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再婚 牵手健康

2005-04-29 00:44本刊编辑部
家庭医药 2005年8期
关键词:丧偶老伴子女

本刊编辑部

北京大学老龄健康和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曾毅教授研究指出,老人拥有完满的婚姻是提高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部分。婚姻状态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对7000名居民长达9年的研究证实,孤独或夫妻长期不和的人容易衰老。日本的一项调查发现,孤独生活的男性要少活12年,女性要少活5年。有人对我国的长寿者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是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由此可见,独身老人再婚,摆脱孤独,对他们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为让大家都来关心、帮助独身老人再婚,本刊特推出本期特别策划——

指导专家:郝麦收 天津社会科学院老年再婚问题专家、教授

王浩 重庆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本世纪30年代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0%。另一项调查表明,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丧偶的达35%。

衣食无忧,内心孤独,儿女双全,无人交流,这就是很多城市丧偶老人的处境。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子女没有时间照看家里的老人,老人与自己子女的感情沟通和交流越来越少,特别是已丧偶的老人在晚年生活中有种道不出的孤独。不少丧偶老人有再找老伴的念头,以便在生活上互相照看和关心。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对再婚虽心向往之,却只能望而却步。面对城市里的丧偶老人,你知道他们孤独、寂寞吗?你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吗?你知道再婚对老人身心健康有些什么意义吗?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部分家庭,采访了有关专家。

丧偶使老人痛苦深重

如今,老年人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城市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7岁,60岁的老人如果丧偶,可能要独自度过20年的漫长岁月。

老周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4年前,他的妻子被查出得了肝癌,半年后便撒手而去。老两口有3个子女,都已成家。老伴在世的时候,他们和大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虽然和孩子们不免有些磕磕绊绊,但老两口相互安慰着倒也非常快乐。老伴去世以后,老周再也没了笑容。他很少和人交往,总是一个人独处。现在老周比以前苍老了许多,表情也略显呆滞。衣食无忧,内心孤独,儿女双全,无人交流,这就是很多城市丧偶老人的处境。

69岁的陈老伯原是一位中学数学教师,老先生嗜书如命,整天手不释卷,一日三餐、日常家务都由老伴料理。前年,老伴病逝,老先生一下没了依靠,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午饭由女儿做好送来,早晚两顿只能去街上凑合着吃点。走进老人的家里,一股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大概是很长时间没有收拾,偌大一个家显得十分凌乱。客厅里那株发财树的叶子已快落尽,只剩光秃秃的枝干。丧偶给老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不便,精神上的打击更是深重。

据北京市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北京约有47万名老年人身边没有伴侣,其中44万人是因为丧偶,其他则是因为离异和未婚等。

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老年人丧偶的比例为23.4%,未婚和离婚人口比例均为1%左右。在过着独身生活的老年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在丧偶的44万名老年人中,丧偶女性是丧偶男性的2.6倍。

婚姻状态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伴侣和婚姻生活对于老年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北京大学老龄健康和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曾毅教授研究指出,老人拥有完满的婚姻是高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部分。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婚姻状态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由于退休引起老年人社会角色中断和部分社会关系的丧失,另一方面家庭规模不断趋于小型化和核心化,使得伴侣成为老年人生活中最主要的交往对象。因而伴侣和婚姻生活对于老年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动物界有很多动物伴侣同生共死,比如鸳鸯,死去伴侣之后也会很快死去。研究表明,这种情况在人类同样存在,处于居丧期(配偶于近期故去)的老年人,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对7000名居民长达9年的研究证实,孤独或夫妻长期不和的人容易衰老。日本的一项调查发现,孤独生活的男性要少活12年,女性要少活5年。有人对我国的长寿者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是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夫妻恩爱能保持心情舒畅,减少恶性情绪的刺激,机体能分泌出大量对健康有益的激素、酶、乙酰胆碱等,使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及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抗病能力。相反,人孤独时,则易使内分泌功能紊乱,内脏器官功能失调,久之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危害身心健康。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老人再婚是有益的。那么,老人生理上是否也适合结婚呢?有些人认为“无欲则长寿”,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著名性学家、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主任医师马晓年指出,性欲也是人的本能之一,如同食欲一样。既然食欲受压制会影响健康,为什么性欲受压制反而会有益健康呢?事实上,研究结果表明,衰老并不意味着性欲和获得性高潮能力的丧失,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到70岁仍可以每月有一至两次性生活。当然,纵欲过度无论对青年还是老年,都同样是有害的。

各国的研究结果都证明,婚姻满足感可以帮助老年人加强对生活的信心。统计学方面有这样的结论:具有亲密婚姻关系的老年人,更容易排除抑郁感。尤其是老年男子,无论年轻时多么活跃,到了老年,反而不喜欢社交,而常常倾向于把妻子当作惟一的伴侣。幸福的婚姻,对人的健康和长寿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再婚帮助丧偶老人消除孤独、增强自信

现代医学主张丧偶老人再婚,认为这可以缓解丧偶带来的刺激和孤独感,使破碎的心灵得到补偿。

72岁的老胡原是某大型企业高级工程师,妻子不久前去世,小女儿接父亲与自己一起住,同时提出给父亲找个老伴,但老人坚决不同意。为了表明自己能独立生活,老胡毅然回到自己家一个人过。开始还硬撑着,后来就越发难过,知根知底的另一半离开,自己几十年的习惯被打破了,呆在家里像掉了魂似的,出门又不知到哪里去好,孤独和惆怅的感觉就像一条无形的鞭子时时抽打着他的心,产生对生活的恐惧,吃不好,睡不安稳,健康的身体日渐衰弱。想起女儿的提议,找个老伴的想法油然而生。

像老胡一样,许多老人再婚的动机多半也是解决离异或丧偶后产生的孤独感、失落感,为填补内心的空虚,解决情感生活所为。

俗话说:儿孙满堂,不如半路夫妻。天津社会科学院老年再婚问题专家郝麦收教授认为,再婚可以有效地帮助丧偶老人消除孤独感和增加自信心,对丧偶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利。过去,老人平均寿命较低,丧偶老人自己单独生活的时间较短,再婚的需求并不突出。但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同时,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比以往大为改善,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性下降,此外,由于生育率持续下降,使许多老人已没有照料子女的“任务”,生活独立性增强,老人再婚的需求越来越大。

老人再婚的心理困惑

由于子女、财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老人想说再婚不容易。最近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无配偶的达35%,有再婚意愿的达37.6%,付诸行动的只有6.9%。

在一些丧偶老人的内心深处,“从一而终”的思想根深蒂固,觉得找新老伴是离经叛道。有一位62岁的老人,丧偶已经10年了。以前的同事觉得她一个人很孤单,想给她介绍一个老伴,老人死活不同意,她说:“我不是不想找,我也知道有个人说话我能有意思点,可是这么多年我都过来了,怎么也不能坏了自己的名声,让人说三道四。反正日子也不多了,一个人凑合着过吧。”

郝麦收教授在多年研究中发现,再婚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但却有诸多障碍影响老人再婚。这其中,除了子女的阻挠等原因外,很多情况下是老人自己在这件事上顾虑重重,患得患失,对于再婚的思虑、犹豫,源于他们自己的心理困惑。因为压力重重,一些老年人对再婚变得消极。

困惑之一:子女不理解

丧偶的李阿姨说:有次,厕所里的电灯泡坏了,夜间上厕所很不方便,买来了灯泡,换灯泡却成了问题。儿子、女儿都忙,没时间回来。以前,这些事哪用我操心,他爸早已办得妥妥当当,如今人去室空,只有滴答的钟声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眠的长夜,我多想有人给我一丝慰藉。

像李阿姨这样的丧偶老人,一般都衣食无忧,但在出现具体生活问题时,便易产生无助感、怀旧感、孤寂感以及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时间久了身心健康会受影响,有时会萌发出再婚找伴的想法。可是,对于再婚他们又难于启齿,怕子女们不理解,认为是自己生活能力降低,或心理变态,也怕孩子们自认为不孝,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于是只能在亲情与爱情之间作残酷的选择和漫长的等待。

困惑之二:环境不接纳

老人丧偶后心灵上的创伤必然严重影响到他们生活的质量,如果他们生存的环境,尤其是子女和亲朋好友对老人再婚现象不理解,并冷嘲热讽,胡乱猜测,甚至造谣中伤。老人们将感到权利的剥夺、自尊的伤害、亲情的疏离,心理产生极大的冲突,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绝望。其实,理想的再婚不仅可以促进老人的健康和家庭和谐,也可以减少子女负担,进而对保持社会稳定都是非常有益的。

困惑之三:追求完美

“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了才明白,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这是赵本山的一句经典台词。有的老人由于对自我评价过高,对再婚的期待太过美好,加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有意无意地沿着以前生活中快乐和幸福的轨迹寻找新生活,以前配偶的优点为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在的配偶;个别老人患得患失,过分计较利益,一切都要尽善尽美,始终迈不开再婚的步子,以至于在再婚的路上走了很久,也很难到达目的地,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感受了难过,消耗了激情、热情,即使走到一起也无力感受幸福了。

再婚受挫更损健康

调查显示,再婚后的离婚率高达70%~80%。当一些老人“排除万难”勇敢走进“二人世界”时,却为何“拽”不住这份来之不易的真情,纷纷闹起了“婚变”呢?

现在,老人再婚离婚率开始出现下降的苗头,但目前总体上仍然在60%左右。郝教授指出,再婚后又离婚,对老人来说属于严重的挫折,对身心的影响更甚。许多老人再婚受挫后不愿再走入婚姻,而孤独的生活状态又会严重影响晚年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对于许多丧偶的老人来说,想要老有所“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往红地毯的道路阻力重重。可是,当一些老人“排除万难”勇敢走进“二人世界”时,却为何“拽”不住这份来之不易的真情,纷纷闹起了“婚变”呢?重庆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王浩女士做出了她的分析。

婚姻基础差

再婚的老年人大多数在婚前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必要的沟通、理解,建立一种虚假的互惠和信任,因而婚姻基础不牢。许多老年人一般是在做伴需要得到满足后就匆匆决定结婚,试图一边生活一边建立感情。结果,一段时间后,就发现两人性格不合、生活理念差异、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矛盾,加之双方再婚心态各异,使本来就不很稳定的家庭面临破碎危险。

择偶功利性强

有的老人由于身体衰弱,或患有一些如高血压、气管炎等慢性病,儿女们工作又很忙,照顾不过来,因此希望找个老伴照顾,产生单方面的再婚索取心理,必然也会导致对方的心理失衡,得出自己像保姆一样不平等的结论。实际上,这些老人应该想到,对方年纪也大了,也可能患有慢性病,因而心理上应有所准备,而不是仅仅依赖对方照顾。要把新的婚姻建立在彼此互相关心照顾的基础上,而不能强调单方面的照顾,这可避免婚后感情破裂而又离婚的现象发生。

再婚磨合缺乏弹性

再婚老人不仅要以互相照顾为出发点,而且还应该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相互生活的感情。不然久而久之,小摩擦不可避免地增多,并逐渐演变为分歧、隔阂,最终导致分手。人到老年之后,就变得缺少弹性了。在再婚老人的夫妻生活中,很多都没有性生活的调剂甚至记忆,这使得本来就缺乏弹性的相处更加没有回旋的余地。

子女关系失调

不少子女或出于“面子不好看”、“难见人”;或出于经济、财产继承方面的考虑;或因为新家庭成员关系复杂等原因,干涉老人再婚,甚至搅散老人的好事。对于老人们来说,自己的幸福需要孩子们的祝福,而获得孩子们的祝福需要再婚老人双方的努力,对一时想不通的子女,要一起主动做工作,沟通感情,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不过也不能为了单纯迁就孩子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再婚的幸福秘诀

事实证明再婚后很多老人的生活更充实、更富有情趣、更健康。赢得再婚幸福的秘诀是什么呢?

失去老伴多年的高级工程师刘老,找到了比自己小5岁且善解人意的退休老师。婚后,他与如意的伴侣在街头花园散步、亲昵亲近、相互关心、问寒问暖,彼此获得支持、安慰、体贴和照料,开始新的生活。当他们一起看电视时,他总是那么专注地倾听老伴的唠叨;他的高谈阔论也很受对方的欢迎。他们经常因为有目光“通电”的感觉而感到开心和幸福。再婚后,他的生活更充实、更富有情趣,人也变得更健康,子女们都说他们的父亲“返老还童”了。

像老刘这样赢得再婚幸福的秘诀是什么呢?王浩女士认为主要有———

秘诀一:比翼双飞

老人再婚获得幸福的第一条是“比翼双飞”。再婚的老人不但要有正确的再婚动机,还应该考虑与对方在个性、情趣、生活习惯、饮食、爱好上是否相投相合,再婚后注意培养共同的兴趣,弥补生活的单调。

秘诀二:宽容情怀

对于老人来说,他们的许多性格根深蒂固,再调整不太容易,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宽容忍耐和灵活性,不能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应努力消除抱怨和怀旧情绪,转移参照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努力消除矛盾,不断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适,以使双方逐渐趋于和谐。

秘诀三:享受爱与性

老人的性满足主要是通过双方身体互相接触(身体靠近相互爱抚、拥抱、接吻和性器官直接刺激等),以此来体验性的快乐,达到性的满足。老年人的性生活可以增加老年夫妻的爱恋,增加生活的活力,丰富生活内容和夫妻间的感情;可以促进精神愉快,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智慧的发展;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皮肤、肌肉、关节的韧性与弹性;还可以扩张动脉血管,预防老年性高血压;性生活还是治疗抑郁症的良药。放弃性生活会加速身体老化,智慧衰退。因此,正常的性生活有助于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秘诀四:处理好财产问题

老人再婚的失败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财产处理不当,与再婚有关的诉讼中,财产继承问题尤其突出。往往父亲(或母亲)的财产越多,子女横加干涉的就越多。老年人再婚以后,带来了经济利益和财产再分配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只靠道德、情感是不能完全奏效的。财产纠纷很大程度困扰着再婚老人,如何处理好这一恼人的问题呢?

其实,再婚双方签订婚前协议(约定)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保障婚姻幸福。本着婚后矛盾,婚前解决,双方把婚后必然遇到、必须解决的几方面的问题提前商议好,并作为共同遵守的条款约定下来。经常检查约定执行情况,不断提高履约能力,有了矛盾及时化解。在某些地区,开始试行老年再婚公证制度,帮助再婚老人对于婚前的房屋、财产及婚后的子女关系、生活费、医疗费等九大方面的内容进行协商,签署法律文书并予以公证,解除了各方的后顾之忧。

编后: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封闭自己都是有害的,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能不需要他人而活得健康和幸福。老年人也有追求爱情的权利,走出空落落的单身生活,走出孤独和寂寞,是丧偶老人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老人再婚不只是他们生活的权利,更是他们健康身心的一种途径。只要他们的选择有利于提升他们自己的生活质量,获得快乐,健康长寿,就该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和和谐的表达。

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多一些呵护和支持,夕阳下的玫瑰同样美丽动人。

猜你喜欢
丧偶老伴子女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老伴,幸福相伴
丧偶老人多孤独 银发找伴顺自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爱“多事”的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