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云波
增强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环境。眼下,至少要重视三方面的人文环境建设。其一,营造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甚至是标新立异的氛围;其二,对干部特别是一个地方的行政主管业绩的考核、评价不能迎合其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其三,加强司法保障。
近来,举国上下都在谈论“自主创新”,谈重视科学技术的研发,谈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谈如何培养人才和构筑人才高地,谈如何发挥各方优势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凡此种种无疑是十分可喜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每每听完了有关报告与讲话,看了有关报道与文章之后,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概括说硬件、硬实力讲得多,软件、软实力讲得少。
增强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环境。眼下,至少要重视三方面的人文环境建设:
其一,要营造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甚至是“标新立异”的氛围。长期以来我们的应试教育只有利于死记硬背的学子的培养,在这种环境下独立发挥、富有创意,善于分析的学生,难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新的思考、新的见解、新的创意很难得到鼓励,有可能还被看成是“另类”,甚至是“异端”。学习减负的呼声叫了多少年,背的书包却越来越重。应付作业都喘不过气来,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独立思考,去培养创新意识?这样的人文环境肯定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孕育和培养。
其二,对干部特别是对一个地方的行政主管的业绩、政绩的考核、评价不能过于偏重GDP增长速度,不能迎合其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
现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重建设轻管理、重速度轻质量、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全面进步、重引进技术设备轻研发创新,这个“四重四轻”和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正确的评估标准和体系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周期往往很长,并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回报往往是滞后的……。报载,薄如蝉翼的离子膜是制造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早就被列入“六五”、“七五”计划项目,寄托了四位化工部长的梦想,最近在我们讨论“十一五”规划时才大功告成。何等艰辛,何其漫长。一个创新研发项目,在一个主管的任期内不一定就能有成果,而客观上GDP增速要求的压力又十分巨大,更多的人选择把资金投向马上可以见效的项目上。投向自主研发、创新的资金为什么那么少得可怜的原因,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人文环境有时似乎是无声的,但其影响力却不能低估。
其三,司法保障是自主创新和研发的不可或缺的人文环境。就拿知识产权保护来说,打假打了多少年,其收效究竟如何?打假不仅保护外国人的知识产权也保护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前者还含有我们承担的义务和加入WTO的承诺,后者更是保障我们自身的自主创新和研发的司法需要。自主创新越多,需要保护的知识产权越多,保护得又多又好,我们自主创新的人文环境、司法环境就越好,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就更大,到那时,国内外各种研发中心不请自来。司法环境,归根到底是人文环境,在这方面我们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担负着很重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