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俸君
尽管2004年的车市依旧在发展,市场的交易量依旧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与去年“大丰收”的景象相比,今年的车市的确是有点冷清。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的晴雨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销售数据表明:10月份,亚市汽车交易总量为2608辆,是去年同期的50%,跟9月份相比减少了近1000辆。而从全国市场的销售情况看,也印证了这一惨淡局面。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10月,汽车累计产销423.01万辆和413.4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7.58%和17.59%。这与去年全行业增长50.%以上、轿车增长80%的盛世景象有天壤之别。
在已经过去的11个月中,大多数厂商只完成了全年销售计划的60%,要在剩下的一个月里完成年初的销售目标基本无望。国家统计局也相应下调了全年轿车增长预测。其中,全年轿车产量预测由282万辆调整为239万辆,减少43万辆;全年轿车生产增长率预测由原来的40%调整为18%。
回首2004年的车市,可谓是一个多事之秋。多项政策的出台、消费环境的巨变,使得消费者承受了过多的心理历程,也因此影响着汽车消费的市场——
汽车信贷紧缩——凉心
2002年和2003年的车市井喷与当时相对宽松的汽车贷款环境有关。在那时,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各种优惠的汽车贷款业务,甚至于许多银行打出“零首付、低利率”的口号招揽顾客,而建立在信用制度极度缺失下的贷款风险则全部转嫁给了昏了头的保险公司。据统计,2002、2003年汽车贷款金额在汽车销售中占到了近40%,私家车中有超过1/3都是贷款购车,这无疑极大地拉动了当年的汽车消费。
然而,这样粗犷的贷款模式必然导致大量的银行坏账,保险公司只好掏钱买单。在巨大的坏账风险下,保险公司纷纷退出。去年8月开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相继暂停了车贷险业务。今年5月27日,银监会也发出了最后通牒,对银行发放的汽车贷款进行“特别调查”,银监会指出,汽车和企业贷款普遍存在着贷款审查不严和欺诈等问题。
在这个政策影响下,汽车贷款金额在汽车销售中的比例急剧下滑。2004年年初由40%下降到了20%,目前则降至不足10%。有着6家产险公司的北京,还在开展车贷险业务的只有区区一两家保险公司。而在这一市场上占大头的中国人保北京分公司今年的车贷保证险业务同比下降了90%。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华泰财险早就放弃不做了。
保险公司的退出,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银行抬高汽车贷款门槛,由原来的10%首付改为30%甚至50%的首付,期限也从8年缩短为3年或5年。
许多市场人士认为,前几年,车市的火爆已将有能力一次性付款买车的消费消耗殆尽,而新增消费力量有许多人无力一次性支付车款。对于新增消费力量而言,银行信贷的收紧让他们无力购买。
而中国车市的新生事物——汽车金融公司,尽管“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没有能起到预期的作用。今年初,中国银监会公布了首批获准筹建的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名单,上汽通用、丰田汽车和大众汽车这3家外资金融公司榜上有名。9月,大众汽车金融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相继开张,尽管声势不小,但由于受制于相关国家金融政策,它们的购车首付款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而其贷款利率甚至比银行还要高一个百分点。按贷款10万元计算,申请人每年要比银行多支付1000元的贷款利息。这让许多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不甚满意。
早就心仪一辆高尔夫的莫先生在十一期间从朋友那里听说,国内刚刚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汽车贷款形式———汽车金融公司。那位在美国生活过的朋友还向他大赞了一番汽车金融公司的好处,什么零首付、低利率、手续简便等等。可满怀希望的莫先生真正踏入汽车金融公司后,才发现国内的汽车金融公司是一张变味儿的馅饼。在汽车金融公司咨询一番后,莫先生只好黯然离开。
油价攀升—— 担心
国内成品油价终于难敌国际原油价迭创新高的压力,从今年3~8月这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国油价连续上涨了3次。
第一次:3月31日,汽油涨价。北京市的汽油价格从3月31日凌晨零时开始再次上涨,其中93号高标准清洁汽油从每升3.20元调整为3.46元,涨幅超过8%。调整后的汽油价格达到了2000年国家实行汽油浮动价格以来的历史最高点。
第二次:5月18日,柴油涨价。从5月18日起,北京市柴油价格全面上涨,每公升涨幅从0.26元到0.30元不等。
第三次:8月25日,汽油柴油一起涨。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北京市成品油零售价从8月25日零时起上调。其中,90号汽油涨至每升3.42元,上调0.19元;93号汽油涨至每升3.66元,上调0.20元;97号汽油涨至每升3.90元,上调0.23元。
这样算来,从去年12月起,我国成品油已经进行了4次价格调整,因此油价还会不会继续调整,还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事,世界市场石油需求正在不断增大,石油供不应求的时期已经来到了。有关专家分析,与国际市场油价相比,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为提高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证国内供应,抑制不合理需求,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机制,今后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在所难免。
连续上扬的成品油价格,对于2004年表现欠佳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说,绝对又是一个坏消息。高油价再次让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与信心受挫,车市再被泼冷水。在新浪网关于“8月25日油价再次上涨,这会影响您的购车计划吗?”的网上调查中,在上万名参加者中,选择“会”的占77.33%;选择“不会”的占据15.40%;选择“看看再说”的占7.28%。显然,油价上涨影响了高达80%参加调查消费者的购车计划。
其实,油价上涨给顾客的心理影响大于实质经济方面的影响,虽然一些消费者每月的油钱支出可能只上涨几十元,但已经选好车型而推迟购买的客户确实存在。今年刚刚结婚的赵先生幽默而无奈地表示:“我希望涨价,因为,我没车;但我又不希望涨价,因为,涨价意味着我的私车梦越来越远了。”
近来国家出于对战略能源危机的考虑,许多专家主张立即出台燃油税,公路养路费改为燃油附加费,多用路者多负担,少用路者少负担。如果实施燃油税的话,汽油油价每升还将上升1.3元左右。5.2元一升的汽油价格和还将长期上升的趋势,将吓退更多的消费者。
行车慢 停车难——堵心
如果说两年前的一场中雪,导致北京地面交通大面积瘫痪只是个别事件,两年后的今天,在北京行车动不动被堵上一两个小时已不再是什么新闻。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二环路、三环路早就已经沦为环形停车场,四环路也是“正在进行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些人占道抢行,一些人不停地摁喇叭,紧急停车带上也被各类车辆堵得水泄不通。打开收音机,交通台的播音员正幽默地告诉你:别着急,堵车的不只是你一个。京顺路、东二环、三环路、洋桥路口……都是“车辆行驶缓慢”。
北京市政府的资料表明,“九五”期间,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1382.1亿元,“十五”期间还将再投资1800亿元左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巨额投资中的相当一部分被用于道路建设。然而路越修越宽,车却越来越堵。原因包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道路施工增多、新手上路增多、道路设计不尽合理等。而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刘小姐自从买了一辆Polo以后,就再也轻松不起来。以前坐地铁上班,无论刮风下雨,1个小时肯定到单位,晚上6点肯定进家门。现在是每天要早起床1个小时出门,每天晚上自觉加班到7点,否则上路也是堵着。遇到刮风下雨更是艰苦。买车前,刘小姐又白又漂亮,买车后刘小姐已被折磨得又黑又瘦。
更让她痛苦的是经常找不到停车位。刚找到地方停下车,就有人出来收停车费。最后,刘小姐毅然卖掉了让她又恨又爱的Polo。卖车之后,刘小姐顿感轻松,逢人便介绍自己的经验。
频繁降价——伤心
从今年的第一天起,一场旷日持久、规模广泛的汽车降价就拉开了序幕。
第一轮几乎涵盖所有品牌的降价风潮就是在元旦之日开始的。1月1日,重庆长安铃木羚羊轿车宣布降价,最高降幅达到1万元。同一天,04款千里马不仅增加了中控锁、后电动窗等配置,价格还下降了1.1万元。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羚羊、吉利豪情、赛欧、长丰猎豹、夏利、哈飞赛马、三菱帕杰罗SPORT都走进了新年降价的行列。2月12日金杯雪佛兰最高3万元的降幅更是创下了一季度单次降价的最高纪录。
在连续看了几个月的销售冷脸之后,各个汽车生产企业又瞄准了“五一”,想借此来给不佳的销售镀镀金。于是东风雪铁龙的赛纳、爱丽舍系列、新蓝鸟,甚至奔驰与宝马等高端进口车纷纷站到了销售价格的出境10米跳台之上。
到了6月北京国际车展前后,第二轮降价狂潮又开始席卷京城大大小小的经销商,从4S店到小门面,随处可见降价促销的宣传条幅。特别是6月17日,南北大众旗下9个品牌的44款车型产品进行了最高达1.2万元的降价调整。大众产品的全线降价让那些相信大众坚强品质的人们认识到:“降价,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在进入了10月以后,中、高档轿车的密集降价掀开了本年度的第三轮降价大潮。尤其是奥迪品牌从2万元到6.5万元的全线降价以及国产奥迪售价首次跌破30万元,让许多消费者怀疑奥迪是贵族还是暴发户!在一项市场调查中,有92%的消费者认为汽车还会继续降价!
眼下到了年底,汽车厂家又开始上演今年“最后的疯狂”。中档车市的“新三样”伊兰特、凯越、福美来报价再次调整,中华促销优惠1.5万元,阳光降价1.8万元,爱丽舍降价1.4万元,富康最低降至6.5万元……
已经买车的消费者在阵阵降价声中伤心,没有买车的消费者早就在降价声中听觉疲劳。原来10几万的富康竟然降至6.5万,在消费者眼中,厂家个个都是黑心汉。消费者捂住钱袋,既希望明年的关税降到最低后车价还会下降,又是在冷笑中体味复仇的快感,而剩下的就只有厂家和经销商的叹息声。
新交法76条——惊心
原《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实施了16年,风平浪静。然而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实施了9天后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2004年5月9日晚,行人曹女士步行进入北京南二环主路,由北向南横穿马路,此时刘先生驾驶奥拓在二环主路左侧第一车道内由东向西行驶,当发现有人横穿马路时,虽采取紧急制动,但奥拓还是撞到曹女士致其当场死亡。依照新法,法院判令奥拓司机负全责,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合计16万元,高额的赔偿费使车主几乎倾家荡产。此案一出,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新交法》76条的强烈不满。
法院判决的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76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由于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尚未出台,在这种貌似公平、实则不公平的原则下,驾驶机动车可以说是时刻面临倾家荡产的境地。许多新手在这样一个政策下,都推迟了买车的计划。尽管几个月后,人大在表决新交法时对不得人心的第76条进行了修正,但是行车的各种风险还是对消费者的购车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
2004年就要过去了,留给人们记忆的是一个冷清的车市和动荡不安的心情,还有汽车厂家40万辆左右的库存。随着2005年脚步的临近,汽车厂家和各级主管部门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使消费者安心、放心、省心,汽车市场才会摆脱2004年的阴霾,进入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