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参
今年年底之前新《殡葬管理条例》出台,国营、民营、外资殡葬企业必将摆开阵势,开演“三国演义”。而民营殡葬业,终于迎来了可以真正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春天!
2005年5月20日下午,西部某市殡仪馆外的一家殡葬用品商店。
老板是浙江人李青,他兴奋地说:“最近我的几个浙江老乡都在积极准备转行,和我一起做大殡葬生意——国营殡仪馆独家垄断的好日子也没几天了,行业改革的新政策年底就要见分晓。我告诉他们,目前正是进入这行的最好时机!”
民资涌入
2002年10月,全美殡葬业大会,美国殡葬协会理事长对剔n大会的美国殡葬业主们说:你们要赶紧学中文,世界上最大的殡葬市场在中国!
恰巧在2002年10月,李青从浙江家乡辞职来到现在居住的这座西部城市,一下开张了5个殡葬用品店(每个市级殡仪馆的门口开一家)。与老美一样,李青也看到了中国加入WTO、开放服务业后的一个巨大商机——中国13亿多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每个人最终难逃“享受人生最后一次消费”的机会,这带来了庞大的丧葬服务、丧葬用品、遗体焚烧、墓地安放等殡葬消费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已走进老年化社会的中国,目前每年死亡人口已上升至820万。按城乡综合后的丧葬费用低标准计算,平均每人“消费”2000元丧葬费,那么可算出每年的全国丧葬费用是164亿元,再加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殡葬行业每年的市场总额估计至少200亿元。
实际上200亿还是最保守估计。近年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城乡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可避免地拉升了“精神层面”的殡葬消费水平,特别是发达城乡地区,四五千元的丧事支出加上四五千元的公墓购买费用,消费总额超过一万元已经是普普通通的事。
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大大小小的民营资本蜂拥而入,而李青2002年11月就轻松地拿到了经营殡葬用品的营业执照。
暴利惊人
殡葬市场主要集中在三个环节:一、殡葬用品:主要包括寿衣用品(如寿衣、裤、帽、鞋、袜、被、单等),丧事和祭祀用品(如花圈、香烛、冥币、牌位、供晶、纸房、纸家电、纸人等),骨灰盒;二、殡仪服务,主要包括接尸运尸、遗体整容、死者悼念活动、尸体火化、骨灰存放、下葬仪式等;三、墓葬费用,主要包括购买公墓费用、交纳墓地管理费用等。
而以下三个“消费”领域,暴利惊人:
骨灰盒
骨灰盒的生产商、批发商,主要集中在河南、上海、浙江三地。“做这一行,包赚不赔。即使半价也赚大钱。”一位在浙江义乌专做殡葬用品的批发商透露,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骨灰盒主要有木质类、金属类、化玻类、石质类、陶质类。
高档骨灰盒多为木制,最值钱的分别是阴沉木、紫檀木、花梨木和酸枝木骨灰盒。最名贵的阴沉木骨灰盒,市价10000元以上,实际成本不过 3000元;紫檀木骨灰盒,市价6000~7000元,而最高发价不超过2000元;市价2000~3000元的花梨木骨灰盒,批发价最高不会超过350元;酸枝木、板材、圆杂木、白木等骨灰盒,批发价更低,市场上却都要卖到500~1500元。
而目前市场上所谓的象牙、汉白玉骨灰盒,其实大多数都是由树脂制造。一些商贩还宣称这些骨灰盒纯手工雕刻,也是无稽之谈。市场上90%的骨灰盒,所有花纹都是模具打造的。全部加工费,加起来不会超过100元,运费就更少了。骨灰盒高价销售,消费者肯定有异议,但由于正处于办丧事的特殊心理中,大多选择了默默接受机构和个人借小小骨灰盒大发了死人财。
殡葬服务
“死人的钱真是太好赚了,利润一般都超过300%。”一位从事殡葬服务的老板,透露了殡仪馆的殡葬服务暴利内幕——
民政部门对殡仪馆明确规定的服务项目,只包括火化费、运尸费、停尸费、租用大厅费和寄存费5项,总计1000元左右。其中火化费200元,遗体接运费按车的豪华程度分300元、500元、800元不等,租用告别厅大厅50元、小厅30元,加上就餐费、休息室费、装袋费、祭台费、遗物灰烬清扫费、租用花圈等其他开销,收入十分可观。
但殡仪馆往往创造性地设立收费繁多的众多新名目。消费者一般弄不清楚究竟有哪些项目应该或必须消费,而实际上殡仪馆还利用独家垄断,使很多项目不由消费者选择,而被强迫消费,“人死了必须来这里,让交多少就得交多少”。
墓地
同持续上涨的商品房价格一样,墓地近年也在悄悄涨价,并且阴间房价的“涨势”超过人间。
比如在西部某大城市,3年前主城区每平米的住房均价为 1300元,主城区一个墓位(半平米)的价格为1800元;如今,此城市主城区每平米的住房均价超过了3400元,但很多人没意识到,此时这座城市主城区的一个墓位(半平米),均价已达5400元,并且“一墓难求”。
如今房产泡沫引人注意,房地产老板都开始担心房价下跌,而该城一个与当地民政部门合营墓地的“阴间房地产老板”却自信地预言:他的墓地还要实实在在地涨价,绝没有泡沫!因为随着人口老年化扩大,此城居民对墓地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并且还在增长。
市场混乱
殡葬业的暴利,使国营殡仪馆和部分民营老板几年内就大发了横财。2003、2004年,殡葬业连续两年被媒体列为“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第三位。
2004年底,新华社曾发布这样一条新闻:在城镇职工人均年收入仅7000元左右的江西省,南昌市审计部门却发现,管理着全市殡仪馆的南昌市殡葬管理处,他们的职工除工资外, 2003年额外的奖金、福利等达到人均5.6万元,并且殡葬管理处每月招待费开支高达5.15万元,另有违规开支给市民政局、税务及物价等部门的加班费等11万元。
同时一些民营老板也赚了个盆满钵满。据一位行业专家披露,近年全国民营殡葬用品生产与销售企业已达3000多家,甚至有部分“神通广大”的民营老板,他们通过与当地民政局“联营”等方式,大胆闯进了馆、公墓等。
但像李青一样小打小闹的殡葬用品店,生意却一般。
李青道出了苦水:国家规定殡葬用品属于丁艺品可以自由销售,骨灰盒可临时寄存在殡仪馆里面,每年只需交纳50元的管理费,但很多地方性的殡仪馆对国家的政策置若罔闻,公然拒绝寄存民企销售的骨灰盒。
于是殡仪馆强行成为民营殡葬用品企业最大的买家,结果客大欺店——全国殡葬用品生产销售企业3000多家,却只有殡仪馆这么一个共同的大买家,使得民营殡葬用品企业之间竞争十分激烈。“你信不信,殡仪馆卖给丧家的最便宜的那种400多元的骨灰盒,我们曾经以10元甚至更低的价钱批发给殡仪馆,因为殡仪馆不愁没货源!”李青说。
“管理、执法、经营混在一起,政企不分,市场混乱。我们期待着原来的《国家殡葬管理条例》早日得到修改,我们民营殡葬企业才能取得发展。”李青说。
未来竞争
今年年初,李青高兴地得知了一位行业专家的预测:现在的国有‘事业单位殡仪馆,极可能很快按照专业化分工原则被“分拆”,即火葬服务部门仍作为国有事业单位,从现行殡仪馆分离出来;国家严格禁人;而被剥离了火葬服务的殡仪馆,将彻底转为企业,与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殡葬用品销售、丧事服务、设施出租等市场竞争。
2005年4月4日,李青兴奋不已地从《人民日报》上获知了明确信息: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透露,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已列入国务院法制办的2005年立法计划。殡葬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是殡葬改革的关键,殡葬行业要推进改革就要牺牲部门利益,民政部门要跳出这个利益圈,更多地考虑国家利益和承担监管的职能。
而新《条例》将包含如下至关重要的内容:
1.新的许可制度将面向社会公布统一的许可条件,包括环保标准、资金证明等。“这就改变了以前民政部门自己审批自己的局面,也是给社会资金的注入开放了门户。民间力量办公墓、殡仪馆,乃至斥资经营现有的设施都将合法。”
2.殡葬设施根据人口密度和布局,列入城市基本建设规划和土地规划,并对设施的规模和位置做出具体规定。
3.对企业等都将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要对公墓中墓穴的占地面积和使用年限做出新规定,并提出建立保证金制度,作为对企业办公墓的监管措施。同时,新《条例》也将有具体要求规范老百姓的殡葬行为。
“如此明确的信息表明,目前不管是新进入殡葬业或准备扩张,都是一个真正的恰当时机。”李青兴奋地说。
新《条例》出台之后,国营、民营、外资殡葬企业必将摆开阵势,公平厮杀。“也不见得谁吃掉谁,顶多也就是个两分天下,或三国演义,或战国七雄,或魏晋十六国。”一位行业专家打趣道。
而民营殡葬业,终于迎来了可以真正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春天!
(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