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林 郭怀英
(接上期)
高技术产业在增加就业、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农”问题其实是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城乡、区域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问题。
(一)高技术产业在促进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和农业发展受到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新阶段,促进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要有新思路。面向21世纪农业科技革命,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不断扩散、不断渗透,改造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是新阶段从根本上突破市场需求、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工农、城乡关系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制约,促进农民更快更好增收的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高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加速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等,实现规模增收、效益增收和集约增收,从根本上建立农民长期、稳定增收的新机制,对农民增收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在农村高端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业方面,通过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直接占领技术制高点,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带动了农业加工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即使在中西部和传统农业领域,不少产品尤其是特色产品,一旦引入高技术,经过“嫁接”和改造,也可以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从1999年到2001年期间,国家与地方和企业合作实施了65个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新阶段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在云南实施的“出口花卉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利用脱毒、组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建立了21个国内一流的花卉种苗工业化生产设施,稳定地为广大花农供应优势花卉种苗,并推广应用鲜花保鲜技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云南花卉业的大规模发展。初步预测,到2005年云南花卉及绿化苗木的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总产值60亿元,创汇2亿美元,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使1万农户进入小康。
(二)高技术产业对于新阶段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一般看法,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的上升,技术和资本替代劳动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认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的不断提高,与单纯依靠资本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排斥情形不同,技术和劳动有互相弥补的一面,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很好地实现结合。技术替代劳动使就业减少,往往是技术水平在经济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这两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就业就有可能大量增加。从发展的角度看,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了传统产业的生存空间,扩大了传统产业的市场份额,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中孕育着新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高新技术通过提高产品生产的横向协作与分工的细密程度而带动新兴部门的产生。这就使得高技术产业因产品深加工的终端不断延伸,配套联接的环节更加复杂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技术水平的提高导致产品市场份额的增加,比如从国内拓展到国外,都能增加就业总量。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就业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美国新一轮信息科技革命创造了大量的机会,信息部门劳动力所占比例超过了传统部门。高技术产业的带动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有利于长期就业问题的解决。通过技术进步和发展高技术产业来解决就业问题,是一种通过产业结构效益提高、产业发展带来的有效就业的增加,是一种可持续的就业增长,能够达到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就业水平提高的双赢效果。
(三)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关键是加大高新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通过技术支撑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群,实现农业、工业的高技术化,提升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西部资源优势明显,但要想致富缺乏相应的技术和占领市场的能力。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林业、医药等传统产业,不仅为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有效带动加工、包装、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协同进步。在人口素质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送技术下乡就是送财富下乡,实现“兴民”与“富民”的良性循环。国家在西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创新和推广生态技术、传统产业的改造技术、优势资源的深加工技术为重点,加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西部专项建设。截止2001年底,西部地区已累计实施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建设135项,国家共投入国债资金14.4亿元,带动了西部地区相关产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上述项目在西部形成约550亿元销售收入的产业规模,在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等,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中最为迅速的部门,推动了西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推动这些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同样,2004年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正在实施第一批共60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总投资达56亿元。通过支持一批已经比较成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支持东北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实施结构调整改造,为东北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为东北地区的长期发展奠定技术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在城乡、区域发展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十分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从经济社会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步伐。要把致力于发挥高技术产业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全方位、强力支撑作用,作为新阶段国家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未来17年重大战略机遇期,实施国家战略,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加大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的力度,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规模和目标,协调好税收扶持政策、信贷扶持政策、财政扶持政策、高新技术开发区政策,技术引进政策与技术创新政策等方面的关系。
(二)要进一步实施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三方面的建设。要建立支撑传统产业发展的四大高技术平台:新材料、信息化、工艺和设计、装备制造。一方面要加快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数字电视系统等核心信息技术的产业化,提高信息产业对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另一方面要用电子信息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集约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基础工业的技术水平,以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重点解决产业升级所面临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难点,加强应用技术的工程化研究,提高成套设备的技术含量和国产化水平,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目前还要加大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力度。
(三)依据新形势,进行重大技术系统集成创新,使高技术产业在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中实现新突破。不能把高技术产业发展简单等同于发展高技术。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高技术产业化的内涵,要有大的动作,更大的突破。坚持国际开发、自主开发和自主科技创新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系统集成;紧紧围绕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项目,实现在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实现新的突破。积极发展对经济社会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突出抓一批重大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努力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根据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基础,培育一批产值上千亿元的产业群,突破性的带动经济增长。
(四)创新机制实施好重大科技专项的产业化工作。从“十五”开始,国家重大项目数量快速增长,重大项目跃升为占科技项目总数的55%。如将“863”和“科技攻关”凝聚在一起的12个重大科技专项,都是些对经济发展有突破性推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借鉴发达国家一些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做法,建立和创新风险共担机制,创造条件和环境,调动民营企业和地方资金参与重大专项产业化的积极性。如德国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自己必须掏钱,国家最多支持50%,成果归企业所有。但在三年内必须转化,否则国家无条件收回。而且国家只支持企业联盟,不支持单个企业。政府应强化高技术领域的市场机制,分化高技术产业投资领域的风险,完善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协调机制和转化机制,做到科研、小试、中试和生产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营造一大批高技术产业和企业群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