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的营造与表述

2004-04-29 00:44
辽河 2004年3期
关键词:打工者营造情绪

彼 人

冯正杰的短篇小说《路啊路》成功地营造了一位打工者的心路o

《路啊路》中的主人公庆国打工回家遇险的故事,至少可以表现为三种文本。

第一种,记事的文本。具有记叙的要素,讲清楚故事即可(如这篇小说的结尾引用的部分)。其主要用途是为大众传媒的提供概略的信息。

第二种,科学的文本。即科学、准确、不增不减地反映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可作为在寒冷、饥饿条件下,人的生理、心理极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之用。

第三种,表现的或小说的文本。其表述的重点在于为读者艺术地提供关于社会和人的内容和思考。剖析《路啊路》这篇小说,可以感到它为读者所提供的认知社会和人本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家乡方面的内容。作为人的精神寄托和归宿的所在,呈现在主人公庆国心目中的家乡是美好的,其心里感受是温暖的、踏实的。主人公经历过的,过滤掉了贫穷、愚昧和落后;主人公没有经历过的,也抽象、幻化出理想的色彩。二是城市方面的内容。和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高度现代文明构成强烈对比的,是主人公庆国的打工条件差,老板克扣工钱,钱包被偷,身无分文的现实境遇,在庆国的心目中,城市的美好是属于别人的,自己则是城市的贪婪、奸诈和不平等待遇的可怜兮兮的对象。因此,庆国才在年关之际,天寒地冻之时,即使是徒步也要逃离城市。三是庆国正处于的现实的路上的内容,寒冷,饥饿,路途遥遥和挣扎着奔走着的主人公。小说正是把这三方面的内容有机融合起来,以现实的路上的情景为主人公情绪的触点,不断地闪回家乡的美好和城市的可怕和自己对城市的无奈,饱蘸作者的情绪营造出了主人公的一条心路。同时也为读者营造了一条感知和思考之路。

《路啊路》情节简单,场景单一。但作者却写了洋洋万言,并写得声情并貌,颇能抓住读者,这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悟性。小说作者真正的功力是表述,而表述是靠个人的独特悟性,是学不来和仿不来的。《路啊路》的表述,除了具备比较成功的小说的一些共同特征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独自的特点:失望、抗争甚至是挑战自我等主观情绪,反复地表现着寒冷、饥饿、疲惫等主观感觉,就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情绪和氛围,小说因比就鲜活起来。如果说《路啊路》这篇小说比较成功的话,主要的成功应该在此。

二是鲜明的人物形象。《路啊路》在人物形象上有些特别,读完全篇,竟找不出主人公庆国的相貌如何,只知道他穿旧羽绒眼,身子骨较为单薄。我想这不是作者的疏漏,而是作者的故意,即故意让庆国代表着整个打工族。而在内心刻画和境遇描写上,却相当的精细,有着高度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作者相当准确地把握了一位年仅十九岁的打工者有点自卑而又倔强的个性心哩和他的所遇所感,从而折射出了整个打工族的境遇和喜怒哀乐。

三是充满象征的意味。《路啊路》中最突出的象征,莫过于高速公路上的路程指示牌了。它既有着间隔、整合结构的形式功能,又有着人生路标人生归宿等方面的内容上的象征,象征着主人公庆国一步步去跋涉、去奋斗,和终点又是起点,希望一次次落空的宿命。其实,《路啊路》整篇就是个象征。主人公庆国遇险获救,甚至让我联想到北京召开的“两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四是多元性的主题。时下小说创作有一种时髦,即爱弄个形而上的主题,让人联想到文革时期人人都想弄个军帽戴的时代幽默。小说不是寓言,把一篇内涵丰富的小说抽象为一种形而上的东西,某种意义上讲这本身就是对自己小说创作的否定,也是主题先行的另类。问题的关键不是可以不可以戴帽子,而是谁戴着合适,一个人又可以戴几顶。鲁迅说过:“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路啊路》的作者聪明,把帽子藏起来(有时忍不住也炫耀),小说的主题也就呈现一种多元性:直接的有三农问题、社会救助机制、打工者的心理健康等;形而上的有歌颂人生追求、剖析民族性格、诠释奋斗快乐等。这些都可以在小说中感受到,因而使小说具有了令人思考的张力。

当然,这篇小说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么长的篇幅,又是这么简单的情节,基本上是用大段心理描述建筑起来的,很容易造成读者的阅读疲劳。作者很欣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这篇小说里也能看到借鉴痕迹。但是,东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借鉴时应充分考虑中国读者的接受心理。另外,这篇小说的渲染铺陈给人的感觉有些随意,缺少必要的艺术整合,因而也就缺少了必要的层次,一波一波地把情节和情绪推向高潮。希望作者今后的创作在保持强烈情绪和氛围的同时,再多一些理性的把握,将作品推向更高的层次。

猜你喜欢
打工者营造情绪
“无主”打工者受伤谁担责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靠违法手段获利的打工者没有生存空间
情绪认同
2015年打工愿景调查