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处在新一轮通胀前夜

2004-04-29 03:44
新财经 2004年2期
关键词:物价国家统计局货币

近四五年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几乎高出GDP增长率和通胀率之和的一倍。从传统理论讲,按这种货币增长的速度,早该出现物价上涨。但从最近几年国家统计局报出的通胀指数看,物价基本没有多少上涨,通胀率一直在1%以下。所以,很多人认为近些年里,中国处在低通胀或通缩的状态。

为什么中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了货币供应量大涨,而基本物价不涨、通胀率偏低的现象?难道中国的物价指数出现了“测不准”现象?我个人认为的确如此,按国家统计局传统的统计方法,仅凭原来那些指数根本就反映不出中国真实的通胀程度,实际中国近几年里的“综合通胀率”至少应该在4%以上。可以说,发出多少钞票,便有多少通货膨胀率。只不过这些钞票钻到日用消费品之外的一些“消费”和投资领域,超出了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范围。

目前中国有多少这样可以容纳闲置资金的领域?

第一是资本市场,即债券和股票市场。近年来,这一市场每年几乎容纳大约一万亿元的资金。保守地说,股票资产和债券资产已经占中国家庭总资产的大约15%,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消费物价的通胀压力。

第二个剩余资金的分流口是艺术品,这些年来,艺术品的价格不断上涨,目前这一领域容纳了至少五六千亿元资金,可以说这一领域已成为剩余资金的另一储水池。

第三个分流资金的领域是原来未市场化和未货币化的社会资产。譬如,一栋被拍卖的政府大楼,在计划经济时期它是无价的,现在经过拍卖,它进入市场,成为有货币相对应的实物资产。这些资产的货币化都需要新增货币的支持。

第四个需要资金的地方是人力资源市场化和人力资源价值的不断提升。这一市场是中国今后最需要关注的市场。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未出现职业经理市场和高级人才市场,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职业化的人才市场必将迅速出现,它使大批原来无价或低价的人力资源有了市场价格。因此,中国方兴未艾的人才市场也需要货币支持。

第五个需要基础货币的地方是每年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外资的进入其实质是资产的进入,这部分外来资产也要人民币化,这也是新增货币的一个原因。

除了以上举出的这几个领域,需要货币支持的领域还多得是。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中国是个正在进行资产货币化的国家。我们国家的商品货币化已经完全,资产的货币化还未完结,刚进入市场的资产正在通过货币显示出它们的价值。比如农村的土地,就是一块没有货币化的庞大资产。如果土地也进入买卖市场,需要的货币量是巨大的。

这一切因素,都使中国统计部门近些年里的通胀指数处于较低或通缩状态,上述新领域正在不断地“吞噬和稀释”着社会资金,使原本看来很多货币供应逐渐趋于平衡。而这些领域是不在国家统计局物价统计范围之内的。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在近些年里,根本就测不准。我们只能根据货币供应增长幅度,大约估测出个通胀程度。

这个程度有多高?至少在5%左右。而公用服务领域里的通胀率至少在两位数以上。

那么,中国今后是不是会出现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我认为肯定会。原因有二,第一要看央行发行货币的口子是否收紧,我认为在这一历史阶段,央行货币供应的口子是不会收紧的,也不应该收紧的。第二,要看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如果人民币升值,国内的通胀率将被抑制,如果人民币贬值,国内的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

从2003年的情形看,人民币不但没有升值,反而随着美元大幅贬值。这种汇率变动,最终必然反映到国内物价上来,那就是国内通过调高某些商品价格来抵消人民币贬值的损失。

尽管中国今后还会继续出现通货膨胀,但今天的通胀表现形式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通胀表现形式将完全不同。我把今后中国出现的通胀称作隐性通胀,或温和通胀。由于有了上述诸多资金储水池,大大缓冲了资金过剩导致的通胀压力,因此,中国今后很难出现1988年和1995年那样的高通货膨胀。

这就是2004年以及以后许多年的前景。今天的中国不是像有人所说那样,处在通货膨胀的前夜,而是已经处在实实在在的通货膨胀中。只不过涨得仅仅是资产类和房地产一类的产品,全面的物价上涨估计会在这些领域的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发生,并且,即使发生也是温和的,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剧烈。

但最后我必须指出,通胀是中国今后的大趋势。它之所以必然发生,说到底,是中国物价与世界物价接轨的结果,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如果还没看到这一点,就根本不要参与货币政策的制定。

猜你喜欢
物价国家统计局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国家统计局离退休干部参赛作品
市场物价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2012,物价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