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铭刻史册 激励后人

2005-04-29 00:44韩启德
民主与科学 2005年4期
关键词:九三学社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九月三日,对中华民族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60年前,中国近代史上最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经过八年浴血奋战和艰苦卓绝的历程,最终以法西斯主义惨败、日本签订投降书而宣告结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由衰而兴的重大转折点,它以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改写了近代中国抵抗外侮屡战屡败的历史,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的民族耻辱,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九月三日,从此作为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而载入史册。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殊死搏斗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以上,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中国人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抗战,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总兵力2/3以上,中国军民歼敌150万,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伤人数的70%。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无数中华儿女浴血疆场,前赴后继,精忠报国,他们的英名将与中华大地同在。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用爱国主义精神铸造的一座历史丰碑。在民族危难之际,全国各阶层人民空前团结,同仇敌忾,显示了觉醒的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民族伟力和巨大凝聚力。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60多年来,《义勇军进行曲》如战鼓、似警钟。今天,每当国歌奏起,我们都会感受到当年那奔腾在我们民族血脉中、轰鸣于神州大地上的爱国主义涛声。历史一再证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困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是召引、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

九月三日,对于九三学社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正是为了纪念1945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九三学社的前身“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建为九三学社,并把这一天确定为九三学社诞辰纪念日。用这个特殊日子命名,反映了九三学社的前辈们对民族独立、人民民主、祖国强盛、世界和平的追求和渴望。

九三学社具有光荣的传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一脉相承。历史不会忘记,九三学社的发起人许德珩、潘菽曾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为救亡振臂呐喊,痛抠国贼,誓死报国。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九三学社的前辈茅以升为抗击日寇入侵,曾亲自参与炸毁了自己倾尽心血设计建成的钱塘江大桥。他慨然写下“桥虽被炸,然抗战必胜,此桥必获重修,立此誓言,以待将来”。——八年浴血奋战后,茅以升又主持修桥,新中国成立后仅四年,钱塘江大桥巍然屹立。

九三学社自诞生之日起,其命运和兴衰就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建设富强的新中国的历程紧紧连接在一起。在拯救民族危亡、争取人民民主,与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过程中,九三学社的前辈更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爱国事业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是真正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真正代表中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国家走向独立和富强。

为了中国真正走向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繁荣富强,九三学社在抗战胜利后的历史转折关头,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都始终站在中国共产党的一边,反对国民党的卖国、独裁、内战政策。历史不会忘记,在国民党当局铁甲车和军警重重包围下的北京大学,九三学社的许德珩、袁翰青、樊弘三位教授抱着永诀家人、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公开演讲,正气凛然。袁翰青教授面对青年学生发出誓言:“我,知识分子,认清了知识分子应走的道路,绝不为自己的利益而背叛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坚决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新中国而努力!”在南京中央大学,面对白色恐怖笼罩的黑夜,九三学社的梁希教授登台高声呼喊:“天色就要破晓,曙光即将到来!”他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写下了广为传诵的诗句:“以身殉道一身轻,与子同信有情,起看星河含曙意,愿抛鲜血荐黎明!”1949年1月,九三学社发表宣言,公开宣告站在人民革命阵营,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1949年9月,九三学社作为民主党派之一参加了新政协,参与《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新中国的成立,使九三学社的知识分子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报国夙愿。九三学社作为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聚集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杰出科学家,周培源、严济慈、金善宝、茅以升、梁希、涂长望、吴学周、王淦昌、邓稼先、黄汲清、葛庭燧、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吴阶平、黄昆、王选……他们以炽热的爱国情怀,倾心竭力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九三学社有66位著名专家参与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科学发展蓝图——中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为了摘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黄汲清、谢家荣踏遍祖国山川,以“但愿足踏额非尔士之高峰,痛饮帕米尔高原之睛空”的报国之志,为中国一系列油田的发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中国有强大的国防,王淦昌、邓稼先隐姓埋名,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倾注了全部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王淦昌受命出征时留下了掷地有声的话:“我愿以身许国!”邓稼先在生命最后一刻的遗言是:“死而无憾!” 祖国,在他们心中是至高无尚的;祖国的荣辱就是他们的荣辱;祖国的强盛,是他们毕生的夙愿。他们是九三学社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60年来,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激励着九三学社的一代代成员。在社会主义建设新长征的征途上,镌刻着九三学社社员顽强跋涉的足迹;在诸多学科领域中,有九三学社社员奋力拼搏的身影;在众多技术成果中,凝结着九三学社社员的心血和汗水;在共和国的科学史册上,记录着九三学社社员做出的业绩。

60载风雨兼程,九三学社在许德珩、周培源、吴阶平等前辈的带领下,发扬爱国进步的光荣传统,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从只有几十人的政治团体,发展到今天拥有10万成员、组织比较健全、有较强参政能力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九三学社积级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和国家事务的管理,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在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促进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回首历史,我们深刻体会到前辈们创建九三学社时的报国理想和爱国情怀。60年的历程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一脉相通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中国实现现代化,集中地代表了当代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的历史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当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最高的最集中的体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为祖国统一大业、振兴中华而团结奋斗,共同开创我们民族光辉的未来。

(韩启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猜你喜欢
九三学社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爱国主义教育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