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亚
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发展农业物流有利于农业走向规模经营;有利于农民得到质量可靠的生产资料供应,以增加农产量;有利子增加农民收入,并使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发展农业物流,是农产品及时高效地进入市场,完成由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跳跃”,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农业物流主要存在有以下问题:
1、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的物流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对农业物流的认识更是相当淡薄。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没有认识到农业物流是农民增收的"第三利润源",没有将农业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农业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2、发展农业物流的法制环境不完善,农业物流缺乏系统而专门的法律规定。在物流市场进入与退出的竞争规则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
3、农产品市场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市场的基础设施简陋,服务设施不配套和不完善。农产品市场在总体规划和布局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上讲,有的地方开始过剩,呈现“有场无市”的局面;但也有地方建设发展不够,农产品物流缺乏集散地。
4、市场体系不健全、批发市场档次不高、交易方式比较原始。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城乡农贸市场较多,批发市场发展不够,连锁经营等农产品流通新型业态发展缓慢。市场综合服务功能不强,场信息服务大多数停留在市场内原始数据的统计上,市场之间缺少信息交流,信息服务短缺。
5、农业物流市场主体比较单一和分散,物流成本较高。农业物流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组织规模较小,运作不够规范,代理商、批发商等市场中介组织不发达,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农业龙头物流企业发展不够,农业物流市场的经营主体大多是个体商贩和农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增加了流通和交易费用,提高了农业物流成本。
6、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比较低下,物流技术比较落后,现代化的农产品储运设施缺乏。近几年来,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流通环节的初加工、简单包装的品牌产品数量虽有增长,但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这导致了流通环节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市场间的差价而不是加工增值。
7、农业物流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增产上的投入是全力以赴,但保鲜技术和物流等后续农产品处理加工方面却明显相对投入不足。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不到10%。中国生鲜冷链薄弱的现状和数量型的农产品生产形成很大的矛盾,问题不解决,高损耗的状况也将难以根本扭转。
8、农产品物流业的电子化起步比较晚,信息化的基础比较薄弱,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网络不健全;网络覆盖面不宽;信息网络资源分散;信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迟缓;基础设施建设太慢,光纤线路还未能通到大部分农村乡镇,电脑在农村的使用率极低。
9、农业物流标准不能适应农产品消费质量意识的提升,缺少系统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手段,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加高,阻碍农业物流国际化进程。
10、农业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农业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我国在农业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从事农业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农业物流管理人才非常紧缺,不仅缺乏高级的农业物流管理人才,也缺乏具体的农业物流操作人员,这已经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巨大障碍。
目前我国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所造成的,有观念障碍、体制障碍、法律政策障碍和技术标准障碍等等。政府、农业物流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民各自在发展农业物流业中起作不同的作用,这四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