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生活”

2005-04-29 13:55:19张金岭
领导文萃 2005年3期
关键词:丘吉尔尼克松希特勒

张金岭

后来成为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的蒋廷黻,1933年夏,还在清华大学做教授。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述了这年夏天蒋介石约他到牯岭去谈话的情形,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蒋的朴实生活令我深受感动。他在牯岭住的是一栋朴素无华的房子,门牌正好是十三号。尽管他的许多外国朋友劝他换个号码,但他一直都不相信那种洋迷信。”(《蒋廷黻回忆录》岳麓书社2003年9月出版)

蒋介石过着怎样的“朴实生活”,且令廷黻先生“深受感动”,除了这几句简洁的文字,我们不得其详。但搜索一下自己的阅读记忆,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喜欢过“朴实生活”,竟然是某些政治大人物———政治家也好,政客也罢———常有的“爱好”。

希特勒这个第三帝国的“卓越领导人”、纳粹的大政治家,虽然享有独裁者的绝对权威,却也喜欢过“朴实生活”。希特勒为了纳粹的“革命事业”,终生未娶。为了事业,不娶也就不娶吧,自己混成了这么大的大干部,和小蜜们搞点绯闻什么的,也碍不了什么大事吧,况且有忠心耿耿的戈培尔博士“管宣传”,也一定能把这事儿宣传成领导的“工作需要”,保不准还能让德国人民真正认识到“领导也是人”,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呢!但希特勒没有这样的绯闻。领导的确“也是人”,希特勒也有自己钟爱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在纳粹灭亡的最后关头,在柏林的地下掩体里和希特勒完婚,并情愿和希特勒同归于尽的爱娃·勃劳恩。希特勒虽然很喜欢这个女人,但大概是怕“影响不好”,他总是不让她露面,不让她到元首大本营里来,甚至极少允许她到柏林来,而战争年代里,希特勒大部分时间是在大本营中度过的。对此,就连希特勒的司机埃里希·肯普卡都看不下去地说:“她是德国最不幸的女人。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候希特勒。”(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领导自己弄得像个“苦行僧”似的,连“群众”都开始“不答应”了。希特勒不但不利用职权玩女人,也没有像戈林那样利用权势为自己捞一笔大财。希特勒的遗嘱写得非常“感人”,谈到临死前的婚姻,他说:“这就弥补了由于我服务于人民而进行工作给我们两人所带来的损失。”谈到个人财产,他说:“我的所有财物,不论其价值多少,都属于党,如果党不存在了,就归国家。假如国家也灭亡了,那我就用不着再交待了。”真是要多“朴实”有多“朴实”啊!

蒋介石、希特勒,这两个过着“朴实生活”的领袖,虽然一个生活在东方,一个生活在西方,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他们的“朴实生活”,和他们的专制独裁可以并行不悖,且相得益彰。比如蒋介石,他虽然不敢从根本上否认自由民主的思想价值,但他毕竟是个浑身浸淫着传统中国皇权专制文化基因的政治人物,因此,他对于独裁统治可谓情有独钟,早年统治中国大陆的时候固然就不用说了,就是败退台湾之后,这种本性也没有太多的改变。根据1946年民国宪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总统的任期是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但是蒋介石的第二任总统任期到1960年3月期满,依法已不能再做总统的候选人,但人家还是照样继续干下去。手法很简单,老蒋不是因着宪法不干了,而是向自己的国民党说,党不但一致反对,而且还一致劝进,于是老蒋“为了党的利益”,只好再干下去(余英时《从<日记>看胡适先生的几个疑案》,2004年第七期《万象》)。蒋介石也好,希特勒也罢,虽然过着“朴实生活”,但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使用任何下三烂的手段都一点不觉得脸红。

他们可以杀人如麻,可以视人类崇高的精神价值为粪土,但也可以过备受称颂的“朴实生活”。这是不是因为他们“理想信念问题”解决得好呢?

相比之下,丘吉尔对“朴实生活”真是有点望而生畏。比如他喜欢漂亮的女秘书,就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前线,也总是带着锡制的澡盆。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还记下了这样一件趣事:丘吉尔访美期间,罗斯福总统总是邀请他到白宫下塌,并让他住在白宫的王后卧室,室内装饰典雅,有一张十分舒适的床。但是有一次,罗斯福坚持让客人住在林肯卧室,以便客人事后有资格说他曾经在林肯的床上睡过。但是林肯卧室是根据美国十九世纪中叶极其简朴的风格布置的,里面的床很不舒适。丘吉尔进卧室只有半个小时就穿着睡衣提着衣箱又跑到了“王后卧室”,用尼克松的话说,“丘吉尔不愿在一张不舒服的床上睡上整整一夜”。不喜欢“朴实生活”的丘吉尔,却没有干过蒋介石和希特勒们干过的那种反民主、反人类的事。

由此看来,生活是不是朴实,无论对于蒋介石、希特勒们,还是对于丘吉尔们,似乎不是太重要的事,据此来给一个人评道德分,可能得出很荒唐的结论。有趣的是,很多人常常对类似的生活细节感兴趣,比如某个政治人物多有生活情趣啦,多喜欢闲暇时光读点书啦,多爱老婆孩子啦,等等等等,并喜欢从中推测其所谓“政治风格”,似乎这些平常人见惯了的鸡毛蒜皮,一到了大人物身上,就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似的!

尼克松在《1999年:不战而胜》(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一书中提到:“一位美国外交官在会见了约瑟夫·斯大林之后说,‘他那双褐色的眼睛极其睿智、仁慈。小孩会想坐在他的膝上,小狗会悄悄地挨近他。”如此浅薄的观察者,在尼克松看来,简直只有幼儿园小班的水平,他评论说:“凡此种种,都是无知妄说。”他还说:“斯大林‘仁慈的目光掩盖着他那暴戾的秉性。赫鲁晓夫貌似农民,但却修起了柏林墙。勃列日涅夫笨口拙知,然而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充军备却是他搞的。安德罗波夫‘喜爱爵士乐的风格也掩盖不了这一事实:他是世界上最擅于弹压的警察机关的冷酷无情的首脑。”尼克松的政治智慧,也许来自他的经验理性。这种幼儿园小班水平的犯晕,有时,一些精英人物也常免不了。有一个相反的例子,胡适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竟然给毛泽东发电报,要求中国共产党放弃武力,做和平的第二大党,而且电报中竟然用威胁的口气说:“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胡适年谱》中华书局1986年香港版)如此低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武力夺取全国政权的决心,我真怀疑胡适的智商有问题。

电视里播了一个什么学者在讲清史,电视一打开,该学者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我看过一本美国历届总统的传记,发现美国历届总统的功业,能被历史学家们看得上的,有的总统有一两件,最多三四件,有的甚至是零。但是,我们的努尔哈赤,他一生建立的功业,被历史学家常常称道的,至少有十件之多。言下之意当然是说,努尔哈赤了不起,美国总统比不了。只这几句话,叫我差点吐出来!只好立马换台,我宁愿看歌星们拍着屁股打着胯满脸正经地唱颂歌。专制王朝的君主,民主社会的总统,其言行事功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事情,根本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哪里有什么可比性?同样,蒋介石、希特勒的“朴实生活”,和丘吉尔贵族式的生活嗜好,也根本就不是可以相提并论的话题。我们宁愿蒋介石去过奢华的个人生活,但只要他能按现代政治规范行事,做个身体力行民主政治的政治家,生活是不是“朴实”,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节;我们宁愿希特勒整天把心爱的女人带在身边,公文包里塞满了避孕套,但只要他不杀犹太人,不再公开咒骂民主制度,那也算不了什么大恶;丘吉尔作为一个民主制度孕育的现代政治家,懂得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懂得如何和践踏人权的法西斯斗争到底,他就是永远像贵族一样生活,或者像克林顿似的心血来潮泡个妞儿,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尼克松在《1999年:不战而胜》里有句话:“一个民主国家和一个专制国家在道德规范上是不能等同的。”

(鲁亚恒摘自《散文百家·杂文》)

猜你喜欢
丘吉尔尼克松希特勒
丘吉尔的奇闻轶事
英语学习(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段子里的丘吉尔
感悟(2016年8期)2016-05-14 10:40:04
段子里的丘吉尔
中学生(2016年25期)2016-03-01 03:45:39
尼克松曾担心来华要磕头
乐活老年(2016年10期)2016-02-28 09:30:38
25美分欠款
25美分欠款
25美分欠款
下一代英才(2015年4期)2015-05-30 10:48:04
刺杀希特勒
科学启蒙(2006年4期)2006-05-11 07:19:56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
军事历史(1992年6期)1992-08-15 06:25:10
英国曾计划劫持希特勒
军事历史(1992年4期)1992-01-18 00: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