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之萧
我女儿肖娅,今年读小学六年级。这孩子其他都好,就是太大方,大方得让人心疼。我举个例子给你听听:这个学期开学不久,学校里为一个患白血病的同学募捐,班级里别的同学都是5元、10元的捐,你猜她捐多少?30元。我知道今年过年,她一共才得了200元的压岁钱,150元交了学费,就只剩50元了。我同她说过,这50元钱,就是这个学期的零用钱。她倒好,一下子捐了30元,我都觉得心疼。可她,好像没一点感觉。后来我再想想,肖娅的大方,往往又都是为了别人,有时甚至是做好事,她很少为自己乱花钱的。她的这种豪爽大方到底对不对?我们还要不要再去说她?
这是笔者在一次社区家长学校上完辅导课后,一位母亲对我的叙说。在现在读中小学的孩子中,像肖娅这样的性格脾气,或者说像她这样对待钱物的,并非个别。对这样的孩子到底该如何评价?应该怎样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这确实是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但如果我们透过事情的表面,从现代意识的角度来审视,还是可以做出明确判断的。家长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孩子以必要的开导,以提高他们对钱物的正确认识。
要让孩子懂得父母劳作的艰辛
不知耕种苦,难知稻米香。有些孩子之所以对钱物不大在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父母劳作的艰辛,赚钱的艰难。有的孩子虽然对父母的艰辛有点了解,但由于没有亲身感受,体会也不深。家长应该不时向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来之不易的,使用时都要掂量掂量。有的家长生怕孩子没有幸福感,不愿把自己的艰辛告诉孩子,默默地承受生活的重压;有的自己非常节俭,给孩子吃和穿的方面反倒很讲究,这都是不妥当的。家长即使是百万富翁,也绝对不能给孩子这样的感觉:钱物来得容易,家里的钱很多,多得怎么花也花不完。在寒暑假,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打工赚钱,比如卖报、卖饮料等,让他们体验生活的艰辛。
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读好书就行,在钱物的往来方面不懂事理无所谓。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经济社会,不管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将牢牢地和“经济”拴在一起。父母从小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渗透一些经济意识。比如买卖要公平、有劳动付出才能得到报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亲兄弟明算账等。
要教育孩子做好事也要有度
做任何事情都该有一个度。要告诉孩子:好事要做,捐款没错,但做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给孩子这样的错误认识:只要是做好事,不管怎么样都不会错。待人接物要大方,不能斤斤计较,这是对的,但大方也要有度,不斤斤计较也并不等于什么都无所谓。教育孩子把握分寸感,这是比较难的,光从道理上说,恐怕难以奏效。父母可以通过平时自己的实例来教育,比如自己单位要捐款了,可以同孩子商量捐多少;亲戚朋友中有红白喜事了,该送多少礼,也同孩子商量一下。在适度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孩子对于钱物的分寸感一定会把握好。
当然,对孩子太大方的教育和开导,都应该在肯定孩子有善良的心、有美好的动机的前提下,方法尽量要含蓄,要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