
卡尔森像老朋友一样跟那些流浪汉们打招呼,然后把食品放在草地上,还从塑料袋里掏出一根火腿肠来喂流浪汉们的狗。卡尔森坐在流浪汉中间,跟他们一块儿说笑,看着他们津津有昧地吃他带来的美味早饭。
瑞典是个高福利国家,那些人道主义组织慈善机构红十字会经常派志愿者来向一些无家可归的人提供各种帮助,流浪汉们对此都习以为常了,所以他们谁都没问卡尔森的身份,只顾吃他带来的东西,跟他一块儿聊天。不一会儿,卡尔森就从这群人嘴里了解到斯德哥尔摩整座城市里经常有流浪汉或乞丐出没的地方,比如老城区的博物馆门前长廊;中央火车站候车大厅;市政府门前的广场角落等。
一连几天,卡尔森都从皇家饭店带出丰盛的食物来送给无家可归者,很快,他就几乎认识了所有的流浪汉群体和乞丐帮。虽然饭店服务员和其他客人对这个年轻男人的行为大惑不解,背地里也像猜谜语似的猜测过他的身份,但都没有找到答案。
几个月前,卡尔森无意中在网上读到一份帖子。一个自称拥有中国古董“西蕃片”的瑞典人打算出让他的宝贝,而且只愿意卖给他认为识货的行家。这种西蕃片是一千多年前,中国西藏地区士兵战袍上的一种铠甲片,多为铜、铁等金属制成。铠甲片上通常绘有人像或动物,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位瑞典商人不远万里去中国收藏到满满一锦盒的西蕃片,带回瑞典后原打算捐献给国家博物馆。不料那商人家突然遭窃,窃贼什么都不拿,单单窃走了那锦盒。从此这些西蕃片便不知下落,瑞典警方几十年来都没有破掉这宗盗窃案,窃贼的身份自然也成了个深藏不露的谜。
卡尔森不知网上这个帖子是真是假,但他决定利用休假来斯德哥尔摩一试,因为网上写帖人没有暴露姓名,只说他是终年流浪在斯德哥尔摩的一个流浪汉。
中国独行侠北欧寻宝
瑞典人卡尔森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他挖空心思混迹于斯德哥尔摩流浪汉群时,有一个叫武威的中国人也已悄无声息地来到这座城市。武威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出身于军人世家,年轻时曾在西藏军区服过兵役,转业回地方后,当上了省级博物馆的馆长。在西域当兵时,武威从驻地附近一位酷爱收藏古玩的老人那儿学到过一些关于西蕃片的知识。后来武威转业了,老人又将自己收藏的一枚西蕃片赠送给他,武威从此迷上了收藏西蕃片这种古董。
武威一直有意在博物馆里开设一个西蕃片展览专室,但由于藏品不够丰富,西蕃片展室无法吸引参观者。自从在网上看到这个瑞典人的帖子后,武威兴奋得一连几夜睡不着觉。他利用公休假,又拿出多年的积蓄,参加了旅行社组团的北欧游来到瑞典。虽然是第一次踏出国门,可是武威无心欣赏异国风光,一踏上斯德哥尔摩这座城市,他的眼光便扫向每一个可能有流浪汉藏身的角落。
武威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英语,为了迅速找到那个拥有西蕃片的流浪汉,来瑞典之前,武威就将西蕃片照片拼贴起来,做成一块大大的广告牌背在身后。此举果真有效,一路上不少瑞典人都停下脚步来欣赏这个中国游客后背上的广告牌,几个好奇心强烈点的还请求武威让他们跟这幅西蕃片广告合个影呢。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武威没想到来瑞典的第二天,他就被斯德哥尔摩的流浪汉盯上了。那天武威正在中央火车站门前吃“麦当劳”快餐,只见有个骨瘦如柴的中年男人坐到了武威对面,用手指着桌上的薯条说:“分一半给我吃怎么样?我已经很饿了。”
武威是个脾气爽快之人,干脆就把薯条盒子推到那男人跟前。男人也不客气,一口气吃完薯条后又对武威比划着说:“如果你愿意再替我买杯咖啡的话,我将告诉你一些让你感兴趣的事情。”
武威犹豫了一下,他不知道这个男人会有什么让他感兴趣的事情。男人好像看出了武威的心思,用手指了指武威因为用餐暂时搁在脚边的西蕃片广告牌。武威恍然大悟,面前这个衣衫不整其貌不扬的男人,也许真能把他引入他想找的流浪汉队伍中去呢。
喝完咖啡后,那男人用手背抹了下嘴,一脸满足地对武威说:“你这人不错,既然能大老远从中国跑到瑞典来寻宝,看来是个真心实意的朋友,现在你跟我走吧,我带你去找你感兴趣的东西。”
武威跟着这男人离开中央火车站,来到斯德哥尔摩老城区。老城区里到处都可见到中世纪留下的建筑和狭窄的街道,小街上的鹅卵石路面已被游人的脚步磨得光滑锃亮,透出岁月的沧桑。不知拐了多少个弯,两人走进一处过街楼的隐蔽处,只见黑咕隆咚的角落里坐着一群流浪汉,因为天气较热,四周散发出呛人的气味。武威无论如何想不到,在北欧最著名的皇家花园城市斯德哥尔摩,居然会有这样一个藏污纳垢的角落。引路的男人跟其中一个流浪汉低声说了几句,又回过身来招呼武威过去。
那流浪汉看着面前这个中国人,突然,他掀开自己的外衣,露出里面一件奇异的背心。武威定下神来细看,那背心上缀满了他朝思暮想的各式西蕃片,有龙虎斗,二虎相争,虎鹿相逐,虎吃鹿等。画面生动活泼,形象逼真,
看得武威不由得伸出手去想抚摸一下那些宝贝。谁知流浪汉一把推开武威,合拢外套衣襟说:“别动手,我只是让你先过过目,你报出价来让我考虑考虑,要知道我不只有你一个买主。”
武威急了,“先生,我不远万里来瑞典,就是为了得到这些西蕃片,可你知道我是一个中国人,财力实在有限,要是你想拍卖的话,我肯定不是其他买主的对手,我这趟北欧行算白来了。”武威的英语本来不行,加上心里着急,话说得结结巴巴,他拼命地做手势,总算让那流浪汉明白了他的意思。
可是卖主却说:“我不是阔佬慈善家,我等着钱用,谁出价高就卖给谁,要不我早就捐给斯德哥尔摩博物馆了,还能在这种地方找买主吗?”流浪汉跟武威说定,明天晚上十点,还在这个地方,他将跟所有买主碰头,东西就卖给出价最高的那一个。
见义勇为武威结识瑞典人
武威离开了老城的过街楼回旅店,他不太熟悉路,出门时总带着一张地铁路线图按图索骥。这条地铁线横贯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客流量非常大。
走进地铁车厢,武威站在一位老太太身边,然后全神贯注地察看车厢上方的站点说明。忽然他觉得有人挤过身后,慢慢地靠近那位老太太。就在开车警示铃响起,车门即将合拢的一刹那,只见一个年轻男子抢过老太太的挎包,窜出车门跑向人流如潮的月台。老太太大声惊叫起来,武威意识到有人抢劫。他条件反射似地飞身从车厢里弹了出去,直追抢劫犯。武威在部队服兵役时当过侦察兵,身手不凡。他憋着一股气紧追不放,终于在地铁巡警赶到之前将抢劫犯制服。
警察把抢劫犯押至车站警所,不一会那位遭劫的老太太也赶来了,当她拿回自己的挎包时,一个劲地向武威道谢,并当场拿出钱来要酬谢这个见义勇为的中国人。武威谢绝了老太太的好意。老太太见武威执意不肯收下她的钱,便从挎包里取出一张名片递给武威,请武威三天后的那个周末去她家做客。老太太说她和家人都喜欢中国人,武威若是去了她家,一定会觉得有收获。
告别老太太回到下榻的旅店,武威始终心事重重,想着第二天晚上与流浪汉们的西蕃片交易,心里一点把握也没有。武威现在身边只有一千美元,同团来北欧旅行的中国人相互间又不熟悉,他哪里好意思开口借钱?武威只好带着这一千美元去碰碰运气。
第二天晚上十点,武威如约来到老城区过街楼下面,那些流浪汉也已经等候在那里。除了武威,还有另外三个买主模样的人,其中两个衣着体面、财大气粗,另一个则像是大学生。武威心里暗暗叫苦,从外表看自己就已不是其他买主的对手了,口袋里那区区一千美元恐怕连一枚西蕃片也买不下来。不过出于对老祖宗文物的热爱,武威决定沉住气,总不能枪声未响他就临阵逃脱吧。
报价从五百美元开始,流浪汉卖主不肯单枚出手,要买就一块儿去,这就给武威制造了更大的障碍。等价格攀升到九百美元时,武威几乎已经绝望,他再不甘心也只好选择放弃,谁让他只带了一千美元万里迢迢来北欧寻宝呢?就在这时,那个貌不惊人的大学生突然一下子喊了五千美元出价,惊得武威和其他两个买主都以为这年轻人疯了。这里不是拍卖行,从流浪汉手里买东西犯得着花如此大的血本吗?西蕃片再值钱,也不至于这样跳跃着喊价呀。连那流浪汉都惟恐自己听错,语无伦次地问年轻人:“先生,你没跟我开玩笑吧,你的话当真?”
“当真”。年轻人回答得斩钉截铁,他立刻从身后登山包里取出一叠淡绿色的美元票子。那流浪汉两眼放出光来,接过钞票数都来不及数,就将身上那件缀满西蕃片的背心脱下来给年轻人,说了声:“成交。”
还没等另两个买主回过神来。年轻人把背心塞进登山包里转身离去,迅速消失在夜幕中。那两个买主如梦方醒,对流浪汉不依不饶地责问,既然是随意喊价,他们两个完全可能喊出比那年轻人更高的价格,为何要匆匆忙忙地成交。
那流浪汉卖主冷笑道:“再好的东西卖给你们这种生意人,无非也是再转手倒卖出去赚取更多的钱。可那年轻人跟你们不一样,他为了寻找西蕃片,已经呆在我们流浪汉圈子里好些日子了,看得出来是个好人,真心喜爱这些东西。而且五千美元对我已经足够救急,所以我愿意卖给他,懂了吧,阔先生们。”
武威沮丧地回到旅店,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北欧寻宝之旅结束得这么快又这般无奈。虽然旅行社还安排了几天精彩的活动,但武威已经没了兴致,他独自呆在旅店里,脑子一片空白。
星期天早上同团游客都出去了,旅店服务员敲开武威的房门,说有人找他这位中国先生。武威来到大堂,只见一对瑞典老夫妇在等他,那位夫人就是在地铁上遭窃又因武威见义勇为而找回挎包的老太太。老太太满脸堆笑向武威介绍了她的丈夫,原来老夫妇俩今天是特意来接武威去他们家作客的。
这里是离斯德哥尔摩五十公里外的一处幽静住宅区,老夫妇的家就在其中一栋别墅里,别墅外有个修剪得很漂亮的花园。见到武威来,连门前的一条大狗也显得格外热情,直朝武威摇尾巴。老夫妇请武威在客厅里入座,武威的目光一触到沙发跟前的茶几,顿时惊讶得连呼吸都快要停止了。茶几上放着那件流浪汉的背心,背心上缀满了他朝思暮想的西蕃片。
这时,一个年轻男人走了出来,他热情地对武威说:“中国先生你好!我想我们已经见过面了。我叫卡尔森,这儿是我父母家。”
武威脑海中闪过那天晚上在老城区过街楼下交易西蕃片的场景,难道这年轻人就是那个背登山包的大学生?只不过他现在一身高档休闲服,跟那个穿脏兮兮牛仔裤的学生模样有些不吻合。
这时,卡尔森的父母请武威坐下,他们知道这个中国人一定有太多的问题要问,尤其是关于西蕃片的故事。于是老太太给武威讲起了她的家族史。儿子卡尔森常年在世界各地奔波,英语流利,也略懂点汉语,他用两种语言交叉着给武威当翻译,武威很快走进这个瑞典家族的传奇经历中去了。
“谜语”跟武威回家
卡尔森家族世代经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卡尔森的曾外祖父在中国北京做生意时,认识了一位专营西蕃片的古董商人。那时候西蕃片销路很窄,识货的人不多,可是卡尔森的曾外祖父却对这种东方小铜片产生了浓厚兴趣,只要古董行里收到一枚西蕃片,他就买下一片。后来,卡尔森的曾外祖父回瑞典后,古董商还给他从中国寄去过新收集到的西蕃片。卡尔森的曾外祖父虽是个富裕商人,但晚年却喜好独居,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欣赏从中国带回来的宝贝西蕃片。
某一年夏目的夜晚,盗贼光顾了独居老头的别墅,这伙人似乎对其他值钱的东西都不感兴趣,单单是为了西蕃片而来。瑞典是个治安情况相当良好的国度,这宗人室盗窃案当时便成了举国上下家喻户晓的大案。然而瑞典警方无论使用了多少破案手段,几十年来始终未找到作案人的蛛丝马迹。而且在西蕃片被盗的几十年里,警方一直关注着欧洲各地的古董市场,也从未见到有人销赃。这伙盗贼究竟是什么人?盗窃西蕃片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这成了卡尔森家族和瑞典警方至今无法揭开的谜底。
根据瑞典法律,案发后三十年尚未破案,所立之案自动撤销,卡尔森家族后人从此也对找回西蕃片失去了信心。
就在这样的时候,年轻的卡尔森居然在网上浏览到关于西蕃片的帖子。为了保险起见,卡尔森才故意每天给斯德哥尔摩的流浪汉们送食品,以期混入他们的队伍,取得信任后再弄清当年西蕃片失窃的真相。可是如今卡尔森虽然如愿购下了西蕃片,却依然不知道这些宝贝究竟是被什么人窃走的,又怎么会落到那个流浪汉手里。而武威这时凭直觉对卡尔森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那个流浪汉是有意将西蕃片让卡尔森买走的,所以才会在卡尔森叫出五千美元的时候就与他成交,其实那天晚上另外两个买主完全可能叫出比卡尔森高得多的价钱来。
卡尔森说他后来又去斯德哥尔摩各处寻找那个流浪汉。可是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
卡尔森一家觉得这些西蕃片的失而复得简直成了一个谜,而谜底很可能永远无法揭晓。为了不让西蕃片再度遭窃,也为了感谢武威,卡尔森决定将这些西蕃片赠送给中国人,物归原主也许才是西蕃片最好的结局。
武威惊喜得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好半天才面带愧色地掏出仅有的一千美元来,他打算回到中国后再设法给卡尔森寄钱。武威亲眼看见卡尔森花五千美元买下了西蕃片,他不能白白收下这份重礼。
卡尔森一家人阻止了武威,老太太动情地说:“你在地铁上见义勇为帮助我这个素不相识的老人,让我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和正直,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比金钱贵重得多。”
武威如愿以偿,从瑞典这个遥远的北欧之国带回了西蕃片,他将西蕃片全部捐给了自己任职的博物馆,还专门辟出一间展览室,展览室名字就叫“斯德哥尔摩谜语”。
武威与卡尔森相约,将来有一天,他会重返斯德哥尔摩,到时候希望能与卡尔森共同来揭开西蕃片里藏了几十年的谜底。
责编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