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萍
拉闸限电在2003年又成为中国部分地区的常见现象。2003年以来,全国电力供求形势日益紧张,一到三季度全国合计有21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其中,浙江、江苏、广东、河北南网、蒙西、山西、云南等7个电网持续三个季度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
盈利增长吸引电力投资
电力供求紧张使发电企业的机组利用率得到提高,预计2003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将达到5220小时左右,比上年增长8.7%。利用小时的增长使电力行业的盈利水平得到提升,1~9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力企业的收入同比增长17.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4%。
行业盈利的增长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向电力行业。2003年以来,大批未经发改委审批的项目纷纷上马,电力行业出现了新一轮投资热潮。目前全国各地的新开工规模预计已经达到了正式审批项目的3倍。据政府有关部门预计,2006年我国可能再次出现电力富裕的状况。
电力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照理说电力投资的决策应十分慎重。一个常规火电项目从开工到全面投产需要2~3年的时间,在进行项目决策时应该对2~3年以后的电力供求有一个理性的预期。而当前的电力行业投资热,一个疑问由此产生:电力行业到底是“缺电”,还是“缺理性”?
电力供需周期再探
长期来看,电力供求形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装机容量增长和用电量增长能否保持同步。回顾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电力行业基础薄弱,始终处于鼓励加快建设的状况,而到了1997年、1998年,由于装机容量增长连续几年超过用电量增长,中国首次解决缺电问题,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电力富裕。
鉴于1997年至1998年间的电力供求形势,政府部门在制订“十五电力规划”时定下了保守的基调,“十五”期间,规划年均装机容量增长5%~6%。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冶金、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力需求的加速增长。2003年电力行业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供求缺口,中国重新回到了缺电时代。
从1998年的电力富裕到2003年的电力紧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制定电力决策的,“向后看”比较多,“向前看”比较少。电力项目建设本身周期比较长,1998年的电力富裕,导致1999年、2000年的开工规模减少,进而导致2001年、2002年的投产装机较少,一个压缩供给的周期正好遇上了需求加速增长的周期,这是导致当前缺电的一个根本原闪。
然而,导致缺电的原因——决策的不理性,反过来也会再次导致电力富裕。实际上,中国从1995年的电力偏紧到1998年的电力富裕,电经历了一次这样的教训。只不过,与目前的状况相比,1995年的电力紧缺没有那么严正,随后几年也没有出现电力投资过热的情况,1998年的电力富裕基本上最由需求增速下降所造成的。
而目前的现状是,2003年的电力项目新开工规模已经出现大幅度扩张,2005年下半年、2006年的项目集中投产,将使装机容量增长回升到10%以上的较高水平。根据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政府已经开始压缩部分高耗能产业的过度投资,因此,预计电力需求的增速将在2005年、2006年逐渐回落。如果电力投资在2004年、2005年继续大幅度增长,很可能出现一个与1998年~2003年反向的周期,即代给增速的上升与需求增速的下降同时出现。
缺电,但不能缺乏理性
因此,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当前的缺电现象,不应该只看今年、明年的紧缺,而应该更加理性地看今后2~3年的电力供求,不能因为上次的决策失误,再犯矫枉过正的错误。
虽然2004年的缺电局势仍将十分严重,但“理性”不能缺失: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电力行业稳定的增长,而不是一脚刹车、一脚油门的来回波动;合理的电力规划和项目决策,应该更多地“向前看”,研判未来供需趋势,而不是仅着眼眼前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