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与陈毅、董必武的诗交

2005-04-29 00:44罗元生
党史博览 2005年5期
关键词:董必武陈毅朱德

罗元生

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正在解放军301医院治疗的朱德得知这一噩耗,立即到陈毅的灵堂,向陈毅遗体告别。

几天后,朱德从医院回到了家中。他很少言语,时常在思念着陈毅。他在悼念陈毅的诗中写道:

一生为革命,盖棺方论定。

重道又亲师,路线根端正。

46年前,朱德在四川万县与陈毅结识。那时,正是北伐战争的时候,朱德从苏联回国后,受党中央派遣,到四川军阀杨森的部队。在“万县事件”中,朱德和陈毅共同领导万县人民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反英运动。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江西南昌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朱德参加了这次武装起义,并且担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

南下途中,他再次与陈毅相遇。在艰难转战中,他和陈毅并肩作战,带领起义军艰难转战于粤赣山区。在部队面临散伙的情况下,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在陈毅的协助下,朱德在赣南山区的天心圩、大庾、上堡对部队进行了三次整顿,从思想、组织、纪律上加强了部队的建设,不仅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而且使革命武装不断发展壮大。

1928年4月,他们终于将部队带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在红军初创时期,朱德任红四军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他们率部三下闽西,转战赣南。

1934年10月,朱德率主力红军长征,陈毅则留在南方开展游击战争。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陈毅奉命代理新四军军长。不久,即取得了讨伐李长江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捷报传到延安,朱德喜不自禁,欣然吟诗一首:

江南转战又江东,大将年年建大功。

家国危亡看子弟,河山欲碎见英雄。

尽收勇士归麾下,压倒倭儿入笼中。

救世奇勋谁与识,鸿沟再划古今同。

1946年12月1日,朱德刚好60岁。陈毅在前线挥毫写下《祝朱总司令六旬大庆》:

高峰泰岱万山从,大海盛德在能容。

服务人民三十载,七旬会见九州同。

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朱德喜闻陈毅等人频传捷报,欣然写下《寄南征诸将》一诗:

南征诸将建奇功,胜算全操在掌中。

国贼军心惊落叶,雄师士气胜秋风。

独裁政体沉云黑,解放旌旗满地红。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朱德代表党中央前往濮阳参加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并指导工作。

作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陈毅在欢迎会上作了题为《向朱总司令学习》的报告,号召部属学习朱德的伟大人格和高贵品质。兴奋之余,题诗抒怀:

读罢新诗兴不残,又将远举付深谈。

总戎令下风扫雪,立马吴山更图南。

首百清和花事残,为讨不庭向江南。

郭郎妙笔留春在,总座新诗气如磐。

战局几回抵掌谈,反复指点计艰难。

北线迩来传屡捷,逐鹿自古在中原。

耻杀无辜得天下,东征西怨万方从。

温温不作惊人语,大度自然是真雄。

上马击狂敌,下马著诗篇。朱德和陈毅既是战友,又是诗友,幽幽情意,尽见于诗文辞章之中。

朱德与董必武的诗交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朱德担任八路军总指挥,董必武则被派往湖北武汉。

1940年8月,董必武回到延安。在“九一八”事变9周年纪念日之际,偶过“三台胜境”(此碑在延安城东北杨家岭上),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三台即景

三台胜境偶留鸿,缭绕山川四望中。

处处秋初常集雨,年年春后尚多风。

肆陈杂货殊方产,人住悬崖曲径通。

城郭旧容虽已毁,黎民苏息乐和衷。

朱德看到了董必武写的这首诗,也对延安呈现出来的蓬勃兴旺的景象有所感受。于是,即兴依韵,和诗一首:和董必武同志《三台即景》

秋初日暖看飞鸿,延水青山在眼中。

赤脚渡河防骤雨,科头失帽遇狂风。

学生少有顽固派,教授多为中外通。

城郭成墟人杰在,同趋新厦话离衷。

1941年9月,在朱德、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等人的提议下,取“老者安之”、“少者怀之”之意,在延安成立了“怀安诗社”。诗社同仁披襟述怀,吮毫抒愤,以诗作为武器,评世论事,歌颂抗日根据地的新景象,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正在重庆主持西南局工作的董必武听到诗社成立的消息,即衔笔赋诗,以示庆贺。他在《赋怀安诗社》的诗中写道:

故事曾传九老图,东都无警亦无忧。

而今四海皆烽火,酬唱怀安古意浮。

黄河西岸北山陬,抗日民权最自由。

地僻更加封锁紧,不教佳话出延州。

季子徐君气谊投,希深处伸亦风流。

指挥能事朱司令,慷慨悲歌叶剑侯。

巴渝飘泊又经秋,搜索枯肠试打油。

鼓吹休明吾岂敢,讴歌御侮赋同仇。

董必武的诗寄到延安,诗社同仁互相传阅,朱德等人诗兴盎然,均依韵奉和。朱德在诗中写道:

敌后常撑亦壮图,三师能解国家忧。

神州尚有英雄在,堪笑法西意气浮。

黄河东岸太行陬,封锁层层不自由。

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

朋辈志同意自投,因成砥柱止中流。

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笔列侯。

抗战连年秋复秋,今秋且喜稻如油。

迷漫烽火黄河岸,父老齐声话御仇。

在朱德60岁生日到来之际,各解放区指战员纷纷发出贺电、贺信,祝贺朱德生日。董必武也从重庆寄来一首诗,名为《祝朱总司令六秩荣寿》,以示庆贺。他在诗中写道:

虎略龙韬尽革新,半生戎马为人民。

河山破碎劳收拾,田土纠纷要试均。

欲挽狂澜于既倒,不随流俗与同沦。

存雄是谓能行健,合有春秋似大椿。

革命将军老据鞍,豺狼当道敢偷安。

骨头生若铁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宽。

要作主人不作客,甘为民仆耻为官。

乌延黎庶欣公健,此日江南一例吹。

董必武的生日到了,朱德也同样写诗表示祝贺。他在诗中写道:

为民服务以身先,况遇新春胜利年。

革命高潮连海外,民军蜂起接滇边。

农民得地耕耘乐,战士立功远近传。

且有操舟神舵手,能团大众去撑天。

解放前夕,董必武看到祖国天空笼罩着的阴云即将扫去,无限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中秋节的晚上,晴空万里,董必武仰望皎洁的明月,思绪如潮,夜不能寐,便赋诗一首:

秋光月如水,

今宵分外明。

太清云不滓,

永夜露无声。

仰望莫能即,

徘徊有所萦。

南征诸将士,

对此若何情?

董必武将这首《中秋望月》的诗交给朱德,向他讨教,朱德也将《寄南征诸将》的诗请董必武指正。

两人的诗都是为南征诸将士的英勇战斗、屡建奇功和祖国即将解放而热情讴歌,董老的诗含蓄,朱总司令的诗明快,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放以后,朱德、董必武两人都已年近古稀,但来往颇为密切,时而也有酬唱之作。

1962年的深秋时节,正是观赏香山红叶的好时机。朱德抽暇来到香山,看见满山红叶,游人如织,诗意油然而生,随即赋诗一首:

红黄翠绿拥香山,

数万游人觅路攀。

北地秋高天气爽,

登峰造极看青年。

董必武虽然没有去游香山,但读了朱德的诗,颇有感受,也和诗一首:

身闲虽未到西山,

孤负秋林万叶丹。

羡与众人同乐去,

不登绝谳也心宽。

1964年6月,两人同行来到东北三省和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视察。

他们在吉林视察时,来到丰满水电站。这里原是松花江的一段,建丰满水电站时截江建一水库,起名“松花湖”。朱德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丰满截江一坝横,

松花湖内水清平。

四面青山新树植,

带着风雨两舟行。

董必武依韵和诗一首:

出门一笑大江横,

冒雨趋车丰满行。

湖上荡舟青入眼,

四山松韵颂升平。

他们一路视察,一路唱和,看了不少工厂乡村,也写下了不少动人诗篇。

猜你喜欢
董必武陈毅朱德
董必武严律教子
不必要花的钱
卖梦店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董必武清廉为政
董必武家训:跑龙套的人生也很精彩
董必武视察时罢宴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