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泰峰 魏大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于9月10日至13日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而由于原定9月底举行的朝核问题第四次六方会谈遇到了一些障碍,这就为外界提供了猜想空间。
9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访问期间,李长春将同朝鲜领导人举行会谈和会见,不仅就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朝传统友谊进行深入交流,还将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看法。我想也会包括朝核问题。”
第四次六方会谈出现困难
李长春对朝鲜的访问是在中朝建交55周年之际进行的。这是继今年4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访华后,中朝之间又一次高层会晤。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周永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中朝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如今,两国在发展道路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朝两党两国关系,是李长春访朝的一个重要目的。
据了解,“加强传统友谊”是指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中朝双方的合作关系,这是很重要的题目,既指双方的政治关系、经贸合作,也包括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合作。
而国际舆论也把目光投射在六方会谈这个迫在眉睫的焦点问题上。在外交部的记者招待会上,引入注目的提问是:“李长春此行是否会鼓励朝鲜方面尽快回到谈判桌旁?”
六方会谈从“诞生”之日起就极其艰难,而第四次六方会谈之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这次会谈的进程也是如此。
8月30日,朝鲜《劳动新闻》发表文章:“美国对朝鲜的敌视政策是解决朝核问题、实现该地区和平稳定的主要障碍”,美国的政策“使第四次六方会谈的前景黯淡”。
孔泉说,“朝核会谈面,临困难,但这些困难不是昨天或今天才产生的。各方应表现出耐心、冷静、克制和务实的态度,共同努力。各方有这样的共识,即朝鲜半岛核问题应该通过和平外交的方式加以解决。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我们希望逐步推进这一进程。”
因此,被外界认为刘朝鲜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同时也是六方会谈的东道主和发起国——中国,最有可能推动和促成六方会谈。
中国的建设性作用
其实,中国的外交努力在此前就已经展开了。8月29日晚,外交部长李肇星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通电话,双方就朝核问题交换了看法。
9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表示,中方希望有关各方能够按照第三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达成的共识,在9月底之前举行第四轮六方会谈以及工作组会议。9月7日,他重申了这样的意思。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室主任晋林波认为,由于朝鲜和美国的态度对立,第四次六方会谈即便召开,也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中国仍应努力促成会谈的如期举行。
“会谈的取消或拖延将打击各方继续会谈的积极性,不利于东亚稳定,对中国也有不好的影响。”他说。
事实上,中国发起和举办六方会谈,除了行使负责任大国的应有使命,也有着国家利益的考量。中方不希望朝鲜放弃谈判,朝鲜放弃谈判会刺激韩国和日本发展核武器,并使日本更有理由参与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
在这一背景下,朝核问题如果朝着危险方向发展,将导致东亚安全局势更加不确定,从而为美国在东亚继续维持军事存在和施加更多军事压力提供了理由。更糟糕的是,如果美朝双方一方“走火”,将逼迫中国作出非常艰难的选择。
周永生副教授说,中朝两国两党一直有着良好的交往,此次李长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朝鲜,可望通过党际交流来加强与朝鲜的互动。
晋林波也指出,中国和朝鲜之间除了正常的国家关系之外,还有一层相对特殊的关系,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与朝鲜劳动党之间的传统关系。“朝鲜非常了解巾国的决策机制,因此他们认为与中国进行党际对话更为直接。”
如期举行会谈是普遍的期望
让人感到安慰的是,六方中的多方仍然持积极态度。
俄塔社9月2日报道,俄罗斯一位“朝鲜半岛问题高级专家”说,俄罗斯“准备参加新一轮朝核问题副外长级别的六方会谈,并且期待着这轮谈判最晚能够在9月底以前进行”。
媒体还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尽管各有说词,朝方和美方仍然是倾向于谈判的。”
除了中国,韩日等国也展开了外交努力。8月27日,韩日两国官员在东京就第四轮六方会谈的日程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9月8日,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官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近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将访问日本和中国。在日本,凯利将与日本和韩国官员就六方会谈协调立场。
种种信息表明,各方都在寻求化解危机之道,那么六方会谈前景如何?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陶文钊认为,每次六方会谈前都会有些困难,但每次都开起来了,这一次也能够如期举行。而周永生则认为:“第四次六方会谈能否如期举行,一方面要看美国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国斡旋的结果。”
不管怎样,如孔泉所说,“使会议在9月底如期召开:。这不仅仅是本地区人民的期望,也是国际社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