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炳智
现代企业集团是在企业联合发展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由不同层次、不同经济类型的法人企业以投资、控股、协作等形式组成的高级劳动联合组织或经济联合体。近年来,随着“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实施,关于企业集团组建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多,如聚集效应(包括协作效益、布局效益、时间效益、规模效益)、交易费用节约效应、市场势力效应、减小风险效应等等,但大都集中在经济方面。实际上,集团化的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尤其是其财务效应--财务权力的整合和财务能力的放大,更是不容忽视。
一、企业集团对财务权力的整合
企业集团组建的财务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量的方面,又有质的方面;既有表层影响,又有深层影响。若干个独立的企业联合为一个企业集团,最直接的变化莫过于财务权力的整合与重新分配。
(一)“二重身份“的确立
集团并非几个不相关企业的简单相加,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组织而存在,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战略目标,客观上也要求各个成员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协同运作,从整体、从大局出发,形成整体优势,实现聚集效益;另一方面,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成员企业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原则的实施,使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在法律上和市场上都确立了各自的平等地位,处理自己的资产、经营自己的事务、追求自己的利益。与此相适应,成员企业的理财职能也呈现出二重身份的特征:对核心企业(母公司)而言,其财务机构既是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者,又是集团财务事项的协调者;对非核心成员企业(子公司、孙公司等)而言,其财务机构既要为所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服务,又要保证所在企业的财务活动符合集团的财务制度、财务政策和整体利益。
(二)“三类中心”的重构
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在生产经营中的控制权限和活动特点是不同的,按照理财的要求可划分为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投资中心的职能是研究制定组织的长远发展方向,决定资金的投向、数量和期限,审批、控制下属组织的财务预决算,检查和评价其生产经营状况;利润中心的职能是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负责销售、市场、技术开发和财务预算;成本中心的主要职能则是执行生产计划、控制质量、降低成本。企业集团组建后,出于增强凝聚力和财务控制等方面的考虑,绝大多数都要对原有的“三类中心”按照企业集团整体发展的要求重新划分,对于集团的核心企业,其投资中心的职能会得到加强;对于非核心的成员企业,情况则刚好相反,绝大多数成员企业投资中心的地位或受到限制,或不复存在,而成为对核心企业负责的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
(三)“四个层次”的形成
依据成员企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协作层四个层次。通常情况下,核心层企业以母公司(总公司)的形式存在,不仅对企业集团起主导和控制作用,而且在财务上也起统帅作用;紧密层企业以核心层企业为主要投资者,在财务上与核心层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必须服从于核心企业;半紧密层企业是核心层企业的参股企业,在财务上与紧密层是母子公司关系、与核心层是协作关系,并部分地受控于核心层企业;松散层企业与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企业之间是不固定的协作关系,属于企业集团的影响或势力范围,在财务上完全脱离核心企业。可以看到,四个层次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集权和分权在不同层次企业之间的分配过程,其脉络(完全集权--集权与分权的合理结合--相对分权--完全分权)是十分清晰的。需要注意的是:四个层次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不可能采用直接的上下级领导的方式,而应采用与法律规定相一致的以股权为基础获得投票表决权,或以契约为基础获得协调权的方式进行。
二、企业集团对财务能力的放大
企业集团的组建过程不仅是财务权力的整合与分配过程,更是财务能力的放大过程。这种放大,不仅体现在量,即财务对象的规模上;而且体现在质,即1+1>2上。不仅表现为原有能力的强化与升华;而且表现为新能力的发掘与创造。
(一)企业集团财务基础能力的放大
1.融资能力的放大
从融资渠道上和融资方式看,企业集团的融资渠道更加广泛、融资方式更加多样。以跨国集团为例,它既可以从母国的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取得贷款,也可以在母国的金融市场发行有价证券或利用母国的有关政策取得专项资金;既可以在所在国发行股票或债券,也可以寻找当地的企业或个人合资或从银行、政府机构取得贷款;既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也可以从各种国际金融组织筹资;既可以采取传统的股权或债权方式,也可以采用比较先进的ABS、BOT、衍生金融工具等方式。这将大大提高融资的效率。
从融资的具体操作上看,企业集团也更加灵活,既可以由集团出面融资分配给成员企业使用,又可以由集团提供担保成员企业自行融资,还可以单独设立财务公司或控股金融机构发挥“融资中心,信贷中心”的作用,尤其是财务公司,不仅可以很方便地调剂集团内的资金余缺,而且可以通过吸收社会存款、发行证券等方式为集团的长、短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发挥产融结合的优势,使企业集团的融资能力放大到极致。
2.投资能力的放大
投资能力和融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后者是资金的取得,前者是资金的运用。融资能力的放大是投资能力放大的基础和保证,投资能力放大是融资能力放大的结果。具体地说,企业集团对投资能力的放大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实力增强、投资主体增多对投资能力的放大。企业集团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资金实力,不必担心因“投机性余额”不足而错失良机。另外,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大都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拥有自主投资权,尽管会受到核心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的限制,但在发现投资机会方面却是极富效率的;第二,投资风险减小对投资能力的放大。根据现代经济理论,经济主体大都为风险厌恶型,许多好的投资机会因风险过大而失之交臂。这种现象在企业集团内发生的概率将降至最低,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集团的实体投资组合、多元化经营本身就存有减小风险的机制,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集团强大的专家队伍将使决策错误的风险无隙可乘;第三,突破法律限制对投资能力的放大。我国《公司法》规定,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控股公司外,累计对外投资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在单一企业的情况下,净资产为1的公司累计投资最多可达到0.5,而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由于其产权的连锁性,母公司投资子公司,子公司投资孙公司……,可有效地突破这种限制,使投资能力成倍地得以放大。
(二) 企业集团财务具体能力的放大
财务具体能力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也就是通常财务分析的对象。企业集团对财务具体能力和财务基础能力的放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和单个企业相比,企业集团具有更大的资产规模和更高的市场地位、更好的投资机会和更小的投资风险、更强大的管理专家队伍和更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为其上述能力的放大提供了相应的保证。另外,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集团可以经常享受一些“优惠”,如大额贷款、合并纳税、降低税率等,这对其提高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有百利而无一害;作为经济生活的“航空母舰”,企业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激励约束机制等都会比较完善,管理水平较高,财务具体能力的放大具有难以比拟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