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人生乐曲

2005-04-29 08:08:45罗斯·莱妮
海外星云 2005年8期
关键词:学苑露西达尔

罗斯·莱妮

一切都是从一把小提琴开始。那天,小女孩放学回家,肩上挂着个小提琴盒,无视路上的毒贩,无视烧毁了的汽车,在纽约布隆克斯南区丑陋的廉价建筑物之间穿梭,走上楼梯回到家里,进了浴室,把门锁上,然后坐下来打开琴盒,摸摸琴弦和光滑的木头表面喃喃自语说:“真美。”

外头传来咒骂声、尖叫声以及震耳欲聋的音乐。这不是演奏小提琴的好环境。小女孩住的这栋公寓,常常有人开枪,有妇女在不远处被强暴,还曾经有个男人被人从屋顶扔下来。但是,11岁的露西·曼度莎只要拿起小提琴独自练习,一切丑陋的东西似乎就消失了。她发现,音乐能够为她挡开外界一切。她拿起小提琴,放在下巴处,小小的浴室不久就传出柔美的G大调音阶。

演出不是最重要的

“1、2、3,来……”赫苏思·龚赛雄老师拿着指挥棒,一开口,学生乐团即响起拉丁流行舞曲《改变节奏》(Turn the Beat Around)的头几个小节。“键盘手必须一致,留意听着彼此的演奏!看着指挥棒!注意重拍!”

那是美国布隆克斯南区一家外表毫不起眼的学校。四楼教室里有65个7年级学生,或坐或站,背都挺得笔直,手里抓着乐器,眼睛紧盯着教室中央穿着光鲜的老师。这些学生到了5年级才走进龚老师的教室,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人摸过乐器。但是,这个由非洲裔和拉丁美洲裔学生组成的奇普学苑管弦节奏乐团,虽然出身于全美国一个最贫穷的地区,却是个十分出色的青少年乐团,举行过4次全国巡回演出,2002年还曾经在纽约卡耐基厅演奏。

不过,演出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龚赛雄老师说:“对我来说,演出是假的,没有什么意思;练习才最重要。”

音乐就是出路

一把小提琴是不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4年前,小女孩露西穿着脏兮兮的T恤和短裤,棕色头发乱七八糟,茫然瞪着新学校的走廊。她想,这一点都不像她以前的学校。以前学校里的孩子在走廊上奔跑追逐,大声对老师咆哮;新学校的教室却是静悄悄的,学生走路安静而有秩序。这就是奇普学苑,是“知识即力量”计划下一所公办民营中学,专收5~8年级学生。

露西就像许多5年级新生一样,听到奇普学苑校长来班上演讲,介绍附近这所新成立的特殊中学,就决定转校。但转到奇普不到几天,她已经惹了不少麻烦。她顶老师的嘴,又对其他同学大吼大叫,而且老是坐不住。第一年,老师不断把露西拉到一边叮咛:坐好,闭上嘴巴,要温文有礼。处罚方式,是午餐时问单独一人静静地吃饭。

学校音乐总监及乐团创办人查理·芮达尔观察着这个仪容不整的孩子,他自己也是在廉价住宅区长大的,了解当地孩子愤世嫉俗的心情。他和露西谈个人卫生、书本、人际关系、前途等等。最后,他指着音乐教室说:“音乐就是出路!”

成功会使人改变

龚赛雄老师有个理论:成功会使人改变,而奇普学苑的学生很少有机会一尝成功的滋味。他说:“我的任务,就是令孩子体会成功的感觉。我用的方法则是音乐。”

奇普学苑没有什么体育活动,没有网球或太极拳。但全校近300个学生,都必须在6年级时加入乐团。龚老师还会清楚地告诉你,他的目标不是培养伟大音乐家:“我们是要教大家做好人。”每天1小时的音乐课,加上每天下午和星期六早上的1小时25分钟合奏练习,乐团培养了学生的纪律、信心和品行。

成效如何?去年,80%奇普学苑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于全国平均标准,70%学生阅读上高于全国标准,90%学生8年级毕业后,升读优秀的私立或教会高中。“知识即力量”计划下开办的其他37所学校,虽然散布美国各地,但教学法相同,也都同样成功。

露西的小提琴

露西从芮达尔手上接过一把小提琴之后,发觉积聚内心的愤怒似乎都从指间流泻到小提琴上,化成美妙的音乐。她的行为开始改善:开始听人说话,专心听课,不再吵闹。到了6年级下学期,龚老师和芮达尔发出会心微笑。

他们想让露西尝尝成功的滋味,于是让她担任第一小提琴手。从此,露西必须当一个领袖,做别人的表率。

芮达尔在露西心中种下了梦想:上大学,或许还可以做教师。她现在每天晚上练习3小时小提琴,有时,她甚至觉得小提琴不只是一件乐器:“它可以帮助我达到目标,我住的地方没有一个人会拉小提琴。”

教的不只是音乐

排练教室看起来很惬意,红色报告板上写着“表演时间”,板的四周闪着红色灯泡。不过,坐在一排排黑色折叠椅上的学生,个个神色严肃。龚老师用凌厉的眼光瞪着键盘手:“我听到有人在说话,这很讨厌。”

他相信乐团要成功,就必须守纪律。5年级学生的头两星期课程,是学习如何在排练教室里走路、坐好,以及用眼睛盯着不守规矩说话的人。他们要到5年级快要结束,才有机会拿起乐器。龚老师有一次要整个6年级班级呆坐教室里,至下课时都没有练习演奏,只因为有一个学生说话。

他笑着说:“你可以说我古板,但这方法十分有效。孩子们知道我是认真的。”认真并不是要培养音乐才能,而是培养学习技巧。有天分的孩子,不必多指导就可以演奏乐器,但这样的孩子很少见。“多数音乐教师只想教天才儿童,但我们的孩子之中,有天分的不到2%,从前玩过乐器的,也只有2%。他们几乎都从零开始?熏所以每个孩子都不觉得比别的同学差一点,而且都有同样的成就感。”

但课程教授的不只是音阶和音乐理论。课程的另一半可见于排练教室里的海报:“要讲礼貌!”“努力!”“成功没有捷径!”龚老师告诉他的学生: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课程谈到音乐的“行板乐章”和“快板乐章”时,龚老师乘机指出那些英文单词本都是意大利文,顺便就给学生上了一节简短的地理课。“意大利英文怎么拼?”“意大利在哪里?”“南意大利是指哪里?”学生的手纷纷举起来。

学苑就是她的家

今天露西14岁了,仍然住在脏乱的廉价社区里,但学苑已成为她真正的家。如果她饿着肚子上学,芮达尔老师会叫三明治或中国餐点给她吃。如果她穿着肮脏,芮达尔老师或龚老师会找件干净的奇普T恤给她穿。

露西将于今年夏天毕业。她获颁全额奖学金,毕业后会去新英格兰顶尖的大学预科进修,还计划上大学。露西妈妈觉得很自豪,这孩子以前甚至有些自闭,音乐打开了她的心扉。

现在,露西心中回荡的声音不再是社区里的尖叫声和枪声,而是一个音乐晚会的美妙乐声。她提起奇普乐团到卡耐基厅演奏的那个晚上,仍然神往不已:“我整个晚上笑不拢嘴。我们让人知道,南布隆克斯的孩子也可以做出很棒的事。那感觉真是好极了。在乐团之中,大家合力演奏,乐韵和谐,抑扬有度,实在太美了。”

音乐开始了

这就是乐团奇怪的地方。他们组织严格,规矩繁多,练习时间长而又长,却深获孩子喜爱。12岁的麦可伦·布鲁森谈到拿到大提琴的那一天:“就好像有人给你一张百万元支票,而之前你一毛钱都没有。”

学生不只爱乐团,还爱龚老师。他虽然总是穿着一身笔挺西装,但通常笑容可掬,称男生为“Boy”,女生是“Baby”或“Girlfriend”。学生只要好好合奏一场,他就会两眼发亮,高声赞扬:“你们很留神,很专心,很用功!”他强调的是态度,不是音乐。

孩子喜欢乐团,也许还有一个原因:经营乐团的人,了解他们的世界。赫苏思·龚赛雄是个多米尼加和波多黎各混血儿,本是南布隆克斯出身的穷孩子,他在今天奇普学苑附近长大,曾经和其他孩子一样看不到前途。但是,到了6年级,一个音乐主任给了他一把破旧小提琴,那个小提琴因而成为他“走出贫民区的钥匙”。他后来进了茱莉亚音乐学院,在多米尼加和纽约开始指挥乐团生涯。而当年给他小提琴的老师,正是芮达尔。

58岁的芮达尔和31岁的龚赛雄,有时会谈到成功在于回报,出路在于为别人开辟蹊径。他们会坐在音乐教室的黑色折叠椅上,留心看看哪个孩子需要拥抱,需要疼爱,需要老师眨眨眼、笑一笑鼓励。然后他们会给孩子一个乐器。音乐就这样开始了。

(搞自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

猜你喜欢
学苑露西达尔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自发的绘画——露西·史蒂文斯
少儿美术(2020年3期)2020-12-06 07:32:46
湖南与蒙达尔纪的深情“握手”
露西的吻
罗尔德·达尔的《吹梦巨人》
豪雅三维渐进学苑
与家有关的字
学苑诗风
散文诗世界(2016年5期)2016-06-18 10:03:10
勤劳小矿工
露西的帽子
儿童绘本(2015年21期)2015-12-02 18: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