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民
毫不夸张地说,非洲到处都是赚钱的机会。
笔者近年来一直在非洲工作,走访过非洲许多国家,深切地感受到,国内企业对非洲经济的了解真是太少了。如果实地考察、细心观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处都是赚钱的机会。
诱人的市场
今年春节前,我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机场偶遇一家重庆摩托车企业驻当地的销售代表,我问他2003年做得怎么样?他说仅摩托车一项,该公司对尼日利亚的出口额就达2000万美元。当我夸奖他们公司做得不错时,这位销售代表连连摇头:“这算什么啊!论出口额,我们只排在尼中国摩托车企业的前三四位,做得最好的数南京的‘金城摩托,他们 2003年对尼出口了30万台(套),出口额上亿美元。”
赞比亚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周文根主任曾考察过尼日利亚,他发现那里没有一家味精厂,该国味精市场被台湾一位商人控制,年进口360个集装箱,上万吨。目前,中西非市场几乎都被那个台湾商人垄断。事实上,台湾产的味精并不比中国内地的好。
其实国内的很多中小企业在非洲都有生存空间。我国许多纺织企业因生产过剩而关门歇业,假如把工厂整体搬到南非和尼日利亚,利用那里的优质棉,从棉纺、印染到制衣、销售形成一条龙,赚取的利润起码翻几番。
周文根认为,国内企业在那么激烈的环境下竞争,如果到了非洲真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发财。他甚至有点着急,国内对非洲的宣传真是太不充分了,“在一些赤道非洲国家,至今还没有一家冰棒厂。”
类似的情况在非洲还有很多。莫桑比克是联合国列出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该国民族工业落后,连百姓生活最基本的日常消费用品都需要进口。在首都马普托的大街上,中国生产的服装鞋帽、塑料制品、陶瓷制品、五金工具、小型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机、洗衣机等到处都是,价格要高出国内5—10倍。
近年来,莫桑比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颁布了国家《投资法》,成立了国家投资中心,建立了工业自由区,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国投资,投资政策比邻近的非洲国冢优惠,投资者获得的利润可自由汇出。莫桑比克不仅进口关税较低,而且从2001年1月1日起,当地产品可以免税进入南部非洲共同体其他13个国家,并且无配额地进入美国、欧盟市场。
中国公司在莫桑比克承包项目或者投资建厂,不仅可选择的项目众多,而且获取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据专家介绍,莫桑比克是一个庆海国家,拥有26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但当地人不会利用海水晒盐,每年需要进口大量食盐。中国公司可以投资建造一个海水晒盐加工厂,产品既在当地销售,也可转销到周边国家,从中必然能获利不少。
由于耕种管理落后,粮食需要进口,莫桑比克政府对外资投资农业项目提供非常优惠的政策。例如,莫桑比克政府的一位部长或者省长有权一次性批给投资者1000公顷土地无偿使用,外加农业机械进口免税、免征10年所得税等优惠。
非洲心得
对于很多想走出国门的中小企业而言,要到非洲捕捉商机,开发市场,最好对非洲各国市场进行必要的了解。下面就是一些“老非洲”的经验之谈。
非洲当然有大生意可做,但大多数国家经济不发达,人民购买力低,市场容量小,在非洲真正如鱼得水的还是卖小商品的中国个体户。中小商人从国内发货时一定要尽可能多品种、小批量。有的个体户发来的货柜,就像小百货店,每种商品都挣得不少,卖得好时,一个集装箱货物,能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而且资金周转很快。
非洲人做国际贸易都不愿开信用证,往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到付款,小商小贩更是赊货代销。虽然千里迢迢地从国内发货有一定风险,但也可谓是“必需”的手段,如果迈不开这一步,就会错过很多生意,也不利于快速占领市场。
中国的投资人选择投资项目时,最好是那些技术适用、劳动密集、节省能源的加工产品项目,如农业、食品、服装、建材、木器加工、轻工产品、汽配零件、五金工具等。做生意最好避免用当地货币结算,而要用美元结算。
“到非洲开拓市场,要找好合作伙伴。”南非金巢集团总经理王炜说。目前国内有不少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在非洲受骗上当,主要是没有找好合作伙伴。他们将货物发给了非洲的代理人(华人为多),但代理人找各种借口不付钱,这些企业只好托使馆四处帮忙讨债。应当注意的是,非洲有相当一部分华人嗜赌成性。一名曾受过骗的生意人告诫说:“找合作伙伴一定先弄清楚对方是不是赌徒。”
此外,“到非洲一定要身体好”。非洲国家大多缺医少药,卫生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一旦有病,是很麻烦的事。国内企业千万不要派年老体弱的员工去,不然的话,出了漏子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