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绍安
生气有损健康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但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不少常生气的人,身体都很健壮,其中不乏享有高寿者,而一些很少生气的人,却疾病缠身。原因何在?
其实,影响健康与长寿的因素很多,不良情绪仅仅是其中之一。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它的强弱,更为重要的在于它持续时间长短。另外,对待人生得失的态度也是影响人的健康的重要因素。一点不生气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有些人生气时情绪波动不显著或过程十分短暂,别人不易察觉罢了。生气和消气是人类情绪的正常表露,每个人都是通过不断的生气和不断的消气来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涵养的人,不是不生气,而是会自我排解,迅速消气。前面提及的那些常生气又不伤身的人,就是会消气的人。如果不会消气,气不能及时地发散出去或消散得过慢,将气憋在心里生闷气,对健康势必造成损害。有鉴于此,心理学家首先告诫人们少生气,同时劝导大家要学会消气,要学会掌握这种自我心理调节的本领。
那么,应该如何消气呢?
一、先问问自己“该不该生气”?有人专门对生气作过研究,结论令人吃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气,大多是不该生的气,在此不妨列举一二。
有人无意“冒犯”了你,如在马路上被撞;在公共汽车上挨踩;朋友或同事酒后失言,损害了你的自尊心;家庭生活中微不足道、鸡毛蒜皮的琐事,如买水果少了几两,爱人烧煳了饭,孩子失手打坏了东西;工作中的流言蜚语、小道消息等。
上述种种都是不该生的气。如果每个人遇到问题时认真地思索一下,一定会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不该生气,这样自然可以少生气,即使有气也会很快消除。更何况“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很傻的,为智者所不为。
二、消气越快越好。有人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生气不超过三分钟,消气越早越快越好。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人在生气时,气往上升,心胸变得狭隘,好钻牛角尖儿,这是消气的主要障碍。为克服这一障碍,可积极主动地采取下列方法。
1.立即离开生气的现场和激惹你生气的人,找个清静的地方去看书或做别的事。此谓“回避法”。
2.找知心朋友或其他自己信赖的人,向他诉述自己内心的不平,从中获得安慰、疏导与调节,这样会加速消气的进程。此谓“宣泄法”。
3.到室外散步,到附近的公园走走,或打开录音机,听几首自己喜爱的乐曲,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心里的气自然会渐渐地消除。此为“转移法”。
4.立即从事自己心爱的技艺,唱一阵卡拉OK,挥洒一幅书画作品,拉一拉琴……此谓“升华法”。
三、消气时不能损害他人,不要迁怒。生活中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在工作单位受了委屈,回到家里便打孩子、骂老婆,或者在气头上摔东西、毁家具,这种做法叫“迁怒”。将心中的怒气向第三者或物品上发泄,这不仅是无能的表现,也不利于自己精神世界的升华,道德修养的提高,反而会使自己的心境和处境每况愈下,应该绝对避免。
因此,消气不仅是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精神修养。一般说来,一个善于体谅他人和平心静气的人都是道德高尚、宽宏大度、涵养很深的人,正所谓“宰相腹中能撑船”。这种度量是平日注意涵养的结果。因此,学会消气,首先应该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提高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