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杂志社的叔叔、阿姨,您们好:
我是张玲,是您们“慈善助孤”活动中曾帮助的一名孤儿。今年16岁,父母在1993年双亡,那时我只有4岁,被爷爷奶奶抚养了。现在他们都已80多岁了,生活无助。还好社会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了我们一家。一天,我从不幸的孤儿中幸运地被选去慈善协会,在那里开了一个大型的座谈会,就在这个座谈会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爱,我的希望从那里开始。
我在这里深深地给您们鞠躬,深深地感谢您们,感谢您们给了我生命的色彩。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辜负你们这些好心人对我的希望和关心。
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镇中学张玲
《慈善》杂志社: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寄给我的两本《慈善》收到了,激动的我久久难以平静下来,就像游子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一样,感到特别亲切、欣慰。因为这是我渴望多年想看的刊物。
我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对慈善事业特别敏感,我如获至宝一样,一个题目挨着一个题目一直读下去,越读越感到我国的慈善事业正在进一步向前发展,越读越感到伟大的博爱精神和救济行动会更多地降到那些苦难人的身上,越读越感到应该感谢那些关爱慈善事业的慈善家们,是他们起了个好作用把爱无私奉献。同时,我也感谢你们所有的员工为办好慈善刊物所付出的辛勤与汗水,这就是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的原因。希望你们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读者面,吸引社会上更多的人都来关心和参与慈善事业。都来净化心灵,以爱待人。
石家庄是河北省会,我走了许多书店想买一些关于慈善事业方面的刊物都没有买到,又专门到省图书馆借阅,他们费了好大的事才找到2003年你们出版的《慈善》慈善,2004年根本就没有。希望你们在发行方面多做些工作,让更多人知道《慈善》才好。
感谢你们刊载了我的“对一个慈善团体的怀念”,这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宿愿:是你们帮助我圆了这个梦,我之所以介绍恤养院,是想通过事实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中国还有这样一个好孤儿院,从而在民间也能办几个这样模式的慈善机构,可以减轻国家和社会的负担,也可以使很多贫困儿童和流离失所的孤儿受到良好教育。
再见了,亲爱朋友们,我虽然已是八旬老人,但我仍然会时时刻刻关注《慈善》,希望你们越办越好。最后,请你们告诉我怎样订“慈善”,这里的邮局不详。
祝你们
身体健康,事业进步!
张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