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粮价经过去年两次较大幅度的上涨,今年走势已基本平稳,增幅逐渐放缓。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粮食价格环比指数在4~7月连续4个月下降后,8~10月分别微幅上涨,11月以后基本稳定。]
粮价降 肉蛋跌 食油小幅涨
今年一季度,粮食市场价格持续高价运行,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3.58%;进入二季度粮食价格开始回落,仅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个百分点;三季度农产品价格不仅跌幅增大,且涉及的面也在扩大,价格总体水平出现负增长,总指数比去年同期下跌了2.53个百分点。8、9月份粮食价格开始回升,10、11月保持稳定。目前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已比国际市场每斤低1角至3角。
据物价局监测显示,2005年食用油价格小幅上涨;肉禽蛋价格继续下跌。
虽然近年来我国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量也大幅增长,但从市场供需看我国植物油供应缺口仍然不小,因此,花生油和色拉油价格有所上涨,菜籽油价格平稳。
今年下半年肉蛋禽价格一路走低。牛羊肉的价格从17元/公斤、18元/公斤落至16元/公斤、17元/公斤,猪肉的价格下降到10元/公斤以下,鸡蛋价格为5.8元/公斤。
肥料上涨,长效机制“缺位”
今年上半年的粮价下跌和肥价上涨,已使粮区部分农民增产增收的好年景,再一次面临新的挑战。据有关部门测算,由于粮价下跌和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使农民种粮每亩比上年多支出20多元。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9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小麦收益情况调查显示,今年全国农民种植小麦平均每亩纯收益为166元,比上年减少33元,下降16.6%。小麦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肥料、种子等生产投入增加和小麦价格下降。
据国家发改委对粮棉主产县市监测,今年以来截至8月底,化肥价格依然有较大幅度上涨,6月份全国尿素、钾肥、复合肥等主要品种零售平均价同比涨幅已接近、个别地区甚至超过20%。
能源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者利润造成了“挤压”,农民不可避免地成为为全年价格总水平稳定“支付代价”的群体。对此,相关部门一直在寻找解决之道,以保证农民从农村税费改革中获得的利益不致“缩水”。
“有关部委从去年就对大型化肥生产企业的化肥出厂价实行限价措施,但是效果不明显。”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研究室主任韩一军说,“真正的问题是,粮食价格再上扬的空间很小,这对粮食主产区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考验。”
从中长期看,破解中国粮食生产和粮农收入波动问题任务迫切。真正的挑战,在于中国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长效机制仍然“缺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徐小青研究员认为,“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从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出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粮食物流困局亟待破解
粮食物流是粮农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粮食物流企业正面临着以高过国外同行10%以上的流通成本,与之在同一市场上进行竞争。此外,铁路,交通体制改革的滞后,也使物流在运输方面遇到较大“瓶颈”。据调查,国内粮食从生产区运到销售区的流通费用,占在销售区的粮食销售价格的30%到35%,而国外如加拿大则是20%到25%。
目前,我国储备粮库主要分布在东北、黄淮海以及长江中下游粮食产区,东南沿海销售区库容相对不足,中转设施也相对落后,港口接待能力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以东北为例,黑龙江粮食南运,走铁路加水运到广东,流通费用占销售总成本的35%左右,如果从大连口岸出口粮食,流通费用占30%左右,撒漏损失一般占3%至5%。而欧美国家流通费用率最高不超过25%,撒漏损失不超过1%。
据国家粮食局粮食行政管理司司长何毅透露,我国制定的粮食物流发展目标是通过10年的努力,完善重要粮食物流节点设施,建设和完善粮食运输设施,配套建设物流信息和检测体系,在此基础上建成高效、顺畅的跨省粮食现代物流主要通道,实现跨省粮食物流的散装、散运、散存和整个流通过程的无缝化连接。为了实现这一个目标,今年国家还出台了《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十年规划》作为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官员日前透露,我国将重点建设东北、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以及京津地区等五大粮食现代物流通道。为提高东南沿海地区的散粮接卸、中转能力,我国将争取用5到10年时间,在浙江、福建、上海、广东一带建设10多个粮食港口中转库及专用码头。这样一来,我国东南沿海港口年接卸散粮的能力可以达到3000万吨以上。此外,我国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进行由铁路“包粮”改“散粮”的运输试点,也将大大缓解我国粮食运输疲软的现状。
明年多少政策可期待
明年对中国特别是中国农民来讲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延续2600多年的中国农业税将走进历史博物馆,9亿农民轻装前进。我国总体上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从近期国家农业政策的取向看:农业部要求各地做好稳定冬小麦等粮食面积,积极发展特色杂粮杂豆;国家发改委也通知各级地方粮储做好市场供应,要求主销区粮库的储备量要有“6个月销量”的存量,并指出从长远看国内粮食将供求偏紧。
国以农为基,民以食为天。在连续两年粮食增产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出现了放松粮食生产的苗头。粮食增产,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发展改革委提出的明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明年国家将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使粮食总产量保持在今年的水平。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省级粮食储备调节和调控机制,充实地方粮食储备。
(本栏编辑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